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某女明星被國家有關部門執以2.99億的罰款,結果,那個女明星很快就繳納完畢。
也許別人看起來,這是個天文數字,可對于現在的所謂的流量明星來說,一億元真的像前首富王健林說的,就是一個小目標。那個女人在出事前,拍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片酬高達1.6億,即每天可賺208萬元。
說到這兒,估計很多人清楚了1.6億的體量,這個女演員一天的收入相當于大部分中國人一輩子的收入。
要是說起來,都會說當明星不容易,想當流量明星要付出很多,你付出再多,一天付出能頂很多人一輩子?
被罰的這個女明星在當今的紅星中應該不是最厲害的,也就是說,片酬比這個女明星高的大有其人,現被朝陽警方涉嫌強奸罪抓起來的吳X凡,他的收入應該比這個女的不低。此外,還有好多好多。
我一直思考不清楚的問題,最近隨著這些劣跡藝人的出事,我大概知道一些了。他們能成為流量明星,他們能有這么高的片酬,都是資本投資推動的結果。
她們不過是資本的玩物,資本以傀儡的形式把他們推到前臺吸引眼球,資本才便于在后面做人不知、鬼不覺的小把戲。
現在,一部不管多爛的片子,不管多爛的演員,票房動不動就是十幾億、幾十億,你要真的以為,電影票賣了幾十個億,那你真的傻透了,這個幾十億僅僅是對外標榜的一個身價而已,其實,電影收入到底多少,估計只有少數幾個圈內人知道最真實的答案了。
假如你還想不通的話,你就想想,為什么幾十億票房的電影放映下來,制作電影的各方都虧損了呢,除了極個別的利害關系人。
尋根溯源,還是互聯網催生了粉絲經濟,助長了飯(fan)圈文化。藝人通過網絡增加知名度,網絡需要藝人增加關注量和使用量,他們相互促進,藝人通過網絡平臺圈粉,為了贏得藝人的歡心,粉絲們為藝人代言的產品買單,為藝人打賞,或者送藝人禮品,最后讓藝人賺了盆滿缽滿。
有人可能會罵粉絲沒腦子,可在一個教育還不是非常普及的社會,如何保證從幾歲到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不盲目、不追星,這是一個比脫貧更難完成的課題。一個月收入不到5000塊的人,整天在網上給日收入過萬的人打賞,這不是什么新鮮事。中國是人口大國,文化水平不高、自己約束能力不強的人,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只要稍微進行引導和誘導,讓他們花錢都不是很難的事。
資本通過投資粉絲經濟,以粉絲名義上養明星,其實是在滿足資本嗜血的需求,這是中國很多不正?,F象的本質。
我這么說,估計有人反駁,追電影和文化明星的事,不僅僅中國有,美國和西方都有,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哪個國家和社會,娛樂界的人受到的關注度比其他領域的人都要高,明星過的日子比一般人都要好。可人家的稅收和法律制度管理更加嚴格和嚴謹,明星收入奇高時,社會要通過稅收政策或者其他的法律,對明星過高的收入進行調節。記得以前看網球時,解說員介紹天王費德勒時,說你別看他的收入在排行榜上多高,可他真正能到手的沒多少,甚至在他們家園丁面前,也沒有絕對的優勢,盡管他在球場風光無限。瑞士有殺富濟貧稅,由于收入中的絕大部分都交稅了,以至于有段時間,費天王甚至威脅說,要把自己的戶口遷到阿聯酋去,在那個國家,收入是不用納稅的。
在改革開放之初,總設計師小平同志就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全體人共同富裕?!边@個想法是好的,假如我們不能完善我們的收入分配制度,對收入過高的人沒有閑置,對收入過低的人不能進行保護,最后就會出現“馬太效應”,即有錢的更加有錢,貧困的愈發貧困。
那些先掙到錢的明星藝人,他們將掙來的錢變成資本,進而去剝削和虐奪窮困的人,這也就是,任意一個稍微有點名氣的藝人,他們要么通過資本市場賺個盆滿缽滿,如、黃曉明等影視明星,要么就是通過資本哄抬身價,最后也能進軍資本市場。
前天晚上,從中關村回家,通過某APP平臺叫了一輛車,由于怕打車難,因此,平臺推薦的車型也沒有認真研究,不一會兒,有輛奔馳停在我的面前。為了維護平臺的信用記錄,車來了,我也不好退,只能咬牙坐進去了,我問了一下司機,這車是什么型號,司機告訴我,這是S350,我嚇了一跳。
路上,我跟司機聊天,我說你一個月能掙2萬吧(我故意夸大了一些),沒想到,司機很輕蔑地說了一句,每個月都3萬5吧,瞬間,我感覺下巴掉下來都上不去了。心里一個勁地悔恨啊,今天晚上,我算是開了“眼界”了。
到家結算車費,差不多比一般的車高出2倍以上。我在心里暗暗地跟自己說了一句,錢對我還真的是個錢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