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犯罪的人刑滿后可以當警察嗎?
這話聽后是不是很可怕?近日,我們在人社部網站看到了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2333號(社會管理類168號)提案提出“消除歧視促進有前科公民平等就業”。
有前科的公民有就業的權利。這是我們的基本認識,也是保證社會和諧和社會公平的最基本的條件。如果僅僅是普通的勞動者也好說,但牽扯到很多法律規定的特定職業的特定人員,處理起來比較復雜。
比如這事兒就牽扯到了法官、檢察官、除法官、檢察官,以及上面這些人員之外的公務員以及冊會計師、律師等職業。法官法、檢察官法、人民警察法、公務員法和注冊會計師法、律師法對從業者都有特殊規定,限制了受過刑事處罰公民就業資格。
如果僅僅從“消除歧視促進有前科公民平等就業”的角度考慮,那么就同上面這些法律發生了沖突,比如說為“消除歧視促進有前科公民平等就業”,我們假設“有前科的人還可能當警察”。
那么,現行的法律就得修改,有前科的人也可以當警察,這個可能嗎?更讓人可怕的是犯罪嫌疑人判刑出來后,通過考試當上了警察,從理論上說還可能成為抓他的警察同事,一定會造成警察隊伍的混亂,無論如何都是讓人無法接受的。
因此說,包括警察在內的相關職業是特殊的職業,沒有職業特殊的準入要求,就難以取得這些部門的純潔和政治上的可靠。
這不只是在中國,在西方國家也有職業禁入的規定。對法官、檢察官、公務員和注冊會計師等人員實施特殊任職資格和任職條件,如果這方面都放開了,就會呈現出后果不堪設想的局面。因此,提案提出的修法建議需要結合法律實施情況進一步研究論證。
讓有前科的人能保證生活來源,這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我們國家一直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支持各類勞動者通過市場渠道實現就業,對其中的就業困難人員,建立就業援助制度,通過稅費減免、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鼓勵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對特別困難的開發公益性崗位予以托底安置。有前科的就業困難人員適合上面的政策。社會各界都應該站在實現社會公平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對待有前科者的就業問題,為他們回歸社會創造條件,但在某些行業,還是應該禁入的。
本周熱點:
3、副局長寫下95本嫖娼日記鎖在鐵柜,236份賣淫女私物,都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