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在心理學上,壓力是心理壓力源和心理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行為體驗過程。壓力是一個外來詞,有“緊張、壓力、強調”等意思,壓力會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早已被公認。怎么緩解壓力呢?下面為你介紹幾個簡單可行的方法,讓你即可出氣,又可讓情緒平靜下來。
一、運動消氣法
調查顯示,“激烈”的發泄方法通常最奏效。無論是高強度的鍛煉還是大喊大叫一通,都能在30分鐘內就起到平復心情的作用,還能將輕松的狀態再接著保持90分鐘。
現在一些地方出現了運動消氣中心,別把它想象成簡單的健身房。在這里,會有專業的“消氣教練”指導你如何“針對各種環境釋放壓力” 。
二、深呼吸或者放松訓練
人在憤怒時,會出現明顯的身體反應,如肌肉緊張、微微顫抖、心跳加快等。
深呼吸或放松訓練有助于放松肌肉,使身體從高度警戒狀態下改變過來。因此,當你勃然大怒時,試著做幾次深呼吸,看看效果如何。
三、轉移宣泄法
心理學家建議,不要過分壓抑情緒。不良情緒長期郁積在心中,會損害人的身心健康。因此,適度釋放不良情緒,是調節心理的有效方法之一。當你感到不痛快的時候,可以做做下面的練習,這樣既可以宣泄負面情緒又能夠避免傷及他人。
穿上寬大的衣服,平躺在床上,雙手握拳。舉起右拳的同時抬起左腳,并重擊床面。然后,換成左拳和右腳。重復這個動作,不要停止。覺得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張嘴出聲,喊某個特定的字眼如“討厭”等,聲音可以隨著重擊的速度而提高,直到喊累了為止。
四、看恐怖片
很早就有人說,恐怖片能夠通過聽覺、視覺刺激人腎上腺素分泌,產生興奮感。英國的心理專家已經將之應用到心理減壓方法上。
心理學家們建議,當人們感到工作有壓力,是緣于他們對工作的責任感,此時他們需要的是鼓勵和打起精神。所以與其放松壓力,倒不如激勵自己去面對充滿壓力的情況,例如去看一場恐怖電影。
五、睡眠放松法
美國心理學會的專家認為,有了旺盛的精力,才能抵制住壓力的侵襲,睡眠便是一個重要保證。
如果外界噪聲讓你難以入眠,那就人為制造一些“白色噪聲”,比如讓電視機一直小聲地開著,蓋過討厭的噪聲;睡覺前吃些少量的小點心,,這樣夜里就不致于因為饑餓而驚醒。
六、一讀解千愁
身為中國舉重隊最后一個出場的隊員,在看到前面的隊友紛紛拿到了金牌后,第一次參加奧運的陸永感受到了壓力。他說,從56公斤的比賽以后,他就覺得睡不好覺,怕不能拿下比賽。對此,教練王國新察覺到了,也對他特意進行了關注。
王國新覺得,在賽前準備和細節控制上都要注意到,兩人間要互相支持和信任,但不能搞特殊。在王國新看來,這種時候睡不著是正常的,所以叫了村里的志愿者,幫他找了本書《怎么拯救你,我的愛人》。看書讓陸永分散了注意,在快凌晨一點時,累了就睡覺了。有意思的是,陸永看書看的太入迷了,在第二天比賽完不肯把書還走,堅持要把書看完。
七、寫動怒日志
每當怒氣難消時,不妨將自己的想法或感覺寫出來,這樣有助于整理思緒,并發現真正的感覺。因為,憤怒時的情感反應并不是我們真正的感覺。
研究表明,善于把自己的感覺或所關注的問題寫下來的人,要比那些只思考而不動筆的人健康快樂,而且我們把感覺寫出來以后,憤怒的情緒就會有所緩解。
八、擁抱大樹
據專家稱,擁抱大樹可以釋放體內的快樂激素,令人精神爽朗。而與之對立的腎上腺素,即壓抑激素則消失。
九、推遲動怒的時間
當你覺得憤怒之時,試著推遲一下發怒的時間,第一次10秒,以后逐漸延長時間。如果你能將發怒時間推遲一天的話,你就會發現憤怒已經基本消失了。另外,當你感到憤怒充滿胸腔時,請花幾秒鐘冷靜地描述一下自己和配偶的感覺。當你能夠以一個“第三者”的身份來描述現實情景時,憤怒就會慢慢地消失。
編后語:壓力大,情緒暴躁,想發怒,并不是什么難以解決的問題。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夠健康“發怒”,甚至是開心“發怒”。以上介紹的9個“出氣筒”,都是緩解壓力、平復心情的好方法。只要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出氣筒”,就不用再為壓力大而喘不過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