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如約而來,百度今年的陣仗也真是不小,在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的North Hall和South Hall分別設有展位,前者主打汽車科技,后者則主要向觀眾展示百度在智能家居應用以及能源管理等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產品。而百度于CES策劃的這場AI嘉年華始于8號召開的一場“Baidu World”發布會。
在近兩個小時的主題演講中,百度Apollo全線產品悉數亮相,同時面向海外開發者和合作伙伴展示了Apollo產品化、量產化成果,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Apollo平臺研發負責人王京傲以及百度度秘事業部總經理景鯤分享了百度在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最新產品和技術研發進展。沒能親臨現場的各位不妨跟著車云菌的視角,我們一起來做一次詳細的復盤。
Apollo 2.0是重頭戲
其實早在“Baidu World”之前,百度已經邀請媒體來到位于硅谷桑尼維爾市新落成的研發中心,搶先體驗了搭載有Apollo 2.0平臺的自動駕駛原型車,它是由方案集成供應商AutonomouStuff基于林肯MKZ改裝而成的。
▲基于Apollo 2.0平臺打造的百度自動駕駛原型車
按照百度方面的規劃,Apollo 2.0支持在簡單城市路況下的自動駕駛。車輛能夠實現對障礙物的躲避,識別交通信號燈并做出停止或前進的動作,并根據前往目的地的需求進行自動變道。具體來看,Apollo 2.0的功能提升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新增交通信號燈的探測;
2. 新增障礙物分類功能,支持障礙物類別有:機動車、行人、騎自行車的人以及其他未知物體;
3. 升級無人車在決策上的能力,比如為了到達目的地而進行主動變道;
4. 增加了基于融合了RTK定位算法的點云;
5. 增加了基于控制算法的MPC;
6. 增加了用于交通預測的RNN模型;
從上面兩幅圖中不難看出,相比去年九月底發布的1.5版本,Apollo 2.0新開放的模塊包括了Security、Camera、Radar和Black Box,這意味著Apollo平臺包括云端服務、服務平臺、參考硬件平臺以及參考車輛平臺在內的四大模塊已全部點亮。根據Apollo平臺研發負責人王京傲的介紹,Apollo 2.0首次開放安全和OTA升級服務,只允許正確和被保護的數據進入車內,并進一步強化了自定位、感知、規劃決策和云端方陣等能力。其中Black Box模塊包括了軟件和硬件系統,能夠實現安全存儲和大容量數據集傳輸,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提升整個平臺的安全可靠性。
▲Apollo平臺的DreamView界面
試乘當天,桑尼維爾開始飄起毛毛細雨,這給即將在路上“秀肌肉”的百度無人車增加了不少困難。整個過程大家可以從下面的視頻看到,這輛搭載了Apollo 2.0平臺的測試車在紅綠燈識別上十分精準,能夠自動根據路徑判斷需要識別的信號并及時做出啟停的動作。此外,它對其他道路參與者的識別和避障表現也可圈可點,在工程師手持iPad上顯示的DeamView視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無人車的全局路徑規劃,停車時以矩形顯示的安全距離。由于雨勢不大,并未對無人車的感知造成多大困擾,整個體驗十分流暢,沒有出現急剎急停的現象。
從外觀來看,搭載了Apollo 2.0平臺的百度自動駕駛概念車使用了一個64線激光雷達以及2個16線激光雷達,車內安裝的兩個前向攝像頭(長焦+短焦)主要是用于識別紅綠燈,正前方保險杠上方新安裝了毫米波雷達。所以很明顯,在Apollo 2.0開放了Camera和Radar的模塊后,整個平臺更強調了傳感器融合的能力,已進一步增加其對晝夜簡單城市道路工況的適應能力。
在隨后的專訪環節,有記者問到目前Apollo 2.0平臺的功耗問題。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表示,低成本低功耗一定是自動駕駛平臺所追求的目標,但其實在從實驗室走入量產產品這個過程中,安全最重要,百度首要解決的一定是安全問題。
由內而外,Apollo繼續擴張的合作伙伴
在演示Apollo 2.0的同時,百度同時還展示了聯合采埃孚開發的自主代客泊車系統。采埃孚是從2017年法蘭克福期間加入到Apollo生態中來得,這套系統算得上是雙方在自動駕駛領域合作的初步成果。以分時租賃運營商力帆盼達提供的電動汽車作為載體,由百度Apollo提供自動駕駛軟件系統,同時配備Apollo與ZF采埃孚共同研發的ACU硬件作為車載計算單元,實現了在封閉場地的自主代客泊車功能。
從車云菌的現場體驗來看,當你在手機上發起用車申請時,車子會開至A點接人,之后按照規劃好的路線行駛至B點,人下車后可實現自主式泊車。由于政策規定,所以這輛演示車上的駕駛位依然配備了一名安全員,但是他全程并未觸碰方向盤,而車子自己完成了自動取還車、低速巡航、識別紅綠燈、規避行人障礙物、自動泊車等能力。
不過大家從視頻中也能看到,這輛演示車行駛速度十分緩慢,可能是本身駕駛策略算法落實到執行控制層面上十分謹慎,在提前預設的需要注意的區域,車子剎得有點急,傳感器只有前后各一枚攝像頭,整體表現中規中矩。不過車云菌認為,從百度和采埃孚開始研發自主泊車系統這件事情不難看出,隨著市場各個參與者對「自動駕駛」變得越來越理性,可能大家都不怎么談“全路況的L4”了,而是加上一個地理圍欄的前提,即限定在特定的場景應用區域。所以從加速自動駕駛商業化產品落地的角度來看,推出可用于共享出行汽車的自主泊車產品,無論是對百度的Apollo而言,還是Tier 1采埃孚而言,都是十分明智的選擇。
當然,在這次主題為“AI正以中國速度改變世界”的發布會上,Apollo眾多海外合作伙伴、全面經濟的傳感器方案以及多樣化的參考車型逐一揭曉。其中從2018年開始,Apollo將全面支持包括NVIDIA、Intel、NXP、Renesas在內的四大主流計算平臺,這是硬件層面的合作;其次,王京傲同時展示了Apollo Pilot與奇瑞、金龍以及面向殘障人群的出行服務商Access LA等合作伙伴的落地成果,覆蓋了乘用車、公共巴士和共享交通服務等多種場景。在2017年末召開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也宣布將與奇瑞在2020年量產L3級自動駕駛汽車,與金龍客車在2018量產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和Access LA在2018年底在洛杉磯為當地殘障人和推出自動駕駛共享出行的試點服務。
最后,陸奇通過遠程連線的方式向全球開發者、合作伙伴展示了目前基于百度Apollo平臺開發的自動駕駛車隊,其中不乏我們熟悉的阿波龍,聯合智行者開發的快遞投送車、垃圾清掃車等。此外,百度也宣布了與硅谷在線教育平臺Udacity達成合作,雙方將推出面向零基礎工程人員的免費Apollo自動駕駛課程。所以百度不僅要開放Apollo,為合作伙伴提供SDK和API,同時還要借助教育來為未來的研發創造比較厚實的人才基礎。
從2017年7月份發布Apollo生態,短短五個多月,這套開源自動駕駛平臺已經從1.0迭代至2.0版本,同時還推出了面向中國復雜交通環境、可量產的Apollo Pilot、小度AI車載系統等。如果說之前還有人懷疑“百度搞這么一套生態,到底會不會有人加入?”,那這次“Baidu World”所展示的海內外合作伙伴的傳感器方案和量產產品,就足夠向外部證明人工智能時代,客戶對開放、開源平臺的依賴和重視。
車云小結
從“將AI帶入生活”到“AI正以中國速度改變世界”,發布會主題的歷次更迭也能反映出百度在人工智能時代技術和產品研發方向的變化趨勢。短短五個多月的時間,Apollo平臺已經從1.0更新至2.0,可實現的功能從最初的封閉場地循跡升級到如今的簡單城市路況自動駕駛。而在這個平臺版本迭代過程中,百度還適時推出了Apollo Pilot、小度AI車載系統以及海內外合作伙伴基于Apollo打造的可量產化傳感器解決方案以及汽車產品。
對百度而言,人工智能驅動下數據、存儲應用范圍將會變得更廣,這意味著未來百度可能會持續挖掘在云服務上的盈利點,一是提供實時更新的高精度地圖云平臺,二是用于訓練算法的云端數據中心。這也符合百度副總裁鄔學斌之前指出的,“我們不在現有價值鏈里競爭”的大方向原則。李震宇指出,目前Apollo和平臺能力和百度大腦、大數據以及云計算業務的能力息息相關,暫時并沒有計劃像Waymo一樣進行業務拆分,單獨成立Apollo事業部。
這一點車云菌倒是蠻認同的,畢竟在群雄逐鹿的今天,Apollo到底要成為哪類開放平臺,要以怎樣的競爭優勢吸引車企、供應商等合作伙伴的加入,基調十分重要。而且目前對百度而言,盡早讓搭載Apollo平臺的產品落地是重中之重。按照百度之前的規劃,2018年、2019年會有基于Apollo Pilot打造的“阿波龍”以及奇瑞的自動駕駛汽車走向市場,2018年盼達用車基于百度、采埃孚的自主泊車系統會在限定區域投放…其實一切才剛剛開始。
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