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好歌
李文龍||北京
最近,在網(wǎng)上聆聽了一首令人魂牽夢繞的蒙古歌曲,歌名為《蒼天般的阿拉善》。這首歌曲不僅詞曲優(yōu)美動聽,而且演唱別具風格。整首歌曲屬于蒙古長調(diào),頗有鮮明的藝術特色,悠揚婉轉(zhuǎn),余音繚繞,扣人心弦。所表達的畫面很有立體感,唯美靈動,形象逼真。聽罷歌曲,我的思緒長久的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我感覺自己真的被這首歌曲深深震撼了,徹底陶醉了!
阿拉善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一個盟,位于自治區(qū)西部地區(qū)。這個盟幅員遼闊,屬于干旱沙漠草原,除了駿馬、牛羊,還有大漠、綠洲、沙棘、胡楊、駱駝,顯示出與其他草原不同的特點。這里的沙塵較大,春季經(jīng)常刮起沙塵暴,遮天蔽日,基本啥也看不見。即使大白天汽車行駛都必須打開車燈才行。沙塵暴嚴重的時候,不僅周邊地區(qū),甚至連遙遠的首都北京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可見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多么艱苦惡劣。
在遼闊的阿拉善草原,有不少的駱駝出沒,高大的駝峰,雄壯的身軀,載有沉重的貨物,它們緩慢的行走移動,像是一座座飄搖的小山丘。在沙漠里駱駝是最能吃苦耐勞的動物,它們可以長時間行走不飲水,這是其它動物做不到的。遠古時期,浩瀚的沙漠,艱難的旅途,缺少水源,罕見驛站,交通載貨就是依靠駱駝。可想而知,絲綢之路的商人是何等的艱辛不易。我仿佛看到了意大利旅行家和商人馬可波羅等人,正在驅(qū)趕駱駝行走經(jīng)過此處,他們?yōu)榇龠M國際間經(jīng)濟貿(mào)易通商交流做出了重要貢獻。駱駝的堅韌付出,趕駝人的辛苦頑強,為中外經(jīng)貿(mào)搭建了一座座聯(lián)系溝通的橋梁。在不知不覺中,駝隊似乎成為了當今我們國家推行“一帶一路”的最早的原始開拓者與奠基者。
《蒼天般的阿拉善》歌中唱道,“遙遠的海市蜃樓,駝隊就像一座移動的山,神秘的夢幻在天邊,阿爸的身影若隱若現(xiàn)……”。請聽,這歌聲是多么的激動人心呀!像我這樣長期在內(nèi)蒙古工作生活過的人,聽到歌聲自然會產(chǎn)生親切之感,似乎有一種召喚的力量,讓我忍不住要回首過往,想起在阿拉善草原經(jīng)歷過的諸多往事。第一次去阿拉善是在2000年7月,那是草原上最美好的季節(jié),風和日麗、鮮花盛開;駿馬奔跑、牛羊肥壯。特別是那些高大的駱駝,載著沉重的物品在草原上緩緩走過,顯得非常威武雄壯。我清晰地記得,那個季節(jié)的阿拉善草原,天高云淡、遼闊無垠、空氣清新,遍野綠草陪伴著盛開的艷麗鮮花茁壯生長,成群的牛羊圍繞著草地牧場游動。而我們則仿佛置身于海市蜃樓的虛幻世界里。有一種朦朦朧朧、亦真亦幻的感覺。在草原深處,老阿爸正在揮鞭策馬放牧成群的肥壯牛羊,一只牧羊犬緊隨其后,鮮花綠草映襯的草原就像一幅巨大的畫卷,一直延續(xù)到天邊。美麗的阿拉善草原宏偉壯麗、多姿多彩,令人流戀忘返。
《蒼天般的阿拉善》歌中唱道,“浩瀚的金色沙漠,駝鈴讓我回到童年。耳邊又響起搖籃曲,阿媽的聲音忽近忽遠……”。身處大漠草原,聽到駝鈴聲響,怎能不勾起人們的很多回憶。記得那年我看到草原上慈祥的阿媽,她是善良、憨厚、勤奮、勇敢的牧民,十分好客,對人熱情,給我們留下特別好的印象。那天在草原停留,我們一行受到了阿媽的熱誠歡迎與盛情款待。在金色沙漠草原,阿媽把我們請進蒙古包,端出熱氣騰騰的飄香奶茶,拿出剛煮熟的新鮮手把肉,還有好吃的駱駝肉餡的蒙古包子,讓我們品嘗與充饑。阿媽喜歡與我們侃侃而談,聊起當年的牧業(yè)生產(chǎn),聊起牧民的平時生活,幸福之感涌滿心房。言談話語之間,她的臉上始終洋溢著歡快知足的表情。看到老阿媽,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母親。她們都有相同之處,善于以女性的溫柔特點體貼關愛后代,從小就培育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zhì),而且不辭勞苦,身體力行,親歷親為,做好家庭后勤保障事務。同時,阿媽還十分愛護牛羊、駿馬、駱駝,關注它們的喂養(yǎng)與成長。對待我們這些年輕人,老阿媽表現(xiàn)得非常熱情,噓寒問暖,總有說不完的話。她對如今的草原生活很是滿足。認為草原發(fā)生了歷史性的巨變,家家不僅衣食無憂,還有了摩托車、汽車等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戶戶都有數(shù)額不等的存款,彰顯了阿拉善草原人民的幸福美滿的情景。阿媽面帶喜悅之情對我們自豪地說,如今我們的生活就像天堂般的美好,因為我們這里是蒼天般的阿拉善嘛!
《蒼天般的阿拉善》歌中唱道,“沙漠綠洲清泉,天鵝留戀金色圣殿。蒼茫大地是家園,心中的思念到永遠……”。那年,我們有幸參觀了沙漠綠洲弱水河,那里湖水清澈,潺潺流過,不僅滋潤草原大地,也解決了牧民以及駿馬、牛羊、駱駝、鳥類等生靈的飲水問題。在干旱的大漠能遇到清泉,看到水源,簡直是人們渴望已久的最大喜事,也是內(nèi)心期盼的最大幸福。難怪天鵝喜歡在這里盤旋,愿意飛翔在這片藍天。因為它們已把這里當作自己居住的美好家園與金色圣殿。廣袤的沙漠蘊藏綠洲,缺水的地方出現(xiàn)清泉。這是非常罕見的自然現(xiàn)象和地理奇觀呀!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感恩祖先留給阿拉善這片風水寶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古人所描述的包括阿拉善在內(nèi)的祖國大西北的壯麗詩篇,深刻反映了阿拉善的美好景象。別看這里是地廣人稀的大漠荒涼地帶,同樣可以看到南國綠洲風景。水是生命的象征。無論是人類,還是地上跑的、天上飛的動物,誰都離不開水源。一灣湖水清澈,天鵝棲息降落。這是多么美好生動的畫面。應該說,阿拉善草原是成吉思汗后裔蒙古民族世代居住、休養(yǎng)生息的美好家園,也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神奇土地。我們?yōu)閾碛羞@塊豐富資源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遠近馳名的胡楊林是阿拉善草原的另一奇特美景。曾吸引眾多中外游客前來欣賞參觀。胡楊樹生命力極為頑強,千年不死,而死后千年不倒,即使倒下又千年不朽。這是一個十分神奇的物種。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呼喚胡楊精神品格,感嘆胡楊的堅毅頑強。就在胡楊林不遠處,我們國家很早就建立了東風航天城。那里曾經(jīng)多次成功發(fā)射了神舟載人飛船。所以,阿拉善是祖國航天科技巨大發(fā)展變化的歷史見證。在阿拉善干旱的大漠草原,遇見清泉綠洲與天鵝非常難得。這是人們心中渴望已久的美好愿景。阿拉善草原水上有天鵝起舞,天空有神舟飛船翱翔,載人飛船從這里飛向遙遠的銀河宇宙,住進了中國人自己建立的空間站。每逢想到這些,心情格外激動。我們可以告訴全世界:中國人來到了太空,我們實現(xiàn)了千年飛天夢!此時此刻,航天員正在遙遠的太空值班,他們在遠離陸地的日子里,一定會思念乘坐飛船升空的阿拉善草原,思念那里的大漠清泉綠洲,思念偉大祖國的蒼茫大地!
插圖/網(wǎng)絡
作家簡介
李文龍,北京籍河北人,中共黨員,高級經(jīng)濟師,政府機關公務員,現(xiàn)已退休。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作協(xié)會員。愛好文字,經(jīng)常撰稿,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所寫稿件散見于《解放軍報》《戰(zhàn)友報》《內(nèi)蒙古日報》《呼和浩特日報》《呼和浩特文藝》《石景山文藝》《中國煤炭報》《肅寧周報》《冬歌文苑》等部分報刊雜志及網(wǎng)絡平臺。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無 之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北京盈理律師事務所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審校:嚴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