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散文||難忘的露天電影

難忘的露天電影

盡管現在名目繁多、各種形式的電影院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一家挨著一家,看電影不再是難事大事稀罕事,想看就看,極其方便,但是,曾經風靡一時、見證一個時代的露天電影,仍然是一代人難以抹去的深深印記、美好回憶。有的人懷舊,仍然熱衷于放映觀看露天電影,寧可冒著刺骨的寒風,搖著芭蕉扇驅趕蚊子,撐著雨傘穿著雨衣,也要尋找那種在夜色朦朧空曠環(huán)境中觀看露天電影自由自在的感覺。有的上了年紀的人,每每回憶露天電影,也常常眉飛色舞,總有說不完的過去,講不完的故事。

依稀記得兒時有兩件事印象最深:一是過年,二是看露天電影。過年,一年只有一次。三百六十四天,天天翹首期盼除夕那一天,以致望眼欲穿,猶抱琵琶半遮臉,千呼萬喚始出來。為了一天,盼望一年。而露天電影,雖然不是每天都有,或者隔三岔五都能看到,但至少也是十天半月就能看上一場,不要多長時間就有一次小小的激動,就有一場小小的驚喜。從孩提時代記事起,露天電影一直是山里人遙望外面世界的一個窗口,也是人生記憶中最快樂的一段往事。

當年的農村沒有電影院,看電影只能看露天電影。因為孩提時代留下了免費看露天電影的深刻記憶,時至今日,我仍然固執(zhí)地認為電影這種傳統(tǒng)的群眾喜聞樂見耳濡目染寓教于樂的形式,應當加大公益放映的權重,或者降低票價,而不應拘泥于單一的票價奇高的商業(yè)模式或影院模式。我們不能唯利是圖而錯過這種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發(fā)動群眾積極有效的宣傳形式、手段和時機。

記得兒時讀書放學回家,總會有意無意穿過村里放映露天電影的那片曬谷場,或者豎起耳朵打聽一下村里有沒有放映露天電影的消息。如果當晚有露天電影,往往傍晚放學時分,曬谷場上就會掛起銀幕,開始晚上放映前的準備工作。村里離曬谷場近的人家,在曬谷場中心居中的位置,早已三三兩兩地擺上了長凳、竹椅,天時地利地占據了露天電影最佳的觀看位置。這著實讓我們這些還需要走三四里山路再來看露天電影的孩子們眼冒綠光,羨慕不已。要知道那些擺在曬谷場中心位置的長凳、竹椅,不但顯示著一種少之又少的近水樓臺先得月,更展示著一種鳳毛麟角的人無我有。這也許就是當今電影院里豪華包廂、貴賓雅座的前身和由來。

聽到晚上有露天電影的消息,剛剛放學,背著沉重書包準備邊走邊玩磨磨蹭蹭回家的我們,好像打了雞血換了一個人似的,興奮得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三步并作兩步跑回了家,三下五除二做完了作業(yè),馬不停蹄去田間地頭拔好了喂豬喂兔子的青草,完成了父母交辦的勞動任務,三口兩口狼吞虎咽扒完了飯,就等著小伙伴們相約看電影的一聲吆喝了。

父母看到我們快速利落興高采烈回家,風風火火做完作業(yè),積極主動準備好了第二天喂豬喂兔子飼料等勞動任務,既不無緣無故撒嬌,也不犟頭犟腦淘氣,乖得不要不要的樣子,總會半信半疑地問我們一句:“是不是今天晚上有電影啊?”這時,我們才竊竊自喜地把這個“天大的喜訊”告訴父母:“是啊!今晚有電影!”父母還來不及說“怪不得”時,我們小小的身軀,就已鉆進了看電影浩浩蕩蕩摩肩接踵的隊伍里,消失在朦朧的夜色中……

露天電影,看的是其樂融融的氛圍。一臺或兩臺比人稍高的電影放映機,架在曬谷的操場中央。旁邊放有一張八仙桌,擱著電影膠片等各種物品,以及給放映員泡的茶、吃的零食等。八仙桌的一條腿上,綁著一根長長的竹桿,竹桿上掛著一盞白熾燈。因為燈光刺眼,這燈只在放映前和放映結束時分別亮一次,主要是方便觀看電影的村民有序聚集、有序疏散。這燈其實是一盞“信號燈”。燈一亮,說明露天電影正在準備階段;燈一關,說明露天電影開始放映。等再次亮燈時,說明今晚的露天電影放映已經結束了。至于中間更換電影膠片等,放映員基本上都是在黑暗中操作,從不開燈,偶爾打開手電照一照,簡直是“閉著眼睛”放電影,那嫻熟的放映技術,看得我們這些孩子們目瞪口呆,膛目結舌,在幼小的心靈留下了熟能生巧的深刻記憶。

放映機周邊,常常圍著一群小伙子。小伙子一邊自告奮勇地幫助放映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輔助工作,打個下手,一邊也是衣著簇新光鮮,頭發(fā)上涂滿了錚亮的摩絲,身上噴著刺鼻的香水,在白熾燈下,顯得異常醒目耀眼,總會招來遠近姑娘們飄忽的眼神。其實,露天電影場,也是農村青年男女不可多得的相親、偶遇社交場所。多少年來,也不知露天電影場成全了多少有情有意的青年男女,留下了多少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

輪到一個村莊放映露天電影,往往也是這個村莊的小小節(jié)日。有時適逢元旦、清明、端午、中秋等節(jié)日里放映露天電影,那場面甚至遠遠超過春節(jié)過年的熱鬧。有的好客村民,為鄰村的親戚朋友準備好了桌椅板凳;也有的炒了瓜子花生地瓜干,開始享用過年美味;更有的留在了家里吃飯,借機小酌一杯。放映露天電影那天,男女老幼、老少爺們、老弱病殘,成群結隊、傾村而出。有的甚至是病床上的老人,尚未滿月的產婦,襁褓中的孩子,都會被攙著、扶著或抱著來到露天電影放映場,真可謂四世同堂、濟濟一堂。

電影開場前,高談闊論聊天的,旁若無人磕瓜子吐瓜子殼的,三五成群抽煙騰云駕霧的,小孩子嬉戲追逐打打鬧鬧的,小商小販吆喝著賣甘蔗賣爆米花的,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悄悄牽手的,一副熱鬧非凡其樂融融歡樂祥和的景象。但是,電影一開始放映,嘰嘰喳喳吵吵鬧鬧幾乎沸騰的露天電影場,仿佛被一只無形的大手按下了暫停鍵,瞬間安靜下來,變得鴉雀無聲。偌大的一個露天電影場,數百人、上千人的觀眾聚集,只能聽到電影里的對話聲和音樂聲。露天電影,真是魅力無窮。

也許習慣了看露天電影時那種自由奔放、隨心所欲、熱熱鬧鬧的場面,時至今日,我對電影院里那種單調古板、規(guī)規(guī)矩矩、冷冷清清的電影放映場面,仍有一種不適的心理。如果不是“非不可”的情況,我還是不愿意去電影院看電影,以致在自己的人生經歷中,在電影院里觀看電影的經歷屈指可數,少得可憐。與露天電影里三層、外三層,蹲一圈、坐一圈、站一圈,凳子上再立一圈,這種立體式的場景相比,與露天電影高談闊論喜笑顏開隨心所欲的場面相比,電影院按部就班的一排排座椅,毫無互動靜悄悄的場面,顯然有些單一和枯燥乏味。同樣一部電影,在不同時代、不同放映場地背景下,收看效果截然不同,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可見露天電影的無窮魅力。

露天電影,看得是熱血沸騰的激情。現在想想,那些記憶中印象最深的電影,幾乎都是在露天電影場觀看的。《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上甘嶺》《奇襲白虎團》《渡江偵察記》等,如數家珍,數不勝數。有的電影,甚至看了很多次。看這些電影,你會隨著電影情節(jié)、節(jié)奏,身臨其境地進入角色,走進電影,走進了炮火連天的戰(zhàn)場,走進了激情燃燒的歲月。

露天電影,看天吃飯。有時天公不作美,下雨下雪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只要電影不間斷,銀幕有聲影,打著傘披著雨衣,專心致志看電影也是一道常有的風景。有的時候,銀幕正面擠滿了人,簡直無處立身、無處插足,就跑到銀幕后面去看電影、聽聲音。盡管銀幕上的字和影像是反的,但仍看得有滋有味。有時甚至是在銀幕后方的下側,看到銀幕上的人和字都已變了形,依然照看不誤,癡心執(zhí)著。有時一個晚上連放兩部露天電影,夜露濕重,也要睡眼惺忪地相伴到黎明。印象最深的是在寒風凜冽的冬天觀看露天電影,年輕小伙子們更會用跺腳、扎人堆的方式抱團取暖。如果有一兩個年輕姑娘誤入其中,那么,更是暗流涌動蠢蠢欲動,呼喊聲、鼓掌聲、吆喝聲、歡笑聲響成一片,場面熱鬧非凡。

遇到好的新發(fā)行的電影,還會出現“跑片”現象。也就是新發(fā)行的同一部電影,同一個晚上,要在兩個不同的地點放映。這就需要錯時播放、接力放映了。一個地方先放完一個拷貝,就要派專人把這個拷貝送到另一個地方接著放映。為了能使一個拷貝不間斷地在兩地放映,又能使兩個地方都能在第一時間連續(xù)不斷地看到這部新電影或熱門電影,放映電影的工作人員真是煞費苦心、絞盡腦汁,不僅需要對電影放映工作的那份滿腔熱情,更需要一種相互配合的團結協(xié)作。那“跑片”的場面異常激動人心,甚至催人淚下。跑片人員要把剛剛放完的拷貝,通過自行車、摩托車等交通工具,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夜晚,跨江過河,穿越崎嶇山路,送到另一個放映點,少則十幾里,多則幾十里地。有時為了確保安全和準時送達,跑片時往往還要帶一名助手,用鄉(xiāng)親們的話說叫“雙保險”。看到跑片送片的人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在夜色中趕到露天電影場時,鄉(xiāng)親們會不約而同地讓出了一條通道,有時甚至發(fā)出雷鳴般熱烈的掌聲和激動人心助力助威的吶喊聲,足以見鄉(xiāng)親們對跑片送片人員的支持鼓勵和對山村文化生活的渴望期盼。

露天電影,看的是希望與情懷。在物質生活極度貧乏、文化生活也不豐富的年代,電影給人以信心,給人以希望,給人以力量。尤其是那些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地區(qū),尚不知電視機、手機為何物的年代,山里人獲取信息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家里的有線廣播和村里定時播放新聞的大喇叭,二是還不是每家每戶都買得起的收音機,三是露天電影放映前偶然加映的《新聞簡報》。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看門基本靠狗,娛樂基本沒有。這是那個年代的真實寫照。山村的閉塞不可想象。在電視機尚未出現以前,這個《新聞簡報》應當就是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的前身。一些國內外的大事要事,特別是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的接見會見、重大會議等,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國際上的一些重要信息,都會出現在《新聞簡報》電影中。能在電影放映前《新聞簡報》中看到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的身影,不僅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讓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的希望。

人民公社年代,一個公社常常設有一個電影放映組、二三名電影放映員、一組電影放映機。一部新的影片,往往會在幾個人口較多的村莊,輪流安排放映。于是乎,我們這些小小少年,似乎成了追星族,有的精彩電影,往往會追隨著電影放映組的足跡,走東村竄西村,逢映必看,連看好幾場露天電影才肯罷休。有時,考慮到小、散、遠村莊村民觀看電影不方便的實際,放映隊還會安排到只有幾十戶,甚至只有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專場放映露天電影,那真是成了遠近聞名的轟動新聞。有的年輕人慕名趕到小山村湊熱鬧,與小山村村民一起分享這份喜悅。記得那個年代,用電尚不普及,停電也是常事。放映組還備有簡易小巧的發(fā)電機,使山村看露天電影不受用電、停電影響。一邊是轟隆隆的發(fā)電機聲,一邊是在小山坡上全神貫注觀看露天電影的村民。這是一段不曾走遠的歷史,更是一道記憶里的風景。

童年時代,觀看露天電影的故事頗多,至今仍有兩件事記憶猶新。一件是開心的事。每次看完電影回家,我們幾十個趕去村里看露天電影的山里孩子,還要走三四里高低不平的山路,才能到家。這三四里山路,我們也不閑著,常常是晚上電影里放映什么內容,我們就學什么內容。像看完《上甘嶺》,我們就一路高喊“向我開炮”等,模仿電影里沖鋒陷陣的場景,邊跑邊喊直到回家;看完《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等抗戰(zhàn)影片,我們就呼喊“繳槍不殺”等口號,一路奔跑到家。看完電影雖然已是半夜時分,但是余興未盡,我們跑著喊著,一路興奮地回到家里。第二天早晨上學,三五成群背著書包的山里孩子,還會對昨晚的露天電影品頭論足,至少興奮三四天才漸漸忘記。另一件是不開心的事。記得有一次村里有一場露天電影,因為得到信息很晚,又忘記把晚上要去看露天電影的事告訴父母。于是乎,父母在屋前屋后、山里山外找了個遍,后來才知道我們不吱一聲去看露天電影了。漆黑山野,屋邊是數十米深的水庫,著實讓父母吃驚不小。等到半夜時分,當我滿心歡喜看完電影唱著電影歌曲悠哉游哉地踏入家門時,被等在門后的父親一頓猛揍,腿上身上都被竹枝抽打得留下條條印痕。棍棒教育雖然粗野,但也的確長記性。從此以后,我再也沒有不打招呼自作主張隨意外出去看露天電影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現在想想父母在漆黑夜里大呼小叫四處尋找孩子著急的樣子,不免眼眶濕濕的,愧疚不已。

難忘的露天電影,難忘的成長記憶。

2023年7月16日寫于上海

插圖/網絡

作者簡介

阮山峰,1965年2月生于浙江蕭山,1983年10月入伍,2004年轉業(yè)到地方工作。愛好寫作、攝影。作品散見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人民海軍》《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北京盈理律師事務所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審校:嚴圣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童年的露天電影院
電影放映員見證露天電影興衰 從業(yè)36年始終熱愛(圖)
【行走綠廊,感受水城文化之三十七】新生電影院: 在光影變遷中追憶流金歲月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门市| 休宁县| 富平县| 慈利县| 萍乡市| 屯昌县| 肥乡县| 惠来县| 剑河县| 肇州县| 河南省| 嫩江县| 饶河县| 搜索| 安康市| 乐都县| 东光县| 丰顺县| 白朗县| 界首市| 宁德市| 昌吉市| 大城县| 满城县| 同仁县| 东丽区| 洛扎县| 卢湾区| 海安县| 迁西县| 海原县| 鲁山县| 海南省| 台北县| 会理县| 鱼台县| 凯里市| 全南县| 鹤峰县| 武强县| 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