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分數不高的原因
中等生是絕大多數是自己認為努力一把就可以前進的學生。雖然到了高三,哪怕是第一學期即將結束的階段,還差尖子生非常多的分數,但是只要心中有信念,有目標,那么就能迎頭趕上。
中等生其實有能力考出較好的成績,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把屬于他自己能力范疇內的分數丟的一干二凈:
1、基礎不牢固
一部分中等生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從高一到高三整個基礎體系不牢固,隨著教學進度(有些學校趕進度,不能照顧到學生)的不斷深入,很多學生趕不上,課也聽不太明白,于是隨著復習章節的深入,反而覺得自己越拉越遠。在每次考試測驗下,成績不高是必然的結果。
2、學習不講究方法,復習沒有規劃
還有相當大比例的學生,哪怕是對課本基本熟悉,但是學習不講究方法,復習沒有規劃,不能夠及時地把自己的缺漏補上,一般是復習哪里算到哪里,沒有形成自己的復習體系。基本上跟著老師走,明明認識到這個章節沒有掌握,心中還有疑問,但是總想留到以后解決,隨著復習的進度加深,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
還有一些學生他確實花費了很多時間去復習自己不懂的部分,但是不講究方法。學習一旦沒有進步,必定是方法出了問題。主要還是缺乏指導,欠缺“臨門一腳”。
3、做題、考試時照本宣科,不能融會貫通
這是大部分學生的通病了,平時學習復習的時候已經習慣于老師講題解惑,做題、考試時不善于自行思考,喜歡去“套”。當題型稍微變換一下,就變得無所適從。做作業的時候喜歡參看答案或在課本尋求解答,有去思考卻往往不能深入。簡而言之,是缺乏獨立思考的做題思想。
4、心理素質不過關
有的同學因為短期內成績無法提高,導致心理緊張、懷疑自己,對自己失去信心。考試時緊張、焦慮,無法把自己的真實水平反應出來。
5、耍小聰明,不注重細節,不規范自我
這類學生每個班級都會有幾個,成績起伏較大,比較善于思考,喜歡鉆研問題,但是往往不夠穩重,在復習過程中喜歡“啃大題”,抓大放小。在基礎復習上,看一眼覺得很熟悉,認為會了,但是實際情況下卻沒有理解透徹。
考試時大題難題能做對或者寫出較為接近的步驟,整體的思想也符合解題的思路,但往往因為粗心、馬虎等問題在小題上丟分。
中等生如何在短期內提高?
1、回歸課本為主,找準備考方向
建議中等生根據自己的丟分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備考方向。基礎差的學生,最好層層追溯到自己學不好的根源。曾有個學生數學成績十分不理想,原因是他初中的基本數學思想還沒有成型。于是找到相關的初中教材學了之后,才逐漸穩步提高,最終高考數學考了128分。
無論哪個學科,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層層關聯的,希望基礎不好的同學以課本為主,配套練習課本后的練習題,以中等題、簡單題為輔,逐漸吃透課本,也漸漸提高信心。如果是記背學科,一定要找到所欠缺的記憶在哪。
只要把基礎抓好,那么考試時除了一些較難的題目,基本上都可以憑借能力拿下,分數的高低僅僅剩下發揮的問題。一般來說,除非基礎特別差,2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就能把基礎抓牢。當基礎復習差不多以后,要轉變為以題為主導,即充分利用作業試題、試卷。
2、合理利用作業試題、試卷
簡單題、中等題一方面可以印證、檢驗自己的基礎知識體系,又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們的復習信心。在選擇作業上,簡單題、中等題尤其是概念理解應用題一定要自己動手做,還要進行總結。難題可以參考答案,但要認真思考其中的步驟推導思想和轉化思想。
3、循序漸進,切忌急躁
在復習的時候,有時候自己復習的進度和教學進度不同,考試時會發現沒有復習到的部分丟分嚴重,導致成績不高。但是已經復習過的版塊,卻大多能夠拿下,這就是進步,不要因為用一時的分數高低作為衡量標準,復習要循序漸進,不要急躁。
復習就像修一條坑坑洼洼的路,我們只有認真的從起點開始,按照順序慢慢推平。哪怕前方依舊溝壑,但是當你回頭的時候,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條康莊大道。基本上,如果純做題的話,1-2個月時間就能把各科的試題從第一章節到最后一個章節摸得差不多。
4、建立信心,不計一時得失
大家要始終肯定自己。很多學生自認為自己是差生,無可救藥了。但是事實上往往不是這樣。有些學生認為自己天生比別人笨,不如別人聰明,但是卻忽略了自己的優勢所在。為了自己心中那份或許并不是十分確定的夢想,一定要打起精神!
從現在開始,相信你是可以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