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譯文】 詩人最喜愛的清新美景正在早春,柳樹剛剛冒出新芽,葉子有綠有黃還不勻稱。 【出典】 楊巨源 《城東早春》 注: 1、 《城東早春》 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 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 出門俱是看花人。 2、注釋: 城:指唐代京城長安。 詩家:詩人。 清景:清秀美麗的景色。清:一作“新”。 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唐朝京城長安。 錦:五色織成的綢綾。 俱:全,都。 3、譯文1: 詩人最喜愛的清新美景正在早春,柳樹剛剛冒出新芽,葉子有綠有黃還不勻稱。如果等到長安繁花似錦、郊外游人如織之時,景色豈不是毫無新鮮之感。 譯文2: 柳樹剛冒出綠芽,也許沒有似錦的鮮花美麗,可是詩人看到這幅景象卻非常欣喜,因為他發現春天來到了。如果等到滿園春色,大家都出門看花,那不是太遲了嗎? 4、楊巨源(755—?),唐代詩人。字景山。河中(治今山西永濟)人。唐德宗貞元(785—805)五年登進士第。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禮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除國子司業。有集五卷。《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5、《城東早春》是唐代詩人楊巨源的作品。此詩抒寫作者對早春的熱愛之情。構思巧妙,雖只有第二句實寫春色,而描寫春色又只以柳芽一處而概括早春全景。后半段雖寫仲春觀花的慣常盛況,實際卻更加反襯早春的獨特與詩人的慧眼。全詩將清幽、秾艷之景并列而出,對比鮮明,色調明快,堪稱佳篇。 此詩寫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熱愛。上聯可結合詩題來理解。首句是詩人在城東游賞時對所見早春景色的贊美。意思是說,為詩家所喜愛的清新景色,正在這早春之中;也就是說,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發詩家的詩情。“新春”就是早春。“詩家”是詩人的統稱,并不僅指作者自己。一個“清”字用得貼切。這里不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喜人,也兼指這種景色剛剛開始顯露出來,還沒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環境顯得很清幽。 第二句緊接首句,是對早春景色的具體描繪。早春時,柳葉新萌,其色嫩黃,稱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籠統地寫柳葉初生,雖也是寫“早春”,但總覺得平淡無味。詩人抓住了“半未勻”這種境界,使人仿佛見到綠枝上剛剛露出的幾顆嫩黃的柳眼,那么清新宜人。這不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風姿勾畫得非常逼真。生動的筆觸蘊含著作者多少歡悅和贊美之情。早春時節,氣候寒冷,百花尚未綻開,唯柳枝新葉,沖寒而出,最富有生機,最早為人們帶來春天的消息。寫新柳,恰好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將早春之神寫出,如再作具體描繪,必成贅言。下聯用“若待”兩字一轉,改從對面著筆,用芳春的艷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扯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漢武帝時加以擴充,為漢宮苑。詩中用來代指京城長安。繁花似錦,寫景色的秾艷已極;游人如云,寫環境之喧嚷如市。這兩句與上聯,正好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反襯出詩人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 6、“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見漢·楊巨源《城東早春》。詩家:詩人們。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這兩句大意是:詩人們喜歡新春的清秀景象,這個時候柳樹梢頭才星星點點地露出些淡黃嫩的顏色。 三春美景,最引動詩興,釀出佳作來,所以詩家特別渴望春天來臨,偏愛“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早春時光。這兩句不僅道出了詩家偏愛新春的共同心理,而且點出了新春景色的美好,既是抒情,又是寫景。后一句可單獨引用,描寫早春景致。 7、春天是一本詩集。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上都凝結著芬芳俊秀的詩句,細細品味,齒唇留香。剛長出的小草,既有“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體態,也有“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雅致。早春,柳枝和桃花便從“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情境中萌動而發了。到了仲春,柳與花便在“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的時分濃得再也化不開了。及至暮春,百花爭艷的景象又在“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一庭春色惱人來,滿地落花紅幾片”的光景中脫去了往昔的華麗……打開春天這本詩集,無論是花草蟲鳥還是山水雨露,你都能在盼春、賞春、惜春的章節里吟誦出令人癡迷的意境來。 8、春來柳如煙,為春天的大地添上第一抹綠色,為春天的天穹潑上第一筆重彩。然后把春天的信息,悄悄懸掛在柳樹的枝頭。 初春的城西湖畔,冰消波起,柳綠鴨嬉。循著泛綠的小路覓柳而行,一排排楊柳朦朦朧朧,彌漫起一樹黃霧,飄逸出春天的芬芳。綠得是那么淡雅、清爽、生動,排列組合成春天的詩篇。 春風總是最先梳理著水中柳影,柳枝總是最先撥動著春天的琴弦,那一團團鵝黃或者嫩綠,蕩漾在層層漣猗上時隱時現,柔和的風,清新的空氣,溫暖的陽光,都在裝點著最美麗的景觀。 春天躍上柳枝頭,曼妙舞姿翩然動人的優雅,那躲藏在柳枝里的點滴綠意,掙脫束縛奮力沖出了冬季,給春天增添了十份的俏麗和生動。一根根飄蕩的柳枝,一枝枝鮮活的生命,裊裊娜娜的柳條,黃眉綠眼的柳葉。如絲如縷,如煙如霧,依依拂拂,輕靈秀逸,裊裊婷婷。萌動的樂章。輕松的旋律,讓春天的味道潛入心里,似濃似淡,揮之不去 春天是一幅幅鮮明生動的圖畫,更是一縷縷醉人心魄的幽香。如畫的初春天藍水秀,溫暖的季節滿目翠綠,春天膨脹了滿眼的生機,帶來了希望的遐想和生命的蓬勃。那一抹抹新綠,淡淡的,黃黃的,總是那么涌動生機,旖旎成晨曦下色澤清麗韻味悠長的斑斕。 春天來了,灑落滿地綠蔭。春的溫馨,春的活力,春的浪漫在柳技上呢喃,品讀春天,如讀一首清新的詩,賞一幅淡雅的畫,聽一闋美妙的樂曲,看一段優美的舞蹈。沒有鬼斧神工,只有妙趣天成;沒有精雕細刻,只有渾樸天然。 湖邊站滿了放風箏的人,有的手持一線,有的仰望碧霄。風箏線的一端,是五彩的紙鳶;風箏線的另一端,是一張張生動的笑臉,那么動靜可人地在視野里低回留戀。 柳樹下的迎春花依然燦爛,朵朵深黃點綴在蓬亂的枝條間,蘸著雨露,舞著春風,一叢叢,一條條,染綠了湖水,翡翠了心情。 聆聽春天的聲音,拂拭春天的色彩,穿過季節的脈絡觸摸春天的神韻。萬千氣象,縱有蕭疏,也是潤物無語;春柳裊裊,鵝黃淺綠,更有婀娜多姿。 柳林隨形就勢,高高低低,連綿起伏。看似繞指柔,內則風骨韌。矗立柳樹前久久凝視,思緒沿著翠綠的嫩葉飛揚,輕輕撫摸著一個個柳芽,閱讀春天的邀請,萌發春天的憧憬。“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柳葉青。”春意就這樣在心中蕩漾開來。 春天躍上柳枝頭,綻放春天的神韻,書寫著春陽的渴望,承納天地的博大,歌唱生命的睿智。“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走在柳枝旁,借來幾縷春風,飄散一蓬白絮;走在柳枝旁,采下一段新柳,制成一個柳笛,放在嘴里一吹,一份清新純美的韻致,帶著春的氣息,帶著柳的希翼,讓春天的韻味濃溢在這個春天里。 9、君不見,當我們還未從嚴冬的氛圍中蘇醒過來時,那敏感的詩人就已經發現并為我們報告春的消息了“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唐·杜甫《臘日》)。是呀,在還有雪色籠罩的時節,枝頭的楊柳就已泄露出了春的消息!從這看似平樸的詩句中,足以見到杜甫觀察之細膩,描繪之準確。他被人們奉為“詩圣”,當之無愧啊! 描寫早春的詩句不勝枚舉,而唐代詩人楊巨源的:“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城東早春》)的詩句卻令人讀之難忘。我們可以細細品味,還有什么能比那“才黃半未均”的枝頭柳芽,更能襯托出了“新春”的“清景”啊! 在描寫早春的詩中,唐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亦屬上乘之作,其“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描繪,讓我們領略到了早春季節的那種朦朧美! 閉目吟詠這些詩句時,一幅幅清新宜人的早春圖,不就清晰地浮現在我們的面前了嗎? 10、池邊的早春,是“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早春。新,綠,是早春的特色,也是水池的特色。所有的新綠喲,在春風中,仿若天上的七仙女提裙翩舞,柔絲飄飄,深情婉婉。池的東邊是一片柏林,如彬彬有禮的紳士,他們在向迷人的春天發出約會的邀請;池的西邊就是溫婉多情的垂柳,她們在風中盡情地展露自己美麗的身姿;池的東南兩面都是小路,路下水上,是一叢叢羞澀的淺草,她們卻都在悄悄地偷瞄自己在水中的身影,不經意間又是一次愛美的裝扮。村里的行人路過,一切又都靜默了,保持著少女般的矜持。 11、在見到西湖岸邊的春柳前,柳樹的美只存在于別人說過的夢中,離我的心很遠。直到那一個春天,我去了杭州。 記得那年,我有很好的年紀、很好的心情。我在細雨中到達,又在晴日下離開。來去之中,撩過的湖水和吃過的名菜過去了也就過去了,心里只留下西湖岸邊的一枝枝春柳。 它們真正是美好的,卻一點兒也不令人震撼,它們太安靜、太柔弱、太溫和,只在風中、雨中、日光下、月色下細細地優雅地搖動那星星點點奇妙的綠色。 風需輕風;雨要細雨;日光最好是春陽;月色無論清澈朦朧,是千年一樣的月色。 那種青綠中透著明黃的柳色,有光澤,會閃爍,讓人心生憐惜并且緊張,生怕它倏忽變了顏色,就像美夢被驚了似的。 這樣的柳色,是畫不出來的。 有詩曰:“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卻像一個渺小的人立在大風景面前,心里動蕩著,嘴里只是些謙卑的、干澀的呢喃。 那些柳沿著西湖,一路訴說著春天、春天,像一些很年輕的日子。從斷橋到孤山,從蘇堤到白堤,數目繁多卻感覺輕揚,綿長卻又倉促。 那依然只是一個影子,卻成了自己的,美與好都有了來歷,猶如聽說一遍愛情故事與經歷一番悲歡離合的不同。 也只有這樣,才會對柳----熟視無睹的柳有了感覺,有了想法。如果沒有那個春天的西湖之行,柳樹于我,就永遠是那樣的淡然。 那年春天以后,又多次去過杭州,不知是年紀、心情、季節......不知是哪樣不對,眼中的柳樹竟風姿不再。有一年夏天,竟見西湖柳是又濃綠又密長又散亂的,一幅染盡風塵的粗糙樣子。 后來,又在西安城外見到過傳說中的灞橋之柳,只覺有了詩詞歌賦就夠了,不如把“灞橋”這個地名也改了吧。那些柳在公路兩邊的風沙里抖動,說它們有那樣的身份,簡直令人傷懷。 原來,每一個春天都是無法重復的,使我深深愜意和陶醉的柳,就永遠留在了那一年春天的杭州。 12、春風輕輕地彈奏著柔情的曲子,親吻著大地的肌膚,溫暖了一季的旋律。 野花簇擁的田塍,綠草如茵的古道,碧波蕩漾的小河,宛如一幅幅流光溢彩的水墨丹青,牢牢地吸引著你的雙眸;更像初戀情人一般的緊緊牽系著你的心。 春天,是一個浪漫多情的季節。 一個人行走在蜂歌蝶舞的時光里,毫不經意間,暖陽的流蘇輕輕地撫摸著你的面頰,像一位充滿柔情蜜意的少婦倏忽間把溫潤的紅唇緊緊貼上你的臉,熨帖而愜意,爽心而怡神。 蒙蒙細雨,不絕如縷,繾綣纏綿,流韻婉約。盤旋飛舞的雨絲,心事般地糾結著。于是,春便氤氳在滿川煙雨里。纖細綿密的絲絲花雨,灑向你的額頭,飄上你的眉際,落在你的唇邊,沾濕你的衣衫,清涼如玉,沁人心脾。 金英翠萼,帶雪沖寒的迎春花,悄然綴滿枝蔓,一串串金黃金黃的花朵,在這段色彩單調的時空里,悄悄地播撒著青春的絢爛與繽紛,浪漫和激情,妖嬈得讓人心醉。她默默的為春而開,引領一季繁榮,“迎得春來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她守候在初春的門楣,風姿綽約,嬌羞欲語。她那清逸雋朗的嬌媚姿態,風致綿邈的高標逸韻,醉了秦時月,漢時風;也醉了江南雨,北國春…… 河邊,剛剛吐出一絲絲淺淡鵝黃的垂柳,一如剛剛出浴的秀發飄飄的少婦,婆娑嫵媚,婀娜多姿,百媚千嬌,風情萬種。偶爾有微風拂過,纖細的柳枝便會發出淺淺的笑聲,宛如二八處子的淺吟低唱,實在讓人酣然如醉,陶然若癡。夕陽西下的時候,錦緞般燦爛的霞光折射在水面上,瀲滟的波光,倒映著裊裊娜娜的煙柳,婉約如詩,細膩如畫,飄逸如歌,更是美得令人窒息。 鳥兒時而穿梭于楊柳的枝椏,時而棲息在暖樹梢頭。偶爾有一只鳥兒放聲高歌,隨即就會引起眾鳥應和。那嘈嘈切切的流韻,仿若一曲曲古樸、典雅的琴箏交鳴,一如玉盤落珠,歡快而清亮,婉轉而悠揚。鳥兒們以其獨特的呢喃,演繹著春天的憧憬與夢想。 沉醉在春的懷抱里,萬般思緒,于毫不經意間氤氳跌宕,如煙似雨,隨風流淌。人生苦短,轉身千年;流年易老,美景難再。糾結于萬丈紅塵,會辜負三春楊柳,九夏芙蓉;會錯過一路風景,遺憾終生。“早知無計留春駐,笑拈殘紅葬落花。”還是讓時光攏起絲絲縷縷的記憶,于歲月的年輪里悄悄塵封吧,然后破繭成蝶,慢慢升華為生命的圖騰…… 沉醉在春的戀曲中,一個人默默地徜徉,看小河潺潺流淌,看浪花微微蕩漾,心也會越發恬然沉靜。“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趁春意方濃,我們何不收藏起美麗的過往,背起人生的行囊,從早春的零點起航,追夢前方呢? 我深信,拋卻俗世的煩擾,夢里,也會有春天。 夢繞魂牽的春呵,我佇立在水之湄,拈一縷花香,等你在癡情的夏的路口…… 13、“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春色雖微已堪惜,輕寒休近柳梢旁”,柳的詩情畫意,總讓人們覺著最早的春光仿佛是從柳枝上萌生出來的。你看,河邊、道旁,一行行垂柳,是春的秀服,也是春的前沿風光。 垂柳雖不高大,但卻挺拔。它們的每一根枝條都俯首于養育著自己的大地,向路人揭示了一種無與倫比的美德。柳條輕柔、飄逸、婀娜、瀟灑,因純樸、靈活而分外嫵媚動人。春風為它們梳理秀發,春雨為它們洗滌塵埃,在春天的舞臺上,垂柳盡展其優美豐姿。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垂柳,無需人們的刻意栽培。一段枝條,只要插到泥土里,就能生根、發芽,從此茁壯成長。 大千世界,巖石過于堅硬沉重,云霓過于飄浮不定,而垂柳,卻總是以自身的堅毅、簡樸、柔美和靈活,讓這個世界折服。 14、春天的美景吸引著摩肩接踵的踏春者。邀上幾位摯友,帶上至愛親朋,人們離開久囿的城市撲向春的懷抱,泛舟章江貢水,憑欄郁孤八境,飽覽馬祖晨暉,領略玉虹夕照,聆聽石窟松濤,放眼仙嶺風云。沐浴春光的溫暖,品味春雨的情思,享受春風的撫慰,采擷春意的靈感。在水邊、在山嶺、在原野,人們把平日里積壓著的煩悶、焦躁、憂慮統統拋掉,讓風帶走,讓雨沖走,縱情地放逐自己的心情,凈化自己的思緒,空靈自己的胸懷。 春姑娘撥動了少男少女們愛的情絲。八境湖畔,古榕樹下,楊柳岸邊,屹江亭旁,情侶們的幸福笑聲追逐著燦爛的春光,年輕的浪漫在在水波里歡快地蕩漾,伴著春的舞步慢舞輕揚,和著春的弦律放聲歌唱,更把青春的鴿哨吹得分外響亮。把春天定格,把青春定格,把愛情定格,那盛開的迎春花分明是一個個愛的諾言,高飛的紙鳶在藍天上正書寫一串串愛的詩行。 文人墨客們從來都是春姑娘的追隨者。在他們看來,春天是詩的季節,或者說春姑娘就是一位出色的詩人、畫家,是他們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又是一年芳草綠,春風十里杏花香”、“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文人墨客沉浸在如詩如畫的春意中,春姑娘陶醉在文人墨客的詩情畫意里。 春姑娘總喜歡在江南絲雨浸潤過的鄉村田野駐足,她酣臥杜鵑花叢,醉聽布谷啼鳴,留連清泉泠泠,迷戀細雨瀝瀝,把濃濃的春意滲透到每一寸土地。農耕一族燃起火把,跳起儺舞,唱社戲、祭土地、送河神,用虔誠的祀禮留住春的足跡,犁耙耕耘,栽插播種,揮動傳承了幾千年的畫筆在春的滋潤下描繪著新年美麗的富足,創造又一個新春的奇跡。 春來了,我聞到了她帶著淡淡花香的氣息,她掃蕩了我內心污濁的沉積,把美麗和希望植根在我的心里。春天,我愛你! 15、春日融融,多好的季節呀?東風絲絲縷縷地吹著大地,那萌芽欲出的小草,做了一冬的夢,也正伸著懶腰,打著哈欠……要擺脫殘冬的黑暗,再一次看看人間的光明和溫暖……還有那河邊的柳樹,在東風的梳理下,也變得柔和起來……遠處的一對白鴿,在藍天白云中,相互追逐嬉戲著,帶紅領巾的孩子們呢?在老師的帶領下,正在野外覓春呢?你看!他們還唱著歌呢:“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是呀,陽春三月,生機一片。春孕育生命的季節,綠色的季節,給人以希望,給人以遐想,更給人以奮進的動力!要不人們會制造出那么多好詞佳句來寫春……春天就是生命的開始:“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早春的氣息伴著參差不齊的落寞。“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陽春三月,有時來得晚呀。所以白雪會等不及,往往也就會陽春白雪偶爾紛紛下……“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多么相似的詩句,又是多么的耐人尋味的意境,不是嗎?“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春!多么讓人心潮澎湃,而在春天里的我呢?還只停留在春的暖意中洋洋?抑或象阿Q一樣坐在一個角落里曬太陽?在過往的人群里尋覓精神的頹廢?心靈的空虛?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這份安逸,怎能輕易去羨慕……春天,是一個多情的季節,人生的初戀于春。“亂花漸欲迷人眼。”要想到春花的燦爛,也要想到秋月的孤寂……春,只是自然的一個輪回,季節的更替,始一反焉…… 春天,我在春天里感悟。我在春天里反省:別在春風中怨:“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別在春雨中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別在春色中惱:“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別在春水中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別在春物中傷:“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春就是春,春天有物的語,人的思……愿春天帶給我們的一直都是清新與純潔…… 一年之際在于春,讓春風帶走我的愁緒,讓春雨淋去我的哀傷,讓春日燦爛我的心房……讓心靈再一次在春的季節里凈化……春與我同在,我與春同行…… 16、我實在佩服古人的觀察和語言表述能力,“夕陽低盡柳如煙”,“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煙水初消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把新春新柳描述的準確而又自然。我想象,那春天的柳笛聲,就是春天如煙細柳中的一縷淡淡的晨霧,或是綠色景象中的一抹晨曦,甚至就是你春心萌動中的一絲笑容,心底埋藏多年幻想的一線希望。說句沒有人說過的話,“羌笛何需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或許除了蒼涼的山色之外,就有詩人心中柳笛與羌笛那潤澤和蒼涼音色的比對,詩人的心中還真切地回響著一聲聲故鄉的柳笛,幽幽地傳遞出幾多回憶,幾多感慨,幾多鄉愁…… 17、清晨跑步時,突然發現河堤旁的一棵柳樹的幾根枝條上泛起點點新綠。心念一動,“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春來柳先知,唐朝杜甫吟柳一定是在這個時節。盡管是春寒料峭,寒氣壓枝,卻依然鎮不住柳樹頑強的生命力。這時我想起去年夏天在地院見過的那排依依垂柳,不知它們現在為何模樣?我得看看去…… 帶著希望和激動的心情一路小跑前往,以為等待我的一定是滿目驚奇,拐個彎就已遠遠望見它們了,可越入眼簾的依然是一番蕭瑟的景象,一根根光禿禿的枝條,靜靜的垂吊在樹上,顯得單調,蒼白,凄美……根本就沒有白居易所描述“一樹春風萬萬枝,嫩于金色軟于絲”的詩情,也沒有楊巨源筆下“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的畫意。難道春天還沒抵達這里?我不由失望,想掉頭而回,可最終還是沒走,因為來都來了,我沒有理由不走近它們。 至于跟前,不由得輕托起幾根柳條細細觀察,才發覺上面已密密的布滿了細小的柳眼,每一粒骨朵里都蘊含著一首描繪贊頌春天的詩,再過幾天它們都會迫不及待的傾情抒寫出來。 其實,孩童時代就喜歡上垂柳,那時住在鄉下,離鄉鎮上學有一段較長的路,其中就有一段河堤,上面種了一排垂柳,每天上學放學,我最喜歡走的就是這段路,常愛鉆進樹下和柳枝戲耍,喜歡被它纖纖玉指,輕柔的撫摩,也喜歡去觸摸它,心中的憐愛之情常常油然而生。至今也說不清那時喜歡它的理由,是喜歡它婆裟婀娜,風情萬種的體態?還是喜歡它隨風曼舞,嬉水拂堤的迷人景象?或是喜歡它剛柔兼備,頑強樂觀的性格特點……可能都有,只是當時不知道用何種美妙的詞匯來表述心中的喜之由,愛之情。 直到上初中時方才讀到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那詩中的意境頃刻便領悟出來,使人不得不的贊嘆詩人之神筆,竟然將情與景揉合的如此完美,堪稱詠柳頌春的絕唱。 隨著閱讀面的拓寬,才知道古往今來,在每個風含笑水含情的季節,多少文人不惜筆墨著意寫柳,有借柳感懷的,有以柳喻美的,有折柳送別的……柳以各種豐姿不斷出沒在詩詞作品中,如今柳是人非情卻留。一絲柳,一寸情,不知是柳為春而美麗,還是春因柳而多情? 對于柳的風情,只能用懷想去揣摩體會了…… 18、湛藍的天空窮盡了高度,清新的空氣喚醒了萬物。陽光,似情人的微笑那般可人,溫暖,像情人柔軟的手拂面。楊柳依依,“半含春雨半垂絲”,微風輕拂,拂出微微的生機;草兒青青,“草色遙看近卻無”,如畫家的彩筆著顏涂色,淡寫輕描,描出微微的綠意。 春到人間萬物鮮。 我心已醉,醉在這雨后的艷陽里。 春天,此時就駐足在我的身邊。如煙的往事,一些無法釋懷的記憶,邁著輕盈的腳步,伴著溫暖,叩開我的心扉。我無法回避,不回避。就與春天、與溫暖,與往事、與記憶來一次迎面的傾訴,來一次潛心的交談。 愛春天,喜歡溫暖。 春日晉江八仙山,陽光明媚,處處飛花。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踏春賞綠,流連忘返。“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盡是看花人”。呼朋引伴、或闔家同行,游玩于山坡、水旁,游走于綠地、曠野,使自己盡情沐浴于陽光和清風之中,讓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還可靜臥于花樹之下,抬眼,“杏花吹滿頭”;俯首,“腳踏春泥半是花”,何等的愜意與閑適?盡情體味優美環境帶給我們幸福感覺的同時,是否也領略了古人所描摹的春日出游、徜徉于鳥語花香中的那份情致了呢? 難忘往事,感念記憶。 歌中唱道:“往事不可追,回憶仿佛冷風吹”,其實不盡然。往事的記憶永遠沉默在一個人心靈深處,時刻于我們相伴相隨,往往會不期而遇,撲入你的心懷。不信?也許一朵云、一片樹葉,也許一段旋律、一句歌詞,就會輕易喚起我們對往事的緬懷、喚醒一段甜美的記憶。于是,我們會被自己的那段往事、那份記憶而感動、而欣慰,也許還會有一點點的沾沾自喜、有一點點忘情的陶醉。 往事的記憶該是溫暖的。溫暖到我們平凡的生命竟也會有如此的晶瑩閃亮,也會讓我們內心有了些俗氣的驕傲,也具備了些常人的味道。這份溫暖,足以讓一顆謙卑的心得到一絲的安慰、一絲的幸福。 往事的記憶該是纏綿的。纏綿到我們平凡的生命竟也會有如此的詩意傷感,也讓我們內心有了些迷惘的孤獨,也沾染了些貴族的氣息。這份纏綿,足以讓一顆憂郁的心帶著永恒的遐想,百轉縈繞,夢回千年。 生命在時間里。往事的記憶充盈著我們生命的完整過程。 珍視往事、留念記憶--待回味。 冬去了,又是一季春暖。 我,輕松愉快地融自己于這溫暖的世界里,微笑著面對春天。 19、“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詩人們最喜愛早春清幽愜意的景象,柳樹上淡黃的柳芽還未在所有的枝條上萌發。 春天來了,柳樹抽出新枝,長出嫩芽,剛剛冒出的嫩芽,仿佛就是一個個小精靈,調皮地停棲在枝頭,慢慢由乖巧靈動轉變幻成綠色的生命,依附在柔軟下垂的枝條上越發顯得嬌俏可愛。 “人面桃花相映紅,桃花依舊笑春風”春天來了,桃花開了,一簇一簇,開滿枝頭,粉色的花瓣,黃色的花蕊,是那么的漂亮,遠遠望去,那簇簇桃花就好似姑娘美麗的臉龐與一片片粉色的彩霞相互映襯。 春天來了,百花齊放,閉上眼睛,遠離喧囂,俯身輕嗅那朵朵含羞帶柔散發著縷縷清淡的花香,清新而甘醇的芬芳沁入肺腑,常常使人陶醉于這花的寧靜之中。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春風又綠江南岸”古人的詩句描繪出一個個充滿活力的青青世界,垂柳依依,樹綠苗青,處處都展現出一個個生機無限的綠,一個美好而快樂的綠。 春天來了,大地綠了,綠的樹木,綠的小河,綠的原野。調轉視線,天地開闊,遠處麥田更是一片翠綠,麥田里一排排去年新載的樹木棵棵翠綠,像一個個身著戎裝的威武小戰士,執著地守衛著這片青翠欲滴的碧綠世界! “春風花草香,沙暖睡鴛鴦”。春天來了,萬象更新。花兒開了,小草綠了,人們笑了,到處都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欣榮。和煦的春風送來陣陣花香沁人心肺,暖融的沙灘上成雙的鴛鴦悠然地沐浴在融融陽光下靜睡不動。 春天來了,萬物復蘇。一陣春風吹過,許多種子都悄悄露出頭來,東張張,西望望,驚奇地探望著這個明媚的世界,好奇地輕聞著這到處都彌漫著這種春天特有的氣息,這種神氣而美妙的氣息,仿佛是一個剛剛睡醒的嬰兒周身散發出的那種馨香而有甜蜜的味道。 春天來了,云兒飄動,春風細細,暖暖的、柔柔的、輕輕拂過我的臉頰,似一雙細滑纖手輕柔拂面,于是臉上那一抹抹淡淡的幸福,伴著春風綻放出點點快樂,沿著春風的軌跡向前無限延伸,直至滲入隱秘的心靈深處,探詢自己心跳的節奏,窺竊自己心靈深處的嬌柔之聲與春天呢喃輕語,于是,生活里又多了份輕松,舒坦與愜意,生命里更多了份春天里的陶醉、清爽與沉醉。 20、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柳在北方的城市,更像春天的招牌,于是才有了新春偷向柳梢歸的驚喜與慨嘆。春天的柳,眉細腰輕,裊裊依依的織著雨,捻著風,而那半煙半雨的繚繞,偏又婀娜出一段朦朧的嫵媚,確有些和風陌上舞,纖腰款款來的味道了。一夜春雨青羅被,復憶前朝金縷衣,從芽點嫩黃,到荑抽淺綠,然后便是輕花飛雪,密可藏鴉。柳,鎖了長川,酸了客眼,卻將江南江北舞成了一色的云天。 21、當時光悄然的將滄桑刻于歲月的門楣,輕觸那抹凝重,我們感動而憂傷。 青春背我堂堂去,白發欺人故故生。那一片似錦的年華,被無塵的冰弦彈成流韻,譜于白云蒼狗的悠然里。曾經的旋律已然被久遠的光陰遺忘,但我知道,那些歌謠永遠的不著塵埃。當我們寧靜于大喜,穩健于大悲,天籟之音便會如風一般飄然而至。那么,讓我們且聽風吟,去傾聽那曲單純的快樂,去感悟那份成熟的自省,去撫摸那段虔誠的記憶。 兒時的快樂,純如三月水,凈似中秋月。 陽春時節的草長鶯飛,融著我們嬌小的身影和嬉笑,乍暖還寒的天氣里,我們相約背叛自己對母親的承諾,褪去冬的包裹與厚重,著一身單薄與灑脫在春風里奔跑。衣袂飄然,和著燕子的翩飛,于街道、田野的靜態里點筆了春的生機。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我們的快樂亦如此般隱隱的萌芽、生長。春天的土地松軟的讓人有些肆意,我們便一起挑戰般的爬上大樹,然后在大家的呼叫聲里,一躍而下……那種豪氣與凜然已不見多年,揮之不去的,便是因恐懼被擱淺于高樹之上的心悸與同伴耐心的鼓勵,而那份甜蜜,靜默的融于經年后相遇的嬌羞里。 牧雛不管蓑衣濕,一笛春風倒跨牛,童年的日子是愜意的,愜意的數著碧空中的浮云,愜意的相呼深林中的飛鳥。 山童拋石落溪水,喚作魚兒波面跳。童年的日子是純真的,純真的試圖舀起一瓢星月,純真的試圖兜起滿襟山風。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那蓬蓬的野草刈了又長,我們已不再是臨窗而立時被觀賞的風景,歲月的紗幕,將兒時的一切輕攏至記憶的幽谷,那樣的一種情思,至真、至純,會不經意的驅趕人生征塵里的落寞與傖俗。 如日中天的歲月,曾經糞土當年萬戶侯中那種不甘流俗的脾性,曾經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中那種意氣風發的豪情,早已在追逐三十功名塵與土的八千里路上消失殆盡。愛情里的琴棋書畫,如今于柴米油鹽中被日子煮成了各色的味道,或疲憊或淡漠,都已拾將不起。兒女的獎狀前泛起的笑聲,淡淡的流露了那份深情的希冀;夜晚的燈火,始終不息,家人的等待,溫暖著幸福追逐里的那份執意;雙親的欣喜與關愛,和著歉疚,深深的埋于“低回愧人子,不敢嘆風塵”虛飾里;而面對那坐孤墳,“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懺悔,融于松風,嵌入山野,只有峰巒能承受起此番厚重的情意。 不再慨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不再慨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歷經坎坷與顛簸,早已練就出柔韌與勁節的筋骨,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奔波磨礪了少年的紅塵斜睨與青年的飛揚跋扈,取而代之的是那般處事不驚的沉穩、搖頭一笑的覺悟、凝神遐思的優雅、或者干脆是四肢朝天的放達。 孤村到曉猶燈火,知有人家夜讀書。中年的日子滿懷希望,希望是那種悄然融于兒女之畔,傾聽朗朗書聲的專注眼神。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中年的日子滿懷孤單,孤單是那聲幽然掠過漂泊客舟,怯聞西風斷雁的悠長嘆息。 歲月的狂風,卷盡人生的豪華與是非,無欲的心,如水般沉靜。落花如雨的淡然、生死離別的曠達、盛衰成敗的平和,微笑著倒映在亂山環處,怡然釣起的一潭澄碧里。腳下的三輪車,和著孫子的笑聲,咿咿呀呀的快樂著;樹下石桌上那張斑駁的棋盤,風雨中,依舊擺滿了悠閑。夜月柳陰人未寢,村翁荒渺說隋唐,那樣的一份隨意和投機,又何必去追問歷史的真跡。而庭院中的翠鳥婉轉,閑階上的碎影篩金,早已被浸泡至那杯清茶,然后愜意的入喉,渾然于那份清爽里。 不要慨嘆吧,那些歲月的快樂與感傷,人生的色調正是因此而厚重寧和。 此時,當掩人生之卷,會心一笑;亦或負手斜陽,行吟處,將縷縷痕跡散入云煙。風中,唯有一道靜謐、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