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戳:享道商城
過大年
田小東
村里過年,講究不少。如此盛大的節日,當然要請天上的各路神仙。一般人家必供有四尊神,即供在鍋灶旁的灶君爺,供在正房中央的天地爺,供在里屋的財神爺,供在院門里邊的土地爺。這天早上不許睡懶覺,新衣服要放在枕頭邊。母親早有吩咐,起床后,不準開柜子,不準往地上灑水。請神先要點旺火,我和父親一起去院子里點,他先把把院門打開。院中央壘的旺火又圓又大,狀如寶塔!于此,向來燒碳節儉的父親,一反常態,出手大方,壘得特別精心細致,好似在雕琢一件藝術品。壘好后,套上掩紗。掩紗是母親用一整塊玫紅紙剪的,是給旺火量身定做的新衣服。其頂部壓著一只紅對聯,上寫四個大字,旺氣通天。每塊碳之間的縫隙中,插有柏樹枝。旺火的中央全是捆好的干柴,底端留有進風口。點燃后,用扇子不斷扇風助燃,直至碳塊熊熊燃燒。開始鳴放鞭炮,父親點大的,我點小的,噼啪聲未落。房鄰左右的放炮聲此起彼伏襲來,夜空中炸開了花,整個村莊一下子沸騰起來。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做著相同的事。
請神之前,只許男人們踏出屋門,進到院子里點旺火放鞭炮舉行歡迎儀式。供神就不一樣了,母親唱主角。我和父親把她備好的水果 點心 香煙 美酒擺到院內的小方桌上,母親帶上紙和香,恭恭敬敬地跪到方桌前。依次上香,敬紙,撒酒,磕頭。敬紙,其實就是燒疊好的黃紙。不過,母親特別強調過,在神面前只能稱敬紙,萬不能講燒紙。記得一疊黃紙最上方的一張,寫有六個字,供奉一切眾神。神字的最后一豎,寫得特別長。這張黃紙有名稱,叫一請眾神。母親磕完頭,口中還念念有詞。招呼全家人分別跪在供桌前,磕三個頭。接下來,我把鍋里蒸熱的供仙饃饃,分四次供到四尊神位前。分四次,是由于每尊神位前擺的供仙饃饃不一樣,母親怕我弄錯。供好了,上三支香,再點燈碗碗。這種燈碗碗,樣子類似于一個大杯子。底端是巴掌大的圓木塊,周邊用紅的綠的黃的紙糊起來,點燃里面的蠟燭,好似一個個漂亮的小燈籠。為了增加節日的氣氛,父親特意在院內四周的窗臺上,整整齊齊地排上一圈燈碗碗。一個接一個,全部點燃后,把整個院子映得暖意融融。
不一會,打開的院門里,走進一群人。手里提著嗩吶,二胡,笙等樂器,是前來賀喜的。父親忙說,諸位過年好。這些人已圍在旺火邊,吹得吹,拉得拉,整個院子一下子又被吉祥的樂曲包圍。父親喜笑顏開地掏出兜里的喜錢賞給他們,道聲辛苦了。那幫人邊往出走邊歡喜地說,好人家,今年發大財。
母親在屋內喊,快進來,快進來,餃子煮好啦。我趕緊沖進去,端起碗就想嘗個先。母親突然問我,過年了,多大了。一句話讓我想起她的教導,吃飯要讓長輩先吃。要等父親先動筷子,我才可以吃。其實規矩我懂,只是想快點吃餃子,以便吃到餃子里的錢幣。在村里過年包餃子。其中一個里面要包進一枚硬幣,一分或二分的。有幸吃到,一年交好運。吃出來的硬幣,洗干凈,擺到灶君爺的面前,這么大的事,要告訴神仙。
吃完飯,我們要去拜年。給本家的長輩拜,按順序排。一進院,我先大聲喊,大爺爺,大奶奶,過年好。屋里的大爺爺盤腿坐在炕上,示意去大紅柜前。紅柜上面有張長方形的糊窗紙,上面寫著故去先人的名諱。我們端端正正站好,鞠三個躬。而后,大人們說客套話,但要掌握好時間,不能待得太久。一來讓出位子給別人來拜年,二來家族人多,趕時間。一般情況,一整天要給所有的本家長輩拜完年。
那些嫁出去的閨女,想拜年,要等到旺火拆除。旺火屬錢財,閨女是外人。這個規矩不能破。如果出村拜年,一定要擇日。但也有例外,去村外進行了游喜神活動,禁忌全無。
不過,這些年村里人漸漸地不再窮講究。但似乎缺失了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