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人性
一個本該是熱熱鬧鬧的歡聚之年,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人們在憂慮、憂愁和恐慌中度日。
大難之下,彰顯人性。人性的偉大與渺小,高尚與猥瑣,美好與丑惡,在這個時候昭然若揭。
疫情發生后,84歲的鐘南山掛帥出征;73歲的李蘭娟奔赴一線;79歲、曾經設計過小湯山醫院的黃錫璆再次受命設計火神山醫院……
隨著一大批“逆行者”的出現,人們看到了張定宇、張繼先,認識了劉智勝,知道了宋英杰、林正斌。還有無數默默無聞的英雄們……
他們是疫情防控的中流砥柱;他們是戰勝病毒的中堅力量;他們是共和國的靈魂和脊梁;他們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所在。在他們身上,彰顯著責任和擔當,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疫情不散,婚期推延”,這是彭銀華和未婚妻的共識。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醫生彭銀華,本打算農歷正月初八舉行婚禮,因疫情來襲,他毅然推遲婚期奔赴一線,不幸感染新冠肺炎。2月20日,彭銀華去世,他的辦公桌抽屜里還放著沒來得及分送的請柬。
袁兆文,今年68歲,山東東港的一名環衛工人。他每個月的工資只有600多元。為了表達對武漢人民的愛心,他拿出1萬元,交給了當地派出所。令人感動的是,他在派出所逗留的時間只有17秒鐘。
肖思孟,這位河北馳援武漢的90后護士,為了工作方便,毅然剪去了滿頭秀發。隨后,西安馳援武漢的228名醫護人員為方便穿防護服,集體理成了平頭和光頭。
“如有不幸,請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里,一名95后護士的獨白令人感動。英雄莫問出處,戰士更須青壯,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一群人投身疫情防控一線,書寫了“最美逆行”的故事,綻放出無怨無悔的青春年華。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外一些人,他們在大難面前,有的茍且偷生,去國外躲疫;有的哄抬物價,趁亂發國難財;有的自顧保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還有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唯恐天下不亂,造謠生非,擾亂民心。
在防控疫情的日子里,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口罩市場”的亂象。據統計,截至2月13日,全國就查出了1600多萬只假口罩。網友在網上曝出一份長長的假冒口罩商家名單,目前已經更新到100多家。制作假口罩的大多數都是一些小作坊,他們偷偷摸摸開工,沒有任何消毒殺菌設備,基本都是徒手包裝。工廠周圍,臟亂不堪;這些假口罩,有的正在等待運往武漢。
具有良知的人們無法容忍:前線無數醫護人員正在拼命救人,而這些無良商家卻在賺黑心錢,他們在害人、坑人,他們已經泯滅了人性。
美國作家曾經寫過一部長篇小說《人性的弱點》,通過實例述說了人性的兩個方面:“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惡”。其實,人自出生都有本善的人性,但美好的東西總是脆弱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大,以及受身邊各種利益的誘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會發生扭曲,純潔的心靈可能會變得骯臟,可愛的臉龐可能會變得灰暗,善良的人性可能會變得險惡。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大災面前最能檢驗一個人的人性。
鐘南山、李蘭娟、黃錫璆等等,他們義無反顧的走向疫情防控第一線,義不容辭的承擔起社會責任;他們給人們的是燦爛溫暖的感覺,奮不顧身的幫助,無所畏懼的擔當。比比他們,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消除對疫情的恐慌,克服焦慮的心情,戰勝內心的膽怯,直面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呢?
2020年2月22日于西寧
插圖/網絡
作家簡介
柯毅明,筆名木可、郝楠,微名風輕云淡,1956年10月出生,籍貫陜西西鄉縣。1974年12月入伍,曾在騎兵、步兵、武警部隊服役,歷任新聞干事、宣傳處副處長、處長、支隊政委,上校警銜。退役后經過商、干過個體,后又從事職業報紙發行。多年從事新聞寫作、新聞攝影、電視攝像工作,先后發表過新聞作品、政論文章、小說、散文、隨筆若干篇,著有長篇小說《風輕云淡》。現居西寧。
長|按|二|維|碼|關|注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 王 鵬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監制:陳俊澤 吳秀明
編審:孟芹玲 何愛紅
主編:孔秋莉 梁會娟 孫 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