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1 19:11
本集提要:講3個事,一、俄烏和談,二、俄軍緩過勁。三、古巴、法國將訪華。
坐實了,西方開始勸烏克蘭和談!烏克蘭說,這等于投降,絕不答應。俄羅斯得到神秘支持,即將補足人、機、彈。古巴、法國將訪華。
最近幾天,很多人都在爭論一個事,到底美國私底下有沒有勸澤連斯基和談?確有其事,還是煙霧彈?那么從今天起,這個事可以不用爭了。
最新傳來一條消息,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波多利亞克最近在基輔接受法新社采訪時,他說了這么一句話:“西方試圖勸說烏克蘭在取得一系列軍事勝利后同莫斯科會談,這種做法是奇怪的,相當于要求烏克蘭投降。”
他解釋說:“當你在戰場上擁有了主動權,聽到這樣的建議——你們無法通過軍事手段做到一切,你們需要進行談判——所以,有些奇怪。”
聽到沒有?波多利亞克之所以認為奇怪的原因是,他認為目前烏克蘭擁有戰場的主動權,因此,這個時候應該乘勝追擊,鞏固擴大優勢,而不是選擇和談。
所以,波多利亞克自然就無法理解西方的勸誡了,所以他接著說,西方的建議意味著“收復領土”的國家“要向正在失敗的國家投降”。
但是我想說這都是表象,都是表面。我們不能僅僅看烏克蘭的某個政客的某個表態,看他們怎么說,而是要看美國人的真實態度,因為他們說了根本不算。
今天美國人最真實的態度,就是前不久,美軍參聯會主席馬克·米利有意或者無意透露的,馬克·米利對烏克蘭人說,軍事上的勝利也許無法通過軍事手段實現。告訴烏克蘭說,現在存在“談判的機會之窗”。
馬克·米利這番話,有的人說是泄密,有的人說是煙霧彈。我認為,按照馬克·米利這個人的特點,這番話沒那么復雜,講的就是客觀情況,而且講的還是比較委婉的,“也許無法通過軍事手段實現,現在存在談判的機會之窗”。直白一點講,就是說,烏克蘭如果現在再不投降,就來不及了。
我們大家應該尤其注意馬克·米利的這番話,因為這不是聯合國秘書長或者土耳其埃爾多安,或者其它想勸和某一方講的,而是烏克蘭背后最重要、最強有力的支持者美國人講的,而且這個人,馬克·米利,是美軍參聯會主席,美軍核心里的核心。
要知道,烏克蘭戰場上的數據、情報,都在美國人手里,都在美軍手里。
所以說馬克·米利講這個話,即便很委婉,但實際上相當于把話挑明了。說“烏克蘭也許無法贏”,無法贏那不就是輸了。你讓他還能怎么說?
但是你從波多利亞克這次的說法當中,能夠感受到今天一大批烏克蘭人的觀點,就是說,他們認為今天在戰場上掌握主動權。
因為他們看到,烏軍勢如破竹,俄軍基輔大撤退、紅利曼大撤退,哈爾科夫大撤退,赫爾松大撤退,一次比一次狼狽,還有什么有比對手的大撤退讓人感到歡欣鼓舞、士氣大振的事情呢?
但是,他們沒有看到的,馬克·米利他看到了。
他看到,如果這個仗再繼續打下去,烏克蘭必將輸的一敗涂地,因為戰爭打的就是戰爭潛力,烏克蘭越打底子越薄,而俄羅斯,越打越激發他的巨大戰爭潛力。
所以馬克·米利,他也是站在烏克蘭的角度,想在烏克蘭一定程度占優的時候,趕緊叫停,趕緊談判,否則,再拖下去,就來不及了,再拖下去,等俄軍緩過勁,烏克蘭可能將喪失僅有的一點主動權。
那么俄軍能不能緩過勁,今天已經出現了3個跡象,來看3點,人、機、彈。
人,就是昨天節目我講了,20萬俄軍正在后方的別爾哥羅德、庫爾斯克、伏爾加格勒、梁贊、列寧格勒等地訓練。
機,就是無人機。彈,就是伊斯坎德爾-M導彈。
我們先不看機,先來看彈。
前天,俄羅斯國防部公開透露,說目前俄軍所有導彈部隊都已換裝現代化的“伊斯坎德爾-M”導彈系統。
請大家注意,俄軍所有導彈部隊,換裝伊斯坎德爾-M。
伊斯坎德爾-M是個什么導彈?簡單講,俄軍現役最先進的戰役戰術導彈,基本的參數配置是一車攜兩彈,可在一分鐘內完成對兩個目標的攻擊,主要特點是靈活性、適應性和隱蔽性。前期,俄軍曾多次動用老款的“伊斯坎德爾”,摧毀過烏軍的火箭炮和美制的反艦導彈。這次俄軍所有導彈部隊全部升級,我直接所能感受到的,就是一句話,俄羅斯的戰爭潛能被釋放,即將緩過勁來,烏軍未來戰事不妙。
人機彈當中的機是什么機呢?無人機。
這條消息最早是前天《俄羅斯報》首先爆料的,馬上,就下個月,俄羅斯將開足馬力生產無人機,用于烏克蘭戰場,目前已開始試生產。而且一次3個型號。
三個型號:其一,“白鸛guan”傾轉旋翼機,可垂直起降、裝備有雷達。
第二個型號,“大胡蜂”無人偵察機,可作為信號中繼器,也可攜帶5公斤彈藥參與攻擊。
第三個型號,一款小型無人偵察機,帶有緊湊型熱像儀“雙筒望遠鏡”,能全天候監視敵軍。
那么問題來了,無人機是俄羅斯的短板,在缺乏技術積累的情況下,俄羅斯這次為什么能突然一口氣量產3款無人機呢?能力是哪里來的?是不是得到了誰的神秘力量?
關于這個問題,《華盛頓郵報》它給出了它的分析,分析的很有意思,它把這種神秘力量指向至少3個國家。
第一個國家,伊朗。
《華盛頓郵報》說,根據美國和其它西方安全部門獲得的最新情報,俄羅斯與伊朗達成一項非公開協議,開始在俄羅斯本土生產攻擊無人機。
說11月初,俄伊官員就已經達成協議,兩國正在迅速移交用于生產關鍵部件和技術人員,幾個月內就可開始生產。這些相對便宜但極具破壞性的無人機,將大幅增加俄羅斯武器系統的庫存,滿足其對高精度彈藥的迫切需求。
還分析說,伊朗之所以這么做的目的,一方面,巨大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另一方面,伊朗領導人可能認為,無人機在俄羅斯組裝,可以避免新的制裁。
那么,如果說伊朗幫助俄羅斯解決了無人機的技術問題,無人機發動機、芯片和其它關鍵部件的問題呢?怎么解決呢?
隨后,《華盛頓郵報》很隱晦的把矛頭指向了另外幾個國家,奧地利、斯洛伐克、意大利。
說因為此前烏克蘭拆解了一架俘獲的俄軍的涂裝,疑似伊朗制造的莫哈杰Mohajer-6無人機,拆開來以后發現,沒有一個部件是俄羅斯生產的,發動機來自奧地利,來自奧地利的Rotax公司,這家公司1970年被加拿大龐巴迪集團收購,查了交易過程發現,交易過程非常復雜,還有斯洛伐克和意大利的公司參與,充當了中間商。
不要著急,這還沒完,還有第三個為俄羅斯提供神秘力量的國家,大家想都想不到,日本。當然,日本不是故意的。
11月17日,日本財務省發布的一組非常奇怪的數據,這組數據顯示,上個月,2022年10月份,日本對俄羅斯出口的計算機同比下降超七成,這不奇怪,但是,奇怪的是,計算機的配件出口卻同比上漲超三倍,所以由此推測,說這些日本配件很可能被俄羅斯大量用于軍事生產。
另外,請大家注意這次《紐約時報》的一段話,說,俄羅斯在2月24日之前,就積累了用于生產高精度武器的芯片和其它技術,俄羅斯一直在積攢武器。
講到這我想說,最近幾期節目,我圍繞“時與勢、危與機、真與假、順境與逆境、東風與西風、行與不行”談了很多,我把一些零碎的、細微的變化集合到一起、聯系到一起,整合到一起分析,就是想告訴大家,起風了,風向變了。東風不好事,吹落滿庭花,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可以說,今天的風向變化、局勢變化、大勢變化,早已出現種種跡象,你說美國、俄羅斯、包括歐洲這些國家,包括東盟國家,包括印度,包括澳大利亞,誰傻?誰都不傻,都是人精,都看的很清。今天的大勢,已非人力所能改變。
烏克蘭最終的命運會是什么?能打贏嗎?我幾個月前節目中就講,戰爭打的是什么?戰略層面打戰爭潛力,戰術層面打的是后勤,烏克蘭今天戰略層面靠他國支援,戰術層面也靠他國支援,靠得住嗎?看最終誰靠得住?可以講,沒有一個能靠得住,最終就是靠墻墻倒,靠人人跑。
俄羅斯今天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在對烏克蘭釜底抽薪,消耗它的戰爭潛力。
最后和大家分享跟我們有關的兩條最新的消息,一、今天上午我們外交部發布消息,古共中央第一書記、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二、法國駐華大使羅梁透露,說法國馬克龍總統希望再次訪問中國。
我想用3句話結束今天這期節目:
第一句,bussiness is bussiness,生意,就是生意。
第二句,誰愿意與狼共舞呢、誰愿意與虎同行呢,誰愿意與蛇共眠呢?只不過之前沒有選擇罷了。
所以有了第三句,有理不打上門客,得禮不拒上船人。只有大氣度,才能有大作為。因為有容乃大,所以海納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