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歡丸媽媽,我是陳霜。
昨天我們讀了《大學》的第六部分,釋格物、致知。今天繼續來讀,釋誠意。
▲曾子曰:長按圖片,可轉發至朋友圈
經文中所說的,使自己意念真誠:就是說不要自欺欺人,要像厭惡惡臭的氣味一樣,厭惡邪惡的事物,要像喜愛美色一樣,喜愛美好的事物,一切都是發自內心的真實,這樣才能使自己心滿意足。所以,君子哪怕是一個人在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自己的言語舉動。
小人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就為非作歹,做盡一切壞事,等他們見到君子就遮遮掩掩,掩蓋自己的邪惡行徑,假裝表現出善良的樣子。
殊不知,別人看自己,就像看見自己的心肺肝臟的樣子,掩蓋、偽裝又有什么用呢?這就是說,內心的真實狀態,總是要表現到外面的。所以,君子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謹慎自己的言語舉動。
曾子說:“當一個獨處的時候,你就好像有十只眼睛看著你,有十根手指指著你,這是多么嚴密的監督啊。”財富能用來裝飾房屋,道德可以用來裝飾身心,心胸寬廣,身體就安適舒泰。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誠其意:使意念真實。誠,使真實。使動用法。
毋:不要。
惡惡臭:注意這三個字的讀音。厭惡腐臭的氣味。臭,同“嗅”,氣味。好好色,也是同樣的結構,大家可以來自己分析一下。
謙:同“慊”。滿足。
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3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閑居:獨處。
厭然:掩藏、閃躲的樣子。這個討厭的厭,是個多音字,在古文里有一聲、三聲、四聲,我這里參考《漢語大字典》的讀音,是三聲。
掩:遮蓋。
著:顯示。
中:內心。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潤屋:修飾房屋。
潤身:修養自身。
心廣體胖:心胸寬廣,身體安泰。也可以說“心寬體胖”,注意這個胖字的讀音,這個詞現在還是個成語。
這一章解釋的是“誠意”,這是古人討論最多的一章。這是承上啟下的一章,上承格物致知,下啟正心修齊治平,是從認知活動進入到實踐活動的樞紐。朱熹認為誠意是“自修之首”,“進德之基”,也肯定了誠意的重要性和它在《大學》全書中的關鍵。
意,是心里最初生發出的念頭。誠意就是要讓自己的意念真誠,否則就是自欺欺人。真實的念頭自自然然,心安理得,就會讓人很滿足,很快樂。想要做到不自欺,首先就要慎獨。慎獨有兩個理解,一個是在獨處的時候,即便沒有人看著你,你也要謹慎自己的行為。第二是獨知,你的想法你不說,別人就不知道,只有你自己知道,你也要謹慎。《大學》中提出的這個“慎獨”的概念,一直到后來,都被學者反復討論。
能否慎獨,這是是否有誠意的判斷標準;是否有誠意,又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線。這一章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來說明誠意的必要性,認為誠意是修養道德的基礎。
今天,我們讀了《大學》中,傳的第六部分,釋“誠意”。
謝謝你的留言和轉發,我們下次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