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針對成年人的自我成長問題,為什么同是成年人,同是一個年齡階段,同是一個性別,不同的人成長的程度會不一樣?
覺知能力和自省有關(guān),習(xí)慣性自省的人通常會有比較好的覺知能力,能較快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
吃苦能力就和人的本能有關(guān)。
人的本能是懶惰的,總是尋求阻力最小的方式運行。怕痛,回避和逃避痛苦,就是人的本能之一,在成長的過程當(dāng)中,有人很快覺知到了問題,但是這個時候因為面對痛苦的不同態(tài)度,所以分出了兩撥人,有一撥人因為痛苦,所以遲遲不敢前進,能拖一時是一時,于是停留在原地不動;還有另外一撥人,咬著牙面對痛苦,然后穿過痛苦往前走了。往前走的人就比停留在原地的人獲得了更好的成長。
在寫公眾號的時候,我也覺察到分析他人和自我分析的文章相比,人們更喜歡分析他人而不是自我分析的文章。這個也是人們怕痛的表現(xiàn),分析他人那全部都是他人的錯不是自己的問題,自我分析的時候就都是我的問題我的錯,這個多不爽。
假如你要問我為什么可以在比較短時間內(nèi)成長得比較好,那我也要告訴你,可能是因為我比別人更愿意吃苦。無論是自我分析的頻率還是深度,我想我都是比很多人多的。另外,面對恐懼和痛苦,我都愿意咬著牙去體驗和穿過。
吃苦,是一種比較狠的自虐精神。
有一句話說,女人不對自己狠一點,男人會對你更狠。
這句話我曾經(jīng)在和男性朋友聊天的時候半認(rèn)真半開玩笑地引用過,這個其實不是針對男性的,是針對所有的人際交往。在對外的人際交往當(dāng)中,如果你要批評別人,但是又不想讓別人那么難受,或者不想引起強烈的反攻,那么你首先就是要對自己狠一點,自我批評要比別人能想到的更尖銳,更苛刻,更深入,這樣一心想要攻擊和批評你的人才沒有話說,因為他們的話跟你的自我批評的話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對自己狠一點,也是為了防止別人對自己更狠而傷到自己。
另外,在咨訪關(guān)系當(dāng)中,我想把那句話改為,咨詢師不對自己狠一點,來訪者會對你更狠。
這個不是說來訪者會故意攻擊咨詢師,當(dāng)然,也會有這樣的來訪者,但不多,而是說,如果咨詢師不處理好自己的痛苦,那么來訪者會不斷觸發(fā)它,因為來訪者的痛苦可能恰好就是你沒處理好的痛苦,每觸發(fā)一次就會痛一次,咨詢師你要反復(fù)痛,還是咬咬牙一次把它痛完呢?
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勇敢來解決,但是勇敢的確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害怕著,顫抖著,痛苦著,但是依舊咬著牙去面對,去行動,你會越來越有力量,你會越來越活出自己崇拜的英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