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武俠,何言擔當》發(fā)出后,有人問我,讓閨女讀了武俠嗎?
我回答非常肯定。我閨女不僅讀了武俠,且精讀了武俠。我不知道看《射雕英雄傳》邊數(shù)最多的是多少,我閨女就我知道的,她讀了不下20遍。其實,我也不知道她從《射雕英雄傳》中能讀出什么,但是,能將一部書不下20遍地閱讀,其中肯定有吸引她的東西。
武俠能教你什么?
1、武俠能給你講好故事。
我沒有做過武俠小說歷史的考據(jù),施耐庵的《水滸傳》應該算是比較早的武俠小說,清朝人石玉昆的《三俠五義》也應該算是武俠小說。現(xiàn)代的武俠小說應該從港臺傳過來,最早是梁羽生先生在《大公報》上連載,梁羽生先生創(chuàng)作了《云海玉弓緣》《白發(fā)魔女傳》《七劍下天山》《江湖三女俠》《萍蹤俠影》《冰川天女傳》等作品,金庸先生據(jù)說開始是給梁羽生先生在報紙上“頂檔”的,稍不留神寫出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系列武俠小說經(jīng)典;古龍先生作品沒有前兩位先生多,但是他的《楚留香傳奇》《陸小鳳》《絕代雙驕》堪稱武俠的經(jīng)典。
這些經(jīng)典武俠小說都具有小說的共同要素——好故事。武俠小說好看就是故事一旦開頭,就放不下手,武俠小說之所以能讓人看個通宵且難以釋卷,就是因為故事太吸引人,以至于總想看個大概,結(jié)果,不把書看完,也不知道整個故事的全貌。在故事和情節(jié)設(shè)計方面,武俠小說應該不輸于任何題材的。
2、武俠能教會你俠義精神。
讀者喜歡看武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武俠中充滿了俠義精神,這是人們非常苛求的一種精神品質(zhì)。
什么是俠義?
俠義是指一系列優(yōu)秀精神品質(zhì)的統(tǒng)稱:它可以是懲惡揚善、扶危濟困;它可以是為人仗義、替天行道;它可以是愛國憂民、忠義仁勇;它可以是舍身往死、視死如歸;它可以是忠貞不渝、一諾千金等等。
凡是人們期待的人性中該有的美好的品質(zhì)都可以跟俠義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俠義精神就是昭示和激勵人不斷追求品德的美好的一種價值觀。喜歡看武俠,不僅能學到俠義精神,而且崇尚俠義精神。喜歡看武俠的人,其內(nèi)心一定是追求俠義的人。
金庸的《射雕英雄傳》能成為經(jīng)典,那是因為他講述的是,大宋子民在大智若愚的郭靖大俠的領(lǐng)導下抗擊番邦侵略的愛國主義故事,類似民族英雄的郭靖成就了大俠的威名;《天龍八部》中的蕭峰,是忠義仁勇、義薄云天的代名詞;梁羽生的《江湖三女俠》和《七劍下天山》,講述的是明末清初的江湖義士驅(qū)除韃虜哦、反清復明的故事;古龍的《楚留香傳奇》《陸小鳳》等與其說是武俠,倒不如說是俠客們在言情,他們以情義來演繹俠客的精神和特質(zhì)。說古龍是武俠小說大師,其實古龍可能就不會武術(shù),因為,他的小說中根本就沒有招式,有的是俠義的情懷。
3、武俠能教會你典型的寫人和寫情。
《水滸傳》梁山108將,一個人一個樣子,這是人物描寫最多的一本武俠小說;《三俠五義》重點刻畫的差不多10個人,這10個人只要看一次,幾乎一輩子忘不掉。武俠小說要是沒有人物刻畫,就缺少了靈魂。《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黃蓉和東邪西毒,《七劍下天山》中的天山七劍客,《絕代雙驕》中的小魚兒和花無缺,《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這些人物都極具典型特征,這些人物一旦在書中出現(xiàn),仿佛就會在生活中留影。
《絕代雙驕》中有個惡人叫“李大嘴”,他的惡是因為愛吃人肉,而事實是,他從來不吃人肉,就因為某次仇家追殺他,仇家誤以為他在吃人肉而被嚇跑,由是他開始在江湖上放言自己愛吃人肉,由此成就了“江湖惡人”的地位。
再說情吧,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書中,能把愛情演繹得跌宕起伏、超越生死的書要算金庸先生的《神雕俠侶》:亦正亦邪的楊過愛上了比自己大了一輪的師傅小龍女,楊過稱呼小龍女為姑姑,他們不僅有師徒之情,更有輩分上的差距。楊過與小龍女能萌發(fā)愛情,那是因為古墓派的小龍女不理會世俗的規(guī)矩,這才有了愛情故事。這是愛情主線,此外還有很多為情所困的人,如小龍女的師姐李莫愁等。
楊過與小龍女原本可以在古墓中逍遙自在地享受人生,可造化弄人,他們一旦與世俗社會發(fā)生交集,生活完全被改變了。楊過當著天下英雄的面拒絕了郭靖大俠的提婚,且“離經(jīng)叛道”地宣稱只愛自己的姑姑;小龍女原本不理會世俗的偏見,可她竟然失身于全真教的尹志平。
小龍女除了對楊過的愛情,似乎什么都不在乎,可她偏偏讓愛情染上了永遠洗刷不掉的污點。于是她選擇了躲避,愛情的力量幾乎讓她在偌大的天涯中無處藏身。楊過和小龍女相愛了,可他們雙雙中了情花劇毒(注意花的名字),為了激勵楊過活下去,小龍女縱身躍下絕情谷,并以十六年之期以激勵楊過好好地活下去。
十六年幾乎是一代人的生命,江湖上不再有小龍女的蹤跡,而江湖上多了一個獨臂神雕大俠的傳說。當十六年期滿,楊過來到絕情谷,他知道自己上當了,當年的小龍女其實是在跟他做生死別離。在失去愛情面前,生命變得毫無意義,楊過飛身躍下絕情谷。他原本想以死來證明自己的愛情,結(jié)果,他收獲了滿滿的愛情,因為,他的心上人正在谷底等待且思念著他。
一個情字,成就了一部武俠經(jīng)典,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神雕俠侶》中最毒的東西是“情花”的毒,該毒的解藥只有絕情谷能找到。這是金庸先生的愛情哲學,情字也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可看不淡生死的人,哪能看到這個層面呢?
《神雕俠侶》好像也不僅僅是部愛情小說,而是一部情愛哲學的書籍,關(guān)于愛情的糾葛,金庸先生演繹的太經(jīng)典了,也太讓人難以忘懷了。一般的愛情小說,哪能將愛情寫出這樣的層次和厚度?
文學即人學,在寫人抒情方面,武俠小說一點也不比其他題材的小說差。年輕人有什么理由不愛看武俠小說呢?
朱曄(古磨盤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xié)會理事;2008年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已出版專著6部,累計出版200萬字。
已出版作品
歷史散文(3部):《理說明朝》、《理說宋朝(北宋篇)》、《理說宋朝(南宋篇)》
旅行隨筆(1部):《一車一世界》
長篇小說(2部):《最后一個磨盤州人》、《銀圈子》
期刊發(fā)表作品若干:散見于《文藝報》、《廈門文學》、《中外文摘》、《金融時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