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中醫學認為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易于受邪。肺在志為悲,在四季應秋,所以秋季養生重點在養肺。
一、秋冬養陰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 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少食生冷、熱量較高的食物。
2.多吃養陰生津潤肺的蔬菜、水果。
3.少吃辛辣香燥之物以防燥邪傷肺,如辛辣、煎炸、燒烤等。
4.加強鍛煉,運動量不宜過大,應循序漸進如太極拳、慢跑等。
二、調整心態
秋天氣候干燥,中醫學認為,秋應于肺,天氣的變化容易引起情緒的變化,是抑郁癥的高發期。西醫學認為秋天陽光照射逐漸減少,大腦松果體內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加,人的心情會壓抑,心情煩悶時,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學會移情易志,也可達到消除不良情緒的作用。
秋季氣候干燥,飲食上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推薦幾款養生粥。
紅棗百合銀耳粥
材料
粳米50克,銀耳15克,百合10克,大棗15克,白糖適量。
做法
干銀耳用冷水泡發,清洗干凈;紅棗泡軟去核;粳米、百合洗凈,加入適量,將粳米、紅棗、百合放入,武火燒沸轉小火熬煮至八成熟時加入銀耳、白糖,再煮10分鐘即可。
功效
銀耳粥具有潤肺止咳。適用于陰虛內熱燥咳、氣陰兩虛等。
山藥栗子粥
材料
山藥50克,熟栗子50克,大米40克,枸杞子10克,大棗10枚。
做法
山藥去皮切塊、紅棗去核洗凈。把大米淘洗干凈后放入鍋中,放入山藥、紅棗、栗子、枸杞,加水適量,煮熟。
功效
健脾養胃、補腎強筋。
南瓜百合粥
材料
百合30克,大米100克,南瓜50克。
做法
南瓜切小塊,百合洗凈,大米洗凈,加水適量煮熟。
功效
健脾滋陰潤燥。
西安濟眾堂恪守“廣濟仁術 通惠眾生”的立業宗旨,以祖國傳統醫學傳統療法為根本以中醫“治未病”的經典理念為人民群眾提供醫療、養生、康復、保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