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閑時翻微博,看到伊能靜更新了。
一直都很喜歡這個精致的女子,性情率真、敢愛敢恨。她從來都不掩飾自己內心的少女夢,在再婚生下小女兒米粒之后,她在微博上不吝分享各種育兒感悟,時而深刻理性,時而細膩動人。
在這一次的內容中,她提到了前夫哈林。
她告訴兒子,你的爸爸才是真正專注有才的人,數到流行音樂史,一定會有他。
娓娓道來的語言中,沒有怨念,沒有不甘,只有氣定神閑的稱道和發自肺腑的欣賞。
忽然就被這樣的氣度所折服。
婚姻不復,對孩子的愛依舊完整
伊能靜和庾澄慶的九年婚姻在2010年劃上句號,從此以后,他們各自安好,也分別找到了新的幸福。
難得的是,離婚以后,他們始終不曾說過對方半句不是。他們的兒子小王子哈利,也一直跟爸爸媽媽感情融洽。
這一次,當與兒子談起自己對他未來的希望時,伊能靜再一次正面評價哈林,告訴兒子他有一個很棒的父親。
哪怕感情不在、婚姻不復,也依舊肯定對方,并在孩子心底保留了對方最好的形象。
正是這份用心,給予了小王子和諧完整的父母之愛的所有體驗。他在這份愛的包圍下,成長成為一名才華橫溢的陽光少年。
完整的愛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底氣
一份完整的父母之愛,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它會滋養孩子的內心,讓他們在耳濡目染中收獲滿滿的安全感,并在愛和自信的驅動下勇敢成材。
最好的情況是,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并且爸爸媽媽彼此深愛。
《倫敦一家人》是根據英國著名漫畫家雷蒙德·布里格斯父母生平改編的手繪動畫電影,講述了一對普通英國夫婦從1928年初遇相愛到1971年相繼離世的故事。
娓娓道來的劇情里,是戰亂時期下的生死相守,是和平年代里的細水長流??此破降瓱o奇,卻溫情動人。
無論外界環境發生怎樣的改變,主人公始終彼此深愛。在漫長的歲月里,他們互相扶持,共度一生。
父母此生不渝的愛深深影響著雷蒙德。他用飽含感情的筆畫下了世間一切真善美。最終,他成為享譽世界的漫畫大師,留下了包括《鵝媽媽》、《圣誕老爸》等在內的無數經典作品,并多次獲得英國童書界最高榮譽——凱特·格林威獎章。
對孩子來說,是爸爸媽媽的愛成就了美滿的家;是美滿的家成就了他們內心的強大。它是堅不可摧的后盾,是能完全依靠的港灣,也是孩子探索世界過程中最大的底氣。
有家有愛有爸媽,確實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父母之間的暴力是孩子心底永遠的噩夢
在最新一期《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應采兒在聊起與陳小春的相處之道時提到,盡管以前她喜歡惹陳小春生氣,但自從有了兒子Jasper之后,就再也沒在孩子面前吵過架。
童年時父母不時爭吵的陰影,讓應采兒更加明白父母和諧對孩子的重要性。
的確,幸福完整的家,需要由穩定融洽的家庭氛圍來造就,這是對每個孩子完滿的饋贈。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能堅持到最后,也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可以攜手共白頭。
爭吵、斗毆、冷漠、嘲諷……太多人會在感情走到盡頭時選擇彼此傷害。這些家庭暴力將會給孩子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
在一個泰國動畫短片《吵架的父母》中,一個小女孩無意中在半夜親眼目睹了她父母的某次爭斗,沒想到這卻成為她心底永遠的噩夢。
在女孩眼里,互相扭打在一起的爸爸媽媽就像兩只恐怖的怪獸,面目猙獰,讓人毛骨悚然。
正如英國一項新研究所發現的那樣,“如果父母總是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不但會影響他們的大腦發育,還可能導致孩子成年后更容易罹患心理疾病。”
而此前,西班牙圣地亞哥德康波斯特拉大學和維哥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則顯示,父母經常吵架的孩子,“患腸道、皮膚、神經系統、生殖和泌尿系統疾病的風險,比家庭和睦的孩子高兩倍。”
絕對是身心俱摧殘。
婚姻告急時的一切暴力因素,除了讓家轟然崩塌,讓愛支離破碎,更會讓孩子無比受傷。
我們總以為孩子不會懂,但實際上自己情緒的風暴早已在他們心里留下了不可消除的傷痕。我們總是為了泄憤而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卻不明白這對孩子來講是多么不公平。
如果已注定不能繼續一塊兒過下去,不要讓孩子成為那個最大的犧牲者。
可以不是夫妻,但永遠是父母
大人感情淡了,人走散了,但對孩子來說,那永遠是自己最親的家人。血濃于水的親情,是一輩子都不能抹去的。
不久前看到一則新聞,江西九江一個年僅4歲的小男孩被離婚的父母狠心拋棄街頭,當被人發現時,他正頭綁紗布在路邊哭泣,小手拿著的塑料袋里,除了衣服,還有一份爸爸媽媽的離婚協議書。而當民警聯系上男孩父母時,他們竟互相推脫,誰都不要孩子。
多么心酸的一幕。因為不再愛你,所以連同你的孩子一并遺棄,即便那也是我的孩子。
可孩子是何其無辜,什么都沒錯,卻要為父母婚姻的失敗買單。大人彼此的怨恨遷怒到自己的骨肉,如此任性而不負責任的家長,才真正造成了孩子不幸的人生。
這方面,不得不承認伊能靜確實做得很好。她用心維護著庾澄慶在兒子心目中的形象,哪怕他是前夫,可也始終是孩子的父親。
另一對前夫妻——王菲李亞鵬,也向人們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可以不是夫妻,但永遠是父母”。
李亞鵬曾經告訴女兒李嫣:“雖然爸爸媽媽離婚了,但我們還是你的爸爸媽媽,這一點沒有改變。”
他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2013年婚姻的結束似乎沒有讓女兒李嫣受到絲毫的影響。爸爸媽媽的愛和陪伴一點都沒少,她依舊是那個快樂自信的小女孩。
在此前的《幻樂之城》節目里,她跟媽媽王菲的親密互動溫馨滿滿,媒體街拍的母女倆照片氣場十足;而前陣子她為爸爸李亞鵬慶生的照片也令人動容。隨手翻翻李亞鵬的微博,則記滿了關于女兒的點滴日常。
去年,在“嫣然天使基金”的慈善晚宴上,王菲和李亞鵬更是同時現身,陪著李嫣盡情跳舞。那種蓬勃的快樂告訴人們,爸爸媽媽對她的愛,從來未曾離開。
大人的感情確實是兩個人的事,當緣分不再了,好聚好散。但父母的身份卻是一輩子的事,面對孩子,至少不要互相詆毀,努力做到永不缺席。
影響孩子的是家庭功能,而非家庭結構
印尼小男孩Azka出生于2006年,曾經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可在他6歲時,父母感情破裂。在經過一系列爭吵之后,他們決定分開。
離婚之后,他們不再吵架,而且陪伴兒子的時間卻絲毫沒有減少。他們甚至還帶著Azka一塊兒去海外度假。
在Azka9歲的時候,他根據自己的經歷創作了一組漫畫,名叫《一個破碎家庭的故事》。
在這組漫畫里,他生動描繪了爸爸媽媽離婚后自己的生活點滴——沒有郁悶憂傷,依舊快樂明亮。
他說:“很多人問,在這樣一個破碎的家庭中生活,是一種怎樣的感受??蓪嶋H上這個家庭并沒有破碎,他們雖然不是夫妻了,但還是我的爸爸和媽媽。
我很享受這樣的生活,而且他們再也不爭吵了。只要能感受到父母雙方的愛,這就并不是一個破碎的家庭。”
確實是這樣。影響孩子的是家庭功能,而不是家庭結構。能有一個完整的家固然最好,但相比父母完整的婚姻,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完整的愛。
美國心理學家阿邁托、盧卡斯和布斯曾經做過一項關于“失和程度與是否離婚”的調查,主要內容是父母感情不和程度以及父母倆是否離婚,對子女的影響到底有什么不同。
結果發現,離婚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其實很小,真正負面的因素,是父母長期感情不和之下缺乏良好健康互動模式的家庭氛圍。
所以,孩子幸福不幸福,并不取決于身為父母者有沒有離婚,而是取決于爸爸媽媽有沒有善待彼此,能不能繼續盡到家長應盡的職責。
當愛還在時,請繼續深愛,并將這份愛傳遞給孩子。
當愛已不在,請保持風度,平靜離開;但記得留下自己為人父母的身份。
要知道,對孩子來說,只要爸爸媽媽的愛與陪伴還在,幸福就一直在。
本文作者:筱恬,理性職場女,感性育兒控。喜歡用文字記錄寶貝成長,用科學理念實踐育兒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