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俗稱“拉膿血”,多發(fā)生在夏秋間濕熱之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感受暑、熱、濕三氣,多由于天之暑熱下降,地之濕熱上蒸,貪食生冷,脾胃之氣失運(yùn),清氣不升、脾氣下陷而成。
癥狀:多先腹瀉二、三次,續(xù)之逐漸便或白或紅或紅白相兼,重則腹痛(里急后重)。
第一方
主治:膿血便
處方:鴉旦子二十個(gè)、元肉五錢
用法:每一錢元肉包五個(gè)鴉旦子仁,白開水送下。
第二方
主治:膿血便
處方:炒椿皮半錢、汗三七二分
用法:共為細(xì)面。一次服下,每日二次,連服七天。、
第三方
主治:紅白痢疾
處方:金銀花五兩
制法:炒枯為末
用法:每日三次,每次五錢,白糖水空腹送下。
第四方
主治:赤白痢疾
處方:生車前子一兩、炒車前子一兩、生山楂一兩、山楂炭一兩
用法:共為細(xì)面,一日二次,每次五錢,糖水送下。
第五方
主治:紅白痢疾
處方:山楂炭五兩
用法:共為細(xì)面,一日二次,一次八錢,小兒酌減。糖水為引。
第六方
主治:痢疾
處方:稀簽草五錢、石榴皮三錢
用法:水煎服,一日二次。
第七方。
主治:痢疾、
處方:楊樹皮一兩、紅糖三錢
用法:水煎服,一日三次。
第八方
主治:痢疾
處方:黃柏一兩、野玫瑰根一兩
用法:水煎服,一日三次。
第九方
主治:濕熱性痢疾
處方:白頭翁四錢、馬齒莧三錢、萊菔子三錢
用法:水煎服,一日二次。
第十方
主治:痢疾
處方:馬齒莧一兩、苦參三錢
用法:水煎服,一日二次。
第十一方
主治:瀉痢便血
處方:炒椿皮一兩、炒槐花一兩
用法:共研成面,一日三次,每次一錢,白開水送下。
第十二方
主治:痢疾
處方:苦參三錢、車前子三錢、茶葉一錢
用法:水煎服,一日三次。
第十三方
主治:赤白痢疾
處方:紅棗一個(gè)、白礬少許
用法:紅棗去核,將白礬放入棗內(nèi),用瓦焙干為細(xì)面,一次服下,一日二次。
第十四方
主治:痢疾
處方:元肉五錢、烏梅三錢、米殼三錢、焦楂五錢
用法:將前藥煎開三十分鐘,然后去渣,投入紅白糖各三錢,共勻三次服用,一日二次,白開水送。
第十五方
主治:血痢
處方:白頭翁一錢半、黃連一錢半、黃柏一錢半、秦皮一錢 半
用法:水煎服,一日三次。
第十六方
主治:赤白痢疾
處方:獨(dú)頭蒜一個(gè)
用法:將蒜搗碎加水一碗,侵三小時(shí),過濾后加紅糖一兩,空心一次服。
第十七方
主治:痢疾(熱痢)
處方:白頭翁三錢、紅糖三錢
用法:水煎取汁,然后放入紅糖溶化后次服下。
第十八方
主治:熱痢
處方:黃柏二錢、秦皮二錢、白頭翁三錢
用法:共為細(xì)面,一日三次,每次一錢,白開水送下。
第十九方
主治:赤白痢疾、里急后重
處方:白芍一兩、當(dāng)歸五錢、焦楂六錢、萊菔五錢、生姜二錢、甘草二錢
用法:水煎服,一日二次。
第二十方
主治:水瀉、痢疾、里急后重
處方:當(dāng)歸二錢、白芍二錢、萊菔二錢、枳殼二錢、車前子三錢、檳榔三錢、甘草二錢
用法:水煎服,一日三次。
第二十一方
主治:赤痢、疫痢
處方:烏梅五兩
用法:烏梅加水二斤,熬剩一斤,去渣再熬成膏,做成一錢重丸,白開水送下。
第二十二方
主治:血痢
處方:當(dāng)歸三錢、白芍四錢、檳榔一錢半、元胡二錢、黃連二錢、木香一錢、枳殼二錢、吳芋半錢、厚樸二錢
用法:水煎服,一日三次。
第二十三方
主治:紅白痢疾
處方:洋鐵葉籽二兩
用法:水煎,分三次服。
責(zé)任編輯:不詳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
點(diǎn)擊舉報(b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