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都修波。在兒科門診待了近40年,抽動癥孩子我看過無數。
每次看到他們頻繁眨眼、聳肩、搖頭、清嗓子,生活、學習大受影響,我心里總是一陣發酸。
今天,我頂著可能被同行詬病的壓力,決定公開珍藏多年、效果頗佳的抽動癥方子,給這些孩子一絲希望。
抽動癥 “斷根方”
這 “斷根方”藥材常見,成本不高。
方組如下:天麻、鉤藤、白芍、生牡蠣、茯苓、陳皮、半夏、炒白術、神曲、石菖蒲。
可能有家長覺得,這方子看起來挺普通的,用藥也不多,到底能不能行?其實從我這么多年門診經驗來看,很多名方、大方,都不如它。
為什么呢?因為從中醫視角看,小兒抽動癥與肝、脾、腎三臟緊密相關。
肝主筋,肝氣不舒、肝風內動,筋脈失養就引發抽動;脾為后天之本,脾胃虛弱,水谷運化失常,易生痰濕阻滯經絡,加重抽動;腎藏精,腎精不足,影響筋脈正常功能。
簡單說,抽動癥就是臟腑間的 “失衡鬧劇”,各臟腑失調相互影響,導致抽動癥狀出現。
這時候我們再來看“斷根方”:
天麻直擊肝風內動,緩解抽動;鉤藤清熱輔助,二者強強聯手,清肝火、止痙攣,減少對筋脈的刺激。
白芍養血柔肝,為肝臟 “補血”,肝氣順暢,肝風自平,與天麻、鉤藤一起從根源調養肝臟。
生牡蠣平肝潛陽,降上亢陽氣,平衡陰陽,還能軟堅散結,與前三味配合,全方位應對抽動癥。
茯苓、陳皮、半夏、炒白術、神曲負責調理脾胃。茯苓滲濕健脾,陳皮理氣化痰,半夏專攻痰濕阻滯,炒白術增強脾胃運化,神曲消食防積。
幾味藥協同,讓脾胃恢復活力,杜絕痰濕生成,消除經絡隱患。
石菖蒲則化解脾胃濕濁,改善因痰濕導致的注意力不集中,輔助調理癥狀。
如此一來,整個方子一邊平肝熄風養肝臟,一邊健脾化痰調脾胃,標本兼治,幫孩子擺脫抽動癥困擾。
以醫說案
10 歲的小輝被抽動癥折磨 3 年多,頻繁眨眼、聳肩、搖頭,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成績下滑嚴重。
家長帶他輾轉多家醫院,嘗試多種治療,效果不佳。找到我時,我見小輝舌苔厚膩,舌體胖大,食欲差,大便不正常。結合癥狀,我用方子適當加減后讓他服用。
半個月后,家長反饋小輝眨眼頻率降低,聳肩次數減少。
我調整藥方,讓他繼續服用。三個多月調理,復診 6 次,小輝抽動癥狀完全消失,能正常學習玩耍,注意力集中。
半年后隨訪,未見復發。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每個孩子體質、病情有別,這個方子并非適用于所有患兒。
使用前務必遵循醫生指導,對藥材過敏的孩子切勿自行服用。
希望方子給更多抽動癥家庭帶來希望,讓孩子們恢復健康、快樂成長。
中醫兒科都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