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孔德林
作詞:王敏(苗名丹甘一)
作曲:王敏(苗名丹甘一)
演唱:王敏(苗名丹甘一)
編曲、配器:許明坤
牛腿琴:蔣步先
蘆笙 芒筒:楊正平
木葉:張心雄
侗琵琶:吳才花
銅鼓:楊金華 文勝軍
銀鈴:王敏五姐妹
清水江波濤采集:王敏哥哥
雷公山畫眉采集:王敏姐夫
一、創作背景
第一、主旨。多年來,貴州省一直打造“多彩貴州”品牌,受到啟發,我想黔東南也應該有自己的品牌,它應該區別于其他地方的宣傳口號,成為“多彩貴州”的姊妹篇,更是“多彩貴州”的“自治州特色”篇,讓“多彩貴州”更加豐滿起來,可以填補黔東南名片的空白。
|演唱歌手王敏(下同)
第二、靈魂。黔東南人民質樸、厚道、老實、大方、熱情,講禮儀,講道理,所有這一切,提煉出兩個字,那就是“多情”。展開就是九個字——多彩貴州多情黔東南!
第三、情懷。黔東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以及和睦相處的地方,是人類心靈疲憊的最后棲息地,我出生、成長、工作、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作為文藝工作者,職責要求我應當努力完成一首歌,頌揚這里的天地,頌揚這里的人民,以表達我對父老鄉親、兄弟姐妹的熱愛情懷。
歌詞結構
第一、內容表達方面。努力將那些具有黔東南特色的人情世故和代表元素凝聚起來,讓他們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諸如:“姑娘用眼睛講話,小伙用蘆笙傳情”,“牛角裝酒,長桌擺席”,“百鳥衣上的史詩,銀首飾上的遠古”,“青銅鼓舀出大歌,踩堂舞跳出民族深情”,此外,還有“清水江的仰阿莎,雷公山的千層裙,美人靠下的眼睛,風雨橋上的蘆笙”,無不繪制著一幅幅動人的景象、迷人的風光。
第二、語言技巧方面。大膽使用重疊詞,即“ABB”句式,使其更加接地氣和生動,諸如:“閃悠悠、憨癡癡、彎溜溜、平展展、花嚕嚕、叮鈴鈴、圓啰啰、齊刷刷、綠茵茵、高幺幺”,讓黔東南的民族元素都“動起來”,使聽眾感受到黔東南的美麗和多情,有流連忘返之感。
第三、歌詞結構方面。采用不帶再現的“ABC”單三部曲式結構,第一個四句是起句,相當于苗侗大歌的“首歌”,大膽的采用了凱里漢族方言;第二個四句是承接句,接住前四句,將歌曲意境緩緩展開,推起一個小高潮,緊接著帶出本首歌的核心歌詞“多情黔東南”五個字,這五個字是本首歌的靈魂,把它放在中間部位,反復放歌,形成密集的信息穿透力,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四句是“合句”,將前面幾句全部聚合起來,用“美人靠下的眼睛”呼應第一句“閃悠悠的姑娘”,用“風雨橋上的蘆笙”呼應第二句“憨癡癡的小伙”,做到首尾呼應,收放自如,張力有度,想象無限。
音樂結構
第一,音樂元素方面。必須具有民族特色,既然是苗族侗族自治州,苗侗元素就成了主線,其他民族元素也融入其中。
第二,主旋律方面。首先用漢族的酒歌、山歌和情歌開頭,用凱里話變通為曲譜,通俗易懂,便于傳唱,這是大膽的嘗試,可以雅俗共賞。緊接著圍繞著典型的苗族飛歌展開,及時揉進侗族大歌的“蟬之聲”,之所以采用典型的苗歌旋律貫穿始終,是因為這樣更具有黔東南民族特色,易于流傳。最后一句“我不想走人歐”又回到“凱里話”,再一次展示“首尾呼應”的音樂魅力,讓聽眾難以忘懷。
第三,配器方面。把黔東南的“器樂”都用上,諸如:銀鈴鐺、蘆笙、芒筒、銅鼓、木葉、板凳、牛腿琴、侗族琵琶、清水江的波浪聲、雷公山的畫眉叫,用我們的民族樂器與現代的管弦樂和自然界的聲音完美結合,打造出老少皆宜、悅耳動聽、余音繞梁的效果。最后一句“阿嘞”是苗語“小姑娘”的稱呼,“嘞嘞嘞嘞”是侗族大歌“蟬之聲”最典型的仿聲樂段,做到了苗侗一家親的連接,再后,用一聲銅鼓來收尾,寓意是希望《多情黔東南》這首歌能夠成為黔東南的另一張名片而響徹四方。
歌手王敏簡介
王敏,女,苗族,苗名“丹甘一”,凱里市人,中共黨員。
貴州省黔東南州歌舞團獨唱演員,貴州省音樂家協會會員、黔東南州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凱里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黔東南州苗學會副秘書長、黔東南首批藝術專家。
2007年入職以來,經文化部組織,多次代表黔東南出訪到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士、法國、比利時、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
2005年6月獲“貴州省優秀大學生”稱號;
2009年11月獲“多彩貴州”歌唱大賽決賽原生態組銀獎;
2011年12月參加中央電視臺《CCTV百花迎春》春節晚會節目錄制;
2012年5月受中央民族樂團邀請到國家大劇院參加展演;
2014年8月擔任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歌舞詩劇《仰歐桑》中苗歌主唱;
2015年11月在黔東南州成功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
2016年7月,獲黔東南州歌舞團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17年5月獲中國柳州“魚峰歌圩”全國少數民族“非遺”文化藝術節最佳演唱獎;
同年擔任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歌舞詩劇《守望》劇中“哭嫁歌”主唱,該劇參加貴州省第六屆文藝匯演,成績優異;
2018年7月被遴選參加“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訓班》培訓;
2019年11月獲貴州省第十四屆“杜鵑曲藝書薈”曲藝大賽二等獎;
2020年12月被評為黔東南州首批文藝藝術專家,錄入專家庫名冊;
2021年9月參加現代侗戲《侗家情深》扮演主角,獲第七屆貴州省文藝獎。
2022年7月,再次被遴選參加“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原生民歌演唱人才培訓班》培訓。
◆END◆
如果你也有身邊民族作品想投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