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你好,歡迎來到歡丸媽媽,我是陳霜。
今天我們來讀《孟子》離婁章句下的第三十一章。
▲孟子曰:長按圖片,可轉發至朋友圈
離婁下8.31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諸?”曰:“無寓人于我室,毀傷其薪木。”寇退,則曰:“修我墻屋,我將反。”寇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則先去以為民望;寇退,則反,殆于不可。”沈猶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猶有負芻之禍,從先生者七十人,未有與焉。”
子思居于衛,有齊寇。或曰:“寇至,盍去諸?”子思曰:“如伋去,君誰與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師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則皆然。”
曾子住在魯國的武城,有越國的敵寇前來侵犯。有人說:“敵人已經來了,我們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呢?”曾子回答說:“好吧,但不要讓別人住在我的房間里,也不要破壞那些樹木。”敵人退了,曾子說:“把我的屋子的墻壁修理修理吧,我要回來了。”敵寇退了,曾子也回來了。他旁邊的人說:“武城人對待先生那么忠誠恭敬,敵人來了,您帶頭離開,這是給百姓做了個壞榜樣;敵人剛一退,您又回來了,這樣恐怕不太好吧。”沈猶行說:“這就不是你們能知道的了。從前先生在我家住,有個名叫負芻的人作亂,跟隨先生的七十多個人,沒有一個參與其中的。”
子思住在衛國,有齊國的軍隊來侵犯。有的人說:“敵人已經來了,我們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呢?”子思說:“如果我走了,君主和誰一塊兒守城呢?”
孟子說:“曾子、子思遵循的是同一個道理。曾子,是老師,是長輩;子思,是臣子,是小官。曾子和子思如果互相交換位置,他們也會像對方一樣做的。”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
武城:地名,魯國境內的城池。
越寇:越國消滅吳國之后,就和魯國相鄰了,所以魯國會有越國人來侵犯。
或曰:“寇至,盍去諸?”
盍:何不。
曰:“無寓人于我室,毀傷其薪木。”
寓:寄居,居住。
寇退,則曰:“修我墻屋,我將反。”寇退,曾子反。
反:返回。
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則先去以為民望;寇退,則反,殆于不可。”
殆:大概。
沈猶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猶有負芻之禍,從先生者七十人,未有與焉。”
沈猶行:曾子弟子。
負芻:人名。
與:參與。
子思居于衛,有齊寇。或曰:“寇至,盍去諸?”子思曰:“如伋去,君誰與守?”
子思: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所以后面他自稱伋。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師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則皆然。”
君子做事情,依照仁義來行事,同時也要看自己的身份。曾子和子思雖然所遵循的仁義是一樣的,但因為他們兩個人的身份位置不同,于是做法就不同。如果兩個人調換一下位置,那么也會按照對方的做法來行事。
今天我們讀完了孟子離婁下的第三十一章。謝謝你的留言和轉發,我們下次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