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報道稱,大眾品牌戰略主管Michael Jost在接受新采訪時表示:“大眾汽車正在邀請其他汽車生產商使用其純電動MEB平臺進行車型研發和量產”。
大眾集團還表示:“關于純電動領域,我們在成本和可擴展性方面是行業的先行者。因此,我們希望將MEB平臺提供給整個行業,這同時也代表著我們企業運營方式的轉變”。
隨后,Michael Jost證實:“目前集團正在與其他車企進行談判,尤其是在具體的量產計劃上”。
此消息一出,媒體紛紛猜測首個使用MEB平臺的第三方車企是福特汽車。因為福特和大眾在今年1月份共同組建了涉及電動車業務的戰略聯盟,理所應當讓福特率先入局。
不論最終是哪家第三方率先入局,這無疑都顯示了大眾對其MEB平臺“對外開放”的決心。
眾所知周,大眾MQB平臺將模塊化生產概念帶入尋常百姓家,“一個底盤,多種車身規格”的理念使得大眾產品系列層出不窮,快速規?;酶采w各國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梢哉f,MQB平臺為大眾汽車成為全球銷量最大的車企提供了技術支持。
現在,MEB與MQB都是大眾基于模塊化能力打造的整車生產平臺,不同的是,MEB是基于電動車打造的模塊化平臺。大眾集團對MEB平臺寄予厚望,將它視為“ELECTRIC FOR ALL”的技術基礎。
▲大眾MEB平臺
如此看來,MEB平臺不僅承擔將大眾集團旗下所有車型轉化為電動車的使命,還要承擔第三方汽車廠商的生產任務。我們不禁想,MEB平臺真的如此強大嗎?
MQB平臺既然能讓消費者耳熟能詳,MEB平臺同樣也具備與MQB相同的基因,甚至更強大。MEB平臺可以說是MQB平臺的進化版,相比MQB平臺只生產經濟型家用轎車,MEB平臺的兼容性和可擴展性更出色,緊湊型車輛、SUV乃至MPV都在MEB的范圍內。
分開來說,MEB平臺的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相比于有些廠商的電動車生產平臺只是燃油車的延展版本,MEB平臺是大眾集團專為電動汽車量身定制的專屬平臺。這樣做的好處是規避了燃油車平臺的冗余設計,最大限度發揮電動車技術的優勢。
第二,就是前文提到的MEB平臺的可擴展性更強。模塊化意味著MEB平臺的尺寸可被縮短或拉長,或者進行其他方面的修改。它可以適應不同尺寸車型的生產,甚至不同車身結構的車型也應對自如。轎車、SUV甚至廂式車都可以在MEB平臺上誕生。
第三,MEB平臺不同于MQB平臺橫向、前置發動機的前輪驅動布局,它的布局更加靈活,它將電機放置在車輛后部,如果需要可以在前部加裝一臺輔助電機,可以實現后驅和四驅兩種驅動形式。
第四,電池是電動汽車核心中的核心,占到了整車超過40%的價值,因此,MEB平臺的電池組設計是新平臺的重中之重。MEB平臺采用了平鋪于車輛底部的電池組形式,這樣可以大大提升車輛空間,同時,重量輕而效率高的電池組使得誕生于MEB平臺的汽車的續航水平均達到500公里以上。
第五,MEB平臺的電池組同樣具備可擴展性,用戶可根據需要選擇不同規格的電池組來達到更具性價比的價格和更長的續航水平。
第六,大眾在設計MEB平臺之初,已經充分考慮了未來汽車的智能網聯化趨勢。全新的車載輔助系統、舒適系統、信息娛樂系統、控制和顯示系統都可在MEB平臺上實現。同時隨時可以將自動駕駛等技術應用在MEB車型上。
可以確定的是,MEB平臺對于大眾來說是戰略級的,那么大眾為何將如此重要模塊化生產平臺開放給第三方?
成本無疑是核心原因。目前,大眾集團為設計MEB平臺前前后后已搭進了60億歐元的巨資,再加上提前要設計的幾十上百款電動汽車和相關技術所需的資金,可以肯定的是,大眾集團此后幾年在電動車的投入數額將呈幾何倍數增加。所以,新的平臺開發成本和巨額投資,需要讓其它伙伴加入形成規模經濟,以此擴大大眾的經濟效益和降低生產成本。另外,對于其他伙伴而言,大眾已經成型的MEB平臺無疑能夠幫助其快速的落地電動化產品,形成雙贏。
近年來,大眾受盡“排放門”事件影響。從2015年至今,大眾為“排放門”事件付出了280億歐元的巨額罰款,這一數字還在增加中。這些,無疑都是促成大眾決定拿出MEB平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