[譯文] 月亮被云彩遮住時,籠罩在霧色中的柳樹顯得更加朦朧;露水珠兒在荷葉上翻滾,仿佛水上飛過的流螢。
[出典] 南宋 張元干 《浣溪沙·山繞平湖波撼城》
注:
1、《浣溪沙》 張元干
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樓下欲三更。
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fā)到天明。
2、注釋:
波撼城:此處化用孟浩然《臨洞庭》:“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句意。
水流螢:月光下荷葉露珠閃閃,晶瑩如螢火。
蕭蕭:頭發(fā)稀疏的樣子,如陸游《雜賦》:“覺來忽見天窗日,短發(fā)蕭蕭起自梳。”。
3、譯文1:
群山圍繞著這一片湖,湖水平靜,柔波仿佛把湖畔的小城輕輕搖動;湖光中倒映著青山的倒影。我漫步在被月光映照得如水晶般玲瓏剔透的小樓前,不知不覺,已到了三更時分。
月亮被云彩遮住時,籠罩在霧色中的柳樹顯得更加朦朧;露水珠兒在荷葉上翻滾,仿佛水上飛過的流螢。面對此情此景,我不禁散開稀疏的頭發(fā),靜靜獨坐到天明。
譯文2:
連綿的青山環(huán)繞著寬廣的湖面,洶涌澎湃的波濤震撼著湖畔邊古老的城市,湖水蕩漾,波光如鏡,青山的倩影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之中。水晶樓下,湖光月色相映,待到更深夜半,游人才想離去。
當(dāng)天上流動的白云遮住月亮?xí)r,夜霧中的綠柳更顯得煙霧迷朦,而水中含露的荷葉,隨風(fēng)輕輕搖曳,荷葉上晶瑩的水珠閃閃爍爍,就仿佛水面上飛過閃亮的流螢。我散開稀疏的頭發(fā),獨自靜坐,對月沉吟,一直到拂曉。
4、張元干(1091-約1170)宋代詞人。又名元傒,字仲宗,號蘆川居士、隱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宋政和初,為太學(xué)上舍生。宣和七年,任陳留縣丞。靖康元年,金兵圍汴,入李綱行營使幕府,李綱罷相,亦遭貶逐。紹興元年,以將作監(jiān)致仕福州。紹興八年,賦《賀新郎》詞贈李綱,對抗金主張表示積極支持。后被秦檜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爾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鄉(xiāng),卒年約八十。有《蘆川歸來集》十卷,《蘆川詞》二卷。
5、 作者寫這首詩的具體時間不詳。詞中云:“水晶樓下欲三更”。據(jù)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三“水晶官”條去:“吳興謂之水晶宮,不載之于《圖經(jīng)》,但《吳興集》刺史楊漢公《九月十五夜絕句》云:‘江南地暖少嚴(yán)風(fēng),九月炎涼正得中。溪上玉樓樓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宮。’因此詩也。”可知此詞為作者晚年游覽江浙一帶時所作。
“一別三吳地,重來二十年”。這是元干在《登垂虹亭二首》中描寫舊地重游時的心情,而詩中描寫“山暗松江雨,波吞震澤天”的山水情景則與詞中描寫的自然景物相接近。首句“山繞平湖波撼城”,真實地展現(xiàn)了連綿不斷的山勢與波濤洶涌的水勢。“波撼城”是化用唐孟浩然《臨洞庭》詩“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句意。但他的詞情不是從浪濤洶涌的“波撼城”中激發(fā),而是從廣闊的水面上出發(fā),特寫湖光蕩漾、青山綠水的優(yōu)美景色。“水晶樓下欲三更”,承上進(jìn)一層寫湖光月色相映,意境遠(yuǎn),仿佛如杜牧《悲吳王城》詩中所描寫的那樣“水精波動碎樓臺”。這里的“欲三更”,既點出月夜登樓眺望流連忘返,又宛轉(zhuǎn)地表達(dá)出作者浸沉于清曠秀麗的大自然之中的情趣。
下片承上繼續(xù)寫景。“霧柳暗時云度月”二句,寫詞人登樓望去,看見沐浴在月光之中的夏夜景色。
當(dāng)天上飄動的浮云遮住月亮?xí)r,夜霧中的柳樹頓時顯得暗淡難辨,而水中含露的荷葉,隨風(fēng)輕輕搖曳,水珠閃爍,就好像無數(shù)的流螢在不斷閃光使人留連往返。
如果說作者在《登垂虹亭二首》詩中所描寫的“熠熠流螢火,垂垂飲倒虹。行云吞皎月,飛電掃長空”一樣,目的是顯現(xiàn)出一種江上風(fēng)雨欲來的壯觀,那么,作者在這里勾勒的是一篇天空浮云遮月,湖光水色清麗而寧靜的畫面。
最后“蕭蕭散發(fā)到天明”一句,寫散要獨坐,沉吟至天明的情景。“蕭蕭”為頭發(fā)稀疏,如陸游《雜賦》:“覺來忽見天窗日,短發(fā)蕭蕭起自梳。”這首詞既寫了湖光山色之美,又表達(dá)了作者沉浸在自然風(fēng)光中的忘返流連的感情,流露出一種閑適、瀟灑的超脫情懷。全詞情景相生,密切相連。詞人不僅把幾件自然物景——飛云度月,湖光倒影,青山,岸柳和露荷,巧妙地結(jié)合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而且更突出景中人領(lǐng)略自然美景的特有的神情。
6、早已在古詩文的優(yōu)雅境界中領(lǐng)略了荷的淡然風(fēng)采, 自己對于荷的喜愛還是源于濂溪先生的那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雖說荷的冰肌玉骨已是耳熟能詳,荷的高潔輕柔已是傳揚千世,而真正使自己持有荷的品節(jié)的人,真的是“鮮有聞”了。
“東風(fēng)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當(dāng)夏日的雨點灑落在田野的時候,荷塘中的新綠如畫一般地展開,簌簌雨聲中,田間的莊稼也有了些許詩意。 “聽亂芰荷風(fēng),細(xì)灑梧桐雨” ,無法想象,倘若沒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風(fēng)骨,詩人是否還會吟唱出這樣的詩句。在這迷蒙雨色中,荷,姍姍而來,娉婷玉立, 醉倒了多少雅士墨客,又承載著多少高潔之士的情懷。
“蕭蕭疏風(fēng)亂雨荷”,在斜風(fēng)細(xì)雨的輕撫下,荷,洗盡鉛華,落落大方地在這煙雨盛景中舒展開自己獨有的清潤身姿,粉嫩的花瓣微微打開,和著雨滴的靈動,皎皎如玉,熠熠生輝,那空蒙雨色中的翩躚,不知令多少人沉醉忘卻歸路。總是欽佩荷的君子襟懷:當(dāng)灼烈的日光將樹葉炙烤得疲軟時,荷,靜立如山,卓然傲立,以不變應(yīng)萬變,驕陽下依舊青翠欲滴,豐潤鮮靈。若遇暴風(fēng)驟雨,荷便以葉為琴,以雨為指,那頓挫有致的音律中,有生命激昂的氣息,也有精神高貴的馨香,雄渾的美韻在輕輕飛揚。當(dāng)狂風(fēng)飛沙走石,使天地頓時混濁,眾多的荷被極度壓彎了腰,碩大的荷葉皺縮成一團(tuán),但不餒不屈的錚錚傲骨始終穩(wěn)扎在泥中,讓萬物震撼,使天地失色。雨住風(fēng)停后,荷依然故我,田田荷葉依舊青翠,相擁相依,晶瑩的雨滴在如蓋的荷葉上閃亮地轉(zhuǎn)動,空靈而又鮮活。
“秋已暮,紅稀香少,蓮子已成荷葉老” 。不見了夏日里“平地碧玉秋波瑩,綠云擁扇青搖柄”的鮮亮,不見了清夜中“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的靈動,秋季的荷塘粉殘香冷。枯黃的荷枝,殘缺的荷葉,在綿綿秋雨中還是不肯摧眉折腰, 還要用這鐵骨敲出鏗然的絕唱,直至最后一滴水珠從枯干的荷葉上落下。“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雨愁煙恨中體味到了紅顏褪去,青春不再的傷感。雖說流年似水,歲月偷換,而荷,生榮衰亡的生命歷程中,遇風(fēng)不變其孤傲, 遇雨不改其清遠(yuǎn),夏日下碧葉擾擾有流香, 秋霜中瘦梗亭亭顯孤高,全然不顧風(fēng)塵的誘惑……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fēng)怨未開”。凝望著那碧波千頃中的飄然一葉,這才明白青蓮居士的名號不僅因故鄉(xiāng)之名而來, 濂溪先生對蓮的獨鐘是心與之的契合; 這才明白是什么讓朱自清愁云消散,戀縈荷塘, 是什么讓季羨林徘徊觀望,情系荷塘。也許,荷能明白我的心聲,我也感知了荷的情愫,那碧清圓葉上的顆顆水珠,那粉潤嬌花中的縷縷清香,都流淌著我對荷的愛戀:玉田流出瀟湘魂,凡塵有幸見玉真。灼日嚴(yán)霜心自清,獨向明月留香痕。
7、 “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霧中觀荷,別有一番情趣。縷縷輕靈的晨霧,一旦進(jìn)入荷林,便愈發(fā)濃密,似乎要將這些季節(jié)催生的精靈緊緊擁抱,方不辜負(fù)這如斯美景。霧中的荷,近處的簇簇?fù)頁恚仓k靜穆;遠(yuǎn)處的含蓄朦朧,詩意叢生。荷叢深處,偶爾傳出數(shù)聲蛙鳴,為這霧這景,增添出絲絲情韻。當(dāng)晨曦初露,太陽升起,荷林漸漸顯山露水,在還沒完全散盡的霧中,一幅亦真亦幻的寫意畫面躍然眼眸,令人賞心悅目,遐想聯(lián)翩。
當(dāng)荷花褪盡紅顏,捧出飽滿圓潤的蓮蓬,季節(jié)已緩緩進(jìn)入秋天。水鄉(xiāng)的荷,開始泛黃收斂,變得穩(wěn)重深沉,在它的根上,已結(jié)滿清甜的蓮藕。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在我眼里,荷是水鄉(xiāng)最美的散文,但我更愛那些踏著扁舟,穿行在荷林深處的采蓮人。
8、荷,一朵朵,一片片,水氣淋漓,香氣氤氳,滿載一池紅裳綠影,搖蕩千載畫意詩情。
月下的荷,在張元干眼前,是“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這般美景令作者“蕭蕭散發(fā)到天明”。雨中的荷又不同,“卻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還聚。聚作水銀窩,泛清波。”楊萬里用文字繪就一幅生動迷離的畫面。雨后的荷則數(shù)周邦彥“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fēng)荷舉”那句好,“舉”字神妙,王國維贊嘆為“得荷之神理”。歐陽修乾脆乘船行至荷花深處,說,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前呼后擁,清香縈人,詩人盡可醉也。
沉復(fù)《浮生六記》記載: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蕓用小紗囊撮條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沉妻陳蕓極有生活情趣,這一份心思足令平凡日子活色生香。
蓮葉田田,荷花娟娟。翠綠淺綠老綠,配了粉紅深紅純白,皆是天然好色彩,更兼一湖清波相隨,於是,花葉盛時,良辰美景,風(fēng)月無邊。葉與花,相依相偎,缺一則無味無韻亦無境。看這邊,風(fēng)翻圓葉,葉如裙,裙擺輕搖,小荷於其間,宛如鄰家女兒,快樂起舞。那邊廂,荷葉高低錯落,層層疊疊,疊作柔軟青紗或半掩,或輕籠,紗下修長的花枝亭亭玉立,朦朧有致,妙韻天成。當(dāng)花一瓣一瓣展開,絕世容顏,出塵飄逸,令風(fēng)兒傾倒,水起漣漪,岸柳也垂青,荷葉們眾星捧月,呵護(hù)有加,萬般寵愛,花兒感念,報以似水情懷,一縷心意托風(fēng)轉(zhuǎn),清香點點散在荷塘。
可若這香當(dāng)真散去,便是花謝葉枯時,即便如此,我們?nèi)匀豢匆娨怀氐暮桑M生命最后的色彩點綴水面的蕭條與荒疏。凋零之荷,守著喧囂之后的清冷日子,沉靜淡然,姿態(tài)如畫,姿態(tài)又入畫,畫里形容,畫外風(fēng)骨,筆墨下情感傾注,氣韻動人。
荷的一生都是風(fēng)景,從“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別樣紅”,到“菡萏香銷翠葉殘”,情態(tài)清遠(yuǎn),韻味悠然。
而長長歲月中的某一刻,總是別有情趣:荷記得躺臥溪邊剝蓮蓬吃的無賴小兒,記得偷采白蓮卻被船行痕跡瀉露秘密的可愛小娃,還有那首《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當(dāng)采蓮少女置身荷塘,花耶?人耶?哪是荷葉哪是羅裙,是荷花美還是少女的臉龐更美?荷與人,清新素樸,兩相映照,渾然為一,淡淡荷香輕染女孩們的衣裳,少女的笑聲歌聲灑滿荷塘。這,該是荷無數(shù)個夏日記憶里最快樂的一幕吧。
9、“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fù)息。”“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還有古人刻苦勤學(xué)、“囊螢夜讀”的事跡。這奇異的昆蟲,眨著幽幽碧光,詩意十足,給人以靈感和遐思,賦予人類生活何等豐盈的詩情畫意。
可如今,螢火蟲哪里去了呢?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破壞,有些自然景觀正在我們身邊消失,就像有些美麗的童話、古老的傳說和質(zhì)樸的民謠無情地從我們的記憶里消失一樣,讓我們徒生許多無可奈何的感傷。
10、自小喜水,卻不會水,家鄉(xiāng)不乏山,唯獨缺水。江南水鄉(xiāng),河道四通八達(dá),水,自然是處處可見。
荷花,又名蓮花、水芙蓉等。屬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生于水,長于水。有水的地方自然也就少不了它。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jié)、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藥。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為世人稱頌。陳志歲《詠荷》詩曰:“身處污泥未染泥,白莖埋地沒人知。生機紅綠清澄里,不待風(fēng)來香滿池。”
關(guān)于荷花,還有一段凄美的傳說:相傳荷花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dāng)初玉姬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fēng)光使玉姬流連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舍不得離開。王母娘娘知道后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湖中,并讓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玉姬雖再也不能為仙,化身為蓮,卻永開世人心中,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zhì),凈化眾人心靈,如此這般,也不枉此生了。
荷花最美不過花,花開六九月,六月到九月為每年花期,其七八月花開最好,古今詩人贊荷無數(shù),歐陽修《采桑子》道: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后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未曾采過蓮,不過可以閉目試想一下,河水悠悠,撐一只小舟,泛舟江面,穿行于盛開的荷花叢中,是不是也會有“燕園不可采蓮,蓮葉空自田田,無魚戲在蓮中,我亦難入蓮間”的感覺。此時,就算不采,觀賞也會是一種享受。風(fēng)吹彼岸垂楊柳,魚兒蓮間戲,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樓下欲三更。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fā)到天明。突然好想,化身為一朵浮萍,浮于水面,不求逍遙自在,但求能相伴于荷葉之下,縱使狂風(fēng)驟雨,依然不離不棄。亦或是作一條小魚,游蕩于百荷叢中,聽月下荷語,觀花開花落,不求一年四季有荷相伴,只求在花開最美的季節(jié),有我在蓮旁。
11、你離開的這個季節(jié),沒有憂傷,只有無休止的思念在漫延瘋長。譜一首長相思,冷了多少凄涼,漫了多少青絲,化著多少煙雨,吹散多少人世情長。徒悲,奈何這一世我卻只能是你的過客,在偶然間讓你記起,又忘記,就這樣重復(fù)著我們這一世的情節(jié)。到最后,人散,留下的只是被風(fēng)吹落的過往,和無法遺忘的曾經(jīng)。
一個人的孤單,卻撐不起思念的沉重。心靈在獨舞,無力的在幕色里踟躇。當(dāng)初那些定格了燦爛的承諾,而今淪落為苦澀的淚,在晚霞的淡紅里,滴落滿地的憂傷。風(fēng)揚碎花,遠(yuǎn)山的朦朧。為你,我醉了千劫不復(fù)的輪回,蒼白了這滾滾紅塵那一抹短暫而永恒的摯戀。花落無聲,落落滿地,曾經(jīng)滄海化著幾許夢愁。
涼涼的夜風(fēng),吹落一樹落花,飄落誰的容顏?過往的美麗,最終未能留住愛的芳香。落花。落花,一半因風(fēng)而去。素心如簡,素月如殤,為誰蓄起恒古的情絲?誰揉碎了殷紅的想思?曾在花季里停留的溫柔,已然不知去向,憂傷早已這個季節(jié)沁入骨髓。掬一捧相思的雨,摘一朵思念的花,撒向天際,曼舞在眼眸深處,破碎而飛散。
清歌一曲月如霜,獨步閑庭逐夜涼。望雁飛也向南退卻,無奈琴弦輕弄,回音久久,曾經(jīng)仙音重奏,喚不回你遠(yuǎn)去的輕舟,漁火燎染了詩情,月光迷醉了江楓。夜半消逝的燭火蒼白了誰人的等候?燈火闌珊處踱步而來的是誰?望川秋水。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委婉清麗,撫袖長嘆,是誰碎了一夜哀情的徘徊。
望碧云空暮,佳人何處?夢魂俱遠(yuǎn)。霧柳暗云時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fā)到天明。一雙煙霞旖旎的眸,溢滿款款的深情,花開是詩,花落是枕,為誰癡情?為誰灑落一地的相思?弦月清照,顰眸流盼,望向魂歸夢盼的天涯,任相思如潮水般蔓延,遇上你是我今世的宿命還是偶然?曾經(jīng)的摯手,如今的咫尺天涯,紅塵擱淺,那份情散落在茫茫夜色里,墜入枯等的風(fēng)月。
今夜,云斷,疏影橫斜。月落,聆聽杜鵑啼血的凄美。琴音瑟瑟,那又是唱響了誰的風(fēng)霜千年?愁,在誰的琴曲下柔成了一個千千心結(jié)?當(dāng)年一笑惹癡情,注定紅塵里要與你糾糾纏纏中走過千年。今夜,我無由得卻飲醉在了前世的那一場曉風(fēng)殘月里。藕荷深處,殘柳岸邊,煙雨樓依舊是滄海茫茫……
12、悠然的古琴,一拔一挑,清音如水,那么清涼、瑩潔,那么情深綿綿,帶著詩的韻致,一點點滲到心里,忘卻了紛亂的塵世帶來的煩憂。心兒溫柔的舒展,溶入了月色。蕭音,琴聲,那綿綿的情絲,帶著我的思緒飄遠(yuǎn)。
小舟載著我行走在清清的小河中,岸上人家的燈火還亮著,燈光照進(jìn)水中,為這水鄉(xiāng)更添了詩情畫意。在月影、燈光的投射下,河水蕩滌著幾許思戀,人隨月走,清悠的琴音,讓這夏夜詩情的水鄉(xiāng)增添了幾份柔媚的韻致和含蓄的美。
月光輕灑在我晚風(fēng)里拂動的黑發(fā)上,像華麗輕巧的舞曲,詩意的流淌撫過我心靈,灑落著溫情浪漫的詩篇。輕風(fēng)里,水上簫音漸起,帶來幾許飄渺韻致。月色溫柔,水光輕幽,帶來了天簌般的曼妙之音。我的心此刻與這水的溫軟,月的清幽,夜的靜美,神韻相溶。舒廣袖,盈盈淺笑,輕輕揮手,無數(shù)的漣漪在心中蕩漾開來。
風(fēng)兒輕輕,月色柔媚,在琴聲輕緩的撥動里,撩動了我的心弦。嫵媚動人的月夜多象一首小令,行行切入我心扉。浪漫的光影多象是一曲月夜頌歌,跳蕩在碎銀般的輕波里。我能聽到夜的喃喃細(xì)語,連同月夜里美麗女子婉約細(xì)致的歌吟,一同溶入秋夜的夢里。
“霧柳暗時云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悠然的月色里,飄渺的琴聲中,我撐一支長篙,在水波蓮塘深處漫溯。用心感知清幽的碧水,只要輕輕一拂,便能觸及最柔軟細(xì)微的脈博。
隔了一層淡霧,月顯得越來越遙遠(yuǎn),把這層原本雪白的紗衣染得淡黃,顯出一片朦朧。新月如勾掛在天際,煙色似夢籠著地面。琴聲中小橋、流水、人家在朦朧的月光下,更顯空靈而脫俗。
晚風(fēng)拂動,悠悠的琴聲撫過心田。清詞雅韻中,清涼的月色伴著我一起走進(jìn)這仙境……
猶吊遺蹤一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