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列缺 尺澤 膻中 定喘 太淵 太溪 肺俞 腎俞 膏肓]
01
概念
▼點擊此處 查看解析▼
【哮病】:是一種發作性痰鳴氣喘疾患,發時喉中哮鳴有聲,呼吸氣促困難,甚則喘息不能平臥。
02
歷史沿革
▼點擊此處 查看解析▼
·《醫學正傳》區分哮證喘證;
· 張景岳→夙根。
03
病因病機
▼點擊此處 查看解析▼
⑴.【病因】→
①外邪侵襲:風寒風熱或因吸入煙塵、花粉、動物毛屑、異味氣體等→肺失宣肅→津液凝聚,痰濁內生→哮病。
②飲食不當:過食生冷,寒飲內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積痰蒸熱,或進食海膻發物→脾失健運→痰濁內生,上干于肺→壅塞氣道→哮病。
③情志刺激:憂郁惱怒、思慮過度等不良精神刺激
a.肝失條達、肝氣郁結→氣機不暢→肝肺升降失序→肺氣上逆;
b.肝氣郁結→疏泄失司→津液失布→凝而成痰;
c.肝郁化火→郁火灼津→煉液成痰;
d.肝氣郁結→橫克脾土→釀液為痰。
④體虛病后:
a.素質不強:幼兒稟賦不足/成年人病后體弱→哮病。
b.反復感冒→咳嗽日久→肺虛,肺氣不足→陽虛陰盛→氣不化津,痰飲內生→哮病。
c.陰虛陽盛,熱蒸液聚→痰熱膠固→哮病。
⑵.【病機】→痰氣相搏,氣道被阻。
⑶.【發作時病因病機】→外邪侵襲,觸動伏痰。
【注】
*伏痰遇感引觸→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搏結→壅塞氣道→肺氣宣降失常→痰鳴如吼。
⑷.【病位】→肺,脾,腎。
a.肺失宣肅→氣機上逆→哮鳴氣喘。
b.飲食不當→脾失健運→上輸養肺→積濕生痰。
c.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哮病日久,肺虛及腎,攝納失常。
04
病證鑒別
[哮病&喘證]
05
治療原則
06
06
轉歸預后
哮病是一種反復發作,纏綿難愈的疾病。青少年易痊愈,中老年及體弱患者,腎氣漸衰,發作頻繁,則不易根除。如長期不愈,反復發作,病由肺臟影響及脾、腎、心,可導致肺氣脹滿,不能斂降之肺脹重證。
07
辨證論治
1.辨證要點:分清邪正虛實。
2.證治分類
【注】
a.小青龍湯:哮證[發作期—冷哮/射干麻黃湯];溢飲[表寒里飲];支飲[寒邪伏肺]。
b.六君子湯:癇病[休止期-脾虛痰盛];哮證[緩解期-肺脾氣虛];積聚[積證-瘀血內阻/膈下逐瘀湯+鱉甲煎丸]。
08
臨證備要
1.注意寒熱虛實之間的兼夾與轉化。
2.發時治標顧本,平時治本顧標。
3.重視蟲類祛風通絡藥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