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要“備學生”
教書的生命性我覺得課前認真“備學生”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偶然讀到下面的這篇文章,覺得分析的較好,轉來學習。
1. 根據高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實際進行教學:高中學生由于知識、經驗的擴大和加深,抽象思維能力及其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顯著的發展。他們已遠遠不滿足于教材與教參上的現成的答案,喜歡深入地思考和探討各種問題。以講授為主的課上,教師如果所講的內容不能超越高中生的水平,不能使學生聽講后產生“原來如此”的感受,是不會在心理上產生共鳴的。在導讀課或公開課上,淺層次的提問、在書上有現成答案的提問,學生可能不感興趣;提的問題如果大而無當,教者雖有資料上的答案,但自己又說不出答問的思路、或不能根據答問的思路進行啟發,學生短時間內也可能一時回答不來。結果課堂往往“冷場”,最后教者往往只好越俎代庖,自己回答。這樣的教學實際上沒有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2. 根據高中學生心理特點的實際進行教學。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開始出現“閉鎖心理”,他們已意識到“我”的存在與作用、“我”與外部現實的關系,他們已開始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非常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在意教師或異性同學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如果不培養學生敢于在公開場合發言的勇氣,或課堂提問后不給學生充分考慮的時間就匆匆點名答問,學生要么答不來,要么不回答。答不來可能是沒有作好準備,不回答可能是缺乏勇氣或怕答錯了被人取笑。 英語課堂教學中出現這種情況較多。
3. 根據班級授課特點的實際進行教學。班級授課的長處是可使很多人同時受到教育,還可以造成競爭氣氛;短處是容易造成兩極分化,基礎好的越來越積極,基礎差的越來越消極,例如課堂提問后思維能力強的搶著說出了答案,思維一般或較差的卻還不知其所以然。這樣不少學生年復一年的充當陪客,最終對答問也就失去了興趣,結果能力得不到應有的發展。這種問問答答的教學形式,實際上大量地消耗了教師的精力與學生的時間,而使教學處于一種低效勞動狀態。
4. 根據高中生及高中教學的實際評價教學。由于各類公開課、比武課評價的誤導,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只看課堂表面的熱鬧,拿名師們上初中示范課的印象來作為評價高中課堂教學的尺子。結果教師設計教學時唯恐學生答問“冷場”或出錯,便千方百計地降低問題的難度,或教學時不從思維方法的角度啟發學生,而采用其他輔助手段給予暗示,這不僅違背了教學的本質規律(尤其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而且容易使教學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