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一大早,柏林傳來大喜訊,王小帥導演的電影《地久天長》連獲大獎,主演王景春和詠梅包攬了影帝和影后,第69屆柏林電影節頒獎禮差點成為中國電影專場。
歐洲三大的舞臺上,曾經有很多中國電影和演員獲得殊榮,看似隔三差五就能拿點什么,實際上絕對數量并不多,柏林此前只有張曼玉、肖芳芳和廖凡,王景春才是第二位影帝,詠梅是第三位影后,同時也是第一位來自內陸的柏林影后,兩個人在片中演的是王源的爸媽。
比較有趣的是這次獲獎的兩位都沒有什么江湖地位,更沒有什么國際影響力,平時都是習慣了演配角。王景春大家還熟悉點,畢竟這些年在《匆匆那年》《我是證人》《盜墓筆記》等很多熱門電影里面當配角,有有時候還挺出彩,包括之前廖凡的封弟作《白日焰火》,也曾在《警察日記》里面過了一把主角癮,把主旋律演的接上了地氣,算得上是熟臉的綠葉了,尷尬的是,有時候觀眾會把他和劉樺認混了。
詠梅就更不用說了,消息一出來,很多網友的第一反應就是臥槽,不認識。
確實,詠梅演了二十幾年戲,很少演前三號角色,多數都是演員表上十名開外,根本上不了海報,雖然有一個多前年和天后談過戀愛的樂隊主唱老公,卻從來不傳緋聞,也很少參加綜藝和晚會,就是這么平實,沒有星味和強勢的氣場,端莊淡雅,似乎本該屬于菜市場和廚房,而不是片場、紅毯和領獎臺。
她獲得影后之后的感言也是很低調,估計事先沒啥準備,很簡單的感謝了幾個人,“太開心了,完全想不到能得這個獎。這是一個關于一對父母失去兒子的故事,我感謝柏林電影節,感謝組委會,最最感謝的是王小帥導演。謝謝親愛的王小帥導演,讓我成為站在這里的人。謝謝劉璇,還要謝謝景春,我們在一起合作的時光很美好。謝謝所有的合作者,謝謝大家,太開心了!”
開頭和結尾都是'太開心了’,在只有三萬粉絲的微博上發言也是直接兩個字:幸運。
得獎肯定是幸運的,柏林影后的桂冠,不夸張的說,無論哪個女演員拿到了,都夠吹一輩子了。這座銀熊,讓很多標榜演技和國際路線的一線女星都望塵莫及。
實際上,詠梅就連當演員都是半路出家的,她出生于呼和浩特,原本有一個帥氣的內蒙古名字叫做森吉德瑪,在從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畢業后,先是在外貿公司做一名職員。后來在許戈輝工作室兼職主持一檔節目。后來,電視劇《牧云的男人》招募女演員,熱心的許戈輝覺得她符合要求,就推薦給了導演,詠梅開始了自己的演員之路。
詠梅在二十多年的演員生涯中,能夠讓人記住名字的角色不多,但是如果是資深的觀眾,會記住她的很多角色。
例如《中國式離婚》里面的肖莉,因為陳道明和蔣雯麗演的太搶眼,所以詠梅也有點被忽略,實際上,她在這部戲里面演的很到位,把那二十年前都市女性的溫婉和細膩,都詮釋得很溫健,在《懸崖》里面演張嘉譯的官配妻子孫悅劍,東方女性的溫婉和執著,都盡在其中了。
還有電影《手機》里面的小蘇老師,《青春派》里的居然媽媽,這些現代都市里的女性角色,被詠梅演繹得不動聲色,在銀幕上可能都是一閃而過,沒有多少光采,而正是這些沒有多少戲份的角色,成為中國電影的中流砥柱。
所以說,詠梅的這座柏林影后,絕不是像她說的只是“幸運”,幸運的背后,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磨煉,消耗和沉淀,正是因為有了那么多叫不出名字的角色,才有了《地久天長》的一鳴驚人。當年的蕭芳芳和張曼王也是一樣,萬丈星光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漫漫熬出來。
前有《流浪地球》票房大捷,后有王景春詠梅連拿大獎,主-席有一首詞《詠梅》寫的很好: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現在看來,中國電影和演員的春天已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