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的建筑與昭陵樣式完全一樣,但是仔細觀察,還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東陵進得園門之后就是神道,神道是磚石結構的,而昭陵都是長條石。神道兩邊是一排石像生,東陵是四對,昭陵是六對,石像生以華表開始和結束,東陵的華表造型非常簡單,昭陵的華表,外圍還帶護圍,護圍上還有一圈小獅子。東陵華表
昭陵華表
東陵應該背靠天柱山,因此,神道的盡頭是個十個僅45度的斜坡,坡上有108級臺階,號稱“一百單八磴”,108是由三十六位天罡星和七十二位地煞星組成,看過《水滸傳》的,一說這個名稱就知道了。每往上攀爬一級,等于就是踩了一次小人,或者說踩了一次厄運,登高的時候還能消災去厄,這個寓意就非常好了。從隆恩門開始,昭陵的建筑物雖然跟東陵一樣,但是,樣式明顯漂亮了很多,即便不讓人注意的色彩,這里也更鮮艷和飽滿一些,五鳳樓下轉角的石敢當的圖案都要更加精美和精致。隆恩殿的須彌座,昭陵的比東陵的要高一半,甬道中的雙龍戲珠圖案也要精美很多。另外還有很多人不注意的是,須彌座上的大殿,在須彌座上還有兩層矮的須彌座。隆恩殿西北角護欄的望柱頭竟然是鏤空的龍。昭陵的隆恩殿上還有兩層須彌座。
說到這兒,該介紹墓主人了,東陵里埋葬的是滿清的開創者努爾哈赤,昭陵里埋葬的是他的兒子皇太極。由于兩個人所處的時代不同,昭陵建設的比東陵好,這也符合當時的歷史現實。假如從表面看,兩座建筑完全相同,可仔細一看,區別還是挺大的,比如隆恩殿下的石材,東陵的比較差,風化比較嚴重,且圖案也比較簡單,昭陵就是另外的景象,石材非常好,且四周的雕刻有了鮮明的主題。東陵的龍頭滴水
東陵須彌臺的食材確實差了一些。
東陵須彌臺上的雕花
昭陵的龍頭滴水
昭陵須彌座轉角的摩尼珠
須彌座的獅子座
邊上的摩尼珠,看出石材的質量。
昭陵望柱的鏤空龍
說了兩個陵園的區別與聯系,現在還有一個疑問一直沒有揭曉,因為史書都在家里,現在也說不出準確的答案,這關外的三座陵園到底建于什么時代?先從永陵開始,在覺昌安的時代,建州女真人已經過上了定居的生活,他們應該接受了漢化,漢族的一些喪葬制度應該已經傳過去了,不同的是,他們當年還是火化。覺昌安按照漢人選風水寶地的做法,把他的先人的骨灰埋在永陵那片風水寶地,這是完全可能的。陵園估計是后來修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康熙之后,因為,只有康熙平定三藩、收復臺灣之后,才有能力和精力去捍衛皇家血統和祖上榮耀,這是符合歷史實際的,我覺得,這也是關外三陵長得幾乎一個模樣的主要原因,這樣思考還有一個細節解釋不了,那就是,東陵和昭陵在用材上怎么會有那么大的差別?朱曄(古磨盤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會副主席(常務)兼秘書長;2008年開始文學創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計出版和發表300萬字。
已出版作品
歷史散文(3部):《理說明朝》《理說宋朝(北宋篇)》《理說宋朝(南宋篇)》
旅行隨筆(2部):《一車一世界》《炊煙裊裊:一鄉一世界》
長篇小說(2部):《最后一個磨盤州人》《銀圈子》
期刊發表作品若干:散見于《文藝報》《廈門文學》《中外文摘》《金融時報》《安慶日報》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