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尋著右江到百色,再到樂業,天坑口壯麗的景色任憑觀賞,如天坑的林海,遠處的山巒和云海等,同時也可以通過繩索下降到天坑底部,探尋天坑深處的奇觀,欣賞到自然界的奇妙景觀,如地下河、地下湖、鐘乳石等。
它既是全省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也是交通最發達的地方,無論公路、鐵路,甚至直飛都有很多條線路可供選擇。
如果你愿意放慢腳步,就會發現這座城市不同的樣貌。它有“綠城”之稱,全市范圍內的多數道路,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樹木,品種之多、面積之廣,令人嘆為觀止。
木棉、紫荊花、扁桃樹、榕樹等綠植樹木,分布于白沙路、共和路、朝陽路、榕樹路等街巷,每逢花期或結果期,游人不請自來。
比較可惜的是,曾經人滿為患的中山路美食街、水街,這段時間逛不了。
目前因房屋老化等問題而在進行改造,有關部門表示2023年年底改造完成。至于到時候丟了多少老味道,增了多少新意,讓我們拭目以待。
南湖、青秀山是南寧兩處比較休閑的公園,其中南湖位于市中心,若剛好在市區逗留,不妨在飯后去散下步,也可在太陽不烈時的清晨、傍晚劃船或釣魚。
勘路者說
自駕小貼士
這座城別稱鵝城,當然這不是《讓子彈飛》的鵝城。相比電影中縣長的三聲槍響,敲開了鵝城“不準跪”的門,激起了觀眾的興趣,百色的事件也許更值得樂道。
百色的一場武裝起義,成為點燃廣西起義的火苗,這座紅色之城從此被全國人牢牢記住。
起義所留下的紅色遺產,分布于城市各處,當地人常去的則有百色起義紀念公園、粵東會館、解放路等地方。
也許是不甘心,百色市區與樂業之間的凌云,在城中擺下了“天下第一壺”,冀望旅行者能逗留片刻。
城區大多景點并非值得前往,城區之外的峰林、田園會更吸引人,也不需要門票。
如果你在趕路,凌云到樂業這一段路也要留一些心神,沿線的田園風光在不同時間季節,會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樂業的天坑,是這座城的主題,是戶外人眼里的圣地。
2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分布著大大小小28個天坑,全世界13超大型天坑,樂業占7個,數量及分布密度全世界絕無僅有。
上世紀曾有專家提出“隕石砸天坑”的說法,其實這些天坑的形成,雖得益于喀斯特地貌易被侵蝕的特性,但都有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有因巖溶、侵蝕,也有坍塌、地震因素。
每個天坑的形成過程都不完全相同,因此每個天坑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景觀,比較出名的有大石圍天坑、穿洞天坑、白洞天坑等。
伴隨戶外極限運動的興起,樂業天坑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山地自行車、探洞穿越等極限運動俱樂部悄然入駐,后愈演愈烈。
到如今,哪怕你是對戶外運動一竅不通的小白,也可以在這里找到適合自己的戶外項目。
而在一些特殊的時間,比如國際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期間,你可以在樂業的街頭,見到諸如金發碧眼的老外在街上閑逛、貼著各種運動廣告的車子在城中飛馳的場景。
自駕小貼士
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中國的長壽文化源遠流長,如果將全國長壽之鄉做個排名,那么接下來這一段上的巴馬、東蘭都得居于前十。這段路上,既可遇見簡單樸素的田園生活,也可以到當地農家樂,品嘗到地道的農家飯菜,與村中百歲老人聊聊長壽的秘密。
身為世界五大長壽鄉之一,巴馬在長壽這條路上一直奔跑,村中百歲老人分布比例曾穩居世界首位,連那礦泉水都要以長壽為賣點。
每年數以十萬計的外地人會如候鳥一般,通過各種方式來到巴馬,不為別的,就為了一個“養”字,養病、養老、養生、養胎等等。
百魔洞和百鳥巖是巴馬喀斯特溶洞景觀的代表,如果游完三門海和水晶宮仍意猶未盡,可再去此兩處游玩一番。
東蘭與巴馬一樣,都是長壽之鄉,其百歲老人更是巴馬的兩倍。當然,比起長壽的名片,東蘭更注重紅色資源的開發。
如果你跟當地人提“拔哥”,就會聽到他們毫不猶豫細數這個人的一點一滴。
被東蘭群眾親切稱呼“拔哥”的人,名為韋拔群。與毛澤東、彭湃同列中國早期農民運動三大領袖,為百色起義、右江革命根據地領導者之一。
在韋拔群紀念館,可以詳細了解到他的生平。紀念館為09年所建,曾因時值韋拔群誕辰115周年而建成,被有些人質疑政績工程。
但對這樣一個可以為革命奉獻自己乃至全家17口人性命的人,弄一個紀念館其實并不過分。
長壽的秘密
自駕小貼士
這一段上,最大的亮點是荔波小七孔與沿途的山山水水、少數民族風情,無論是那荔波古鎮,還是萬戶水寨,都值得讓人停留片刻。
荔波小七孔的景色跟名氣一樣出眾,景區內的七孔古橋、各式瀑布、水上森林、臥龍潭令你有一種應接不暇的感覺,再加上鴛鴦湖,“荔波歸來不看水”這句話是一點也不假。
大七孔景區最值得一看的是一處高百余米的“東方凱旋門”,這是一個穿透了的大洞穴形成的天生橋,氣勢宏偉大。
生活在南丹、荔波的白褲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個民族,稱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
對少數民族文化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往瑤山古寨游玩一番。
環江喀斯特風貌一點也不會亞于桂林,且沒有桂林的喧鬧,交通的不便利阻擋了人們的腳步,喜歡安靜之人,可以繞點路去環江,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自駕小貼士
從三都開始,一路往東就是苗族、侗族的聚居區,民俗文化也以苗侗為主,主要以榕江至三江這一段為主,沿途可以嘗試不去走國道,鉆進那些省道、鄉道、村道,大概率會邂逅原汁原味的苗寨、侗寨、風雨橋、鼓樓。
程陽八寨
攝影@梟狼
▼
三江風雨橋
攝影@梟狼
▼
由荔波去往龍勝,一路上都是景觀:三都的丹寨五彩梯田、榕江的車江三寶侗寨、從江西南部的加榜梯田、肇興千戶侗寨、芭沙……當然,著名的從江香豬也不可錯過。
幾乎每一位去龍勝的旅行者,目的地都少不了龍脊梯田。
在龍脊,這一個凝結了勞動人們偉大智慧與自然地貌的藝術品,在注滿水,秧苗尚未長得茁壯的4、5月,就像是一座盛滿水的天空城。
而在稻穗金黃泛香的9月,則猶如一條條金色流蘇掛滿天空,由上至下鳥瞰,一如鍍滿鎏金,金光熠熠的“龍鱗”,有如穿云破霧,綿延不絕的金色蒼龍氣吞山河。
龍勝所主打的龍勝溫泉,既有溫度常年保持在60℃左右的熱泉,也有調節熱泉溫度的冷泉。
其水源位于地下1200米的巖層,泉水自地下涌上,也帶來了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
時間充裕時,不妨找個溫泉泡一泡。
自駕小貼士
制圖@《中國自駕地理》
漓江,北起靈渠口,南至平樂三江口,為桂林山水之魂。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群峰倒影,風光旖旎,宛如一幅完美的中國山水圖,令人驚嘆。韓愈也曾為漓江賦詩:“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每年的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是欣賞海洋鄉銀杏的最佳時期。
區內有一百萬株銀杏樹,分布于田園林間或村舍一旁,最古老的銀杏已有500歲樹齡。
每逢銀杏染黃,海洋鄉總成為熱議的話題,村內的游客絡繹不絕,村民沿街擺攤,好不熱鬧。
值此,微風拂過,落葉繽紛,樹下的游人、攤主,老人和孩子,頓時陷入了金黃的童話世界,更是構成一幅銀杏秋意圖。
自駕小貼士
陽朔,美麗的漓江與溫婉的遇龍河,在這座小城相遇,隨后徐徐穿過這遍布峰林與翠竹的錦繡河山。
如果時間充裕,又在后備箱放了自行車,那不妨來一場騎行,就在陽朔十里畫廊。當然,也可以去鄉間尋覓一些風景小道,來一場小小的探險之旅。
在這些風景里,其實還藏著一個安靜低調的小鄉村,舊縣。
廣西第一古橋仙桂橋,廣西最大單孔石橋遇龍橋,陽朔最圓單孔石橋富里橋,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所建的陽朔縣縣址,都在遇龍河畔的舊縣附近…
這個陽朔的老縣城,現在安靜又低調。
沿著漓江尋覓,沿途村寨各有風景,直到碰見興坪古鎮,以及那一處漓江精華中的精華黃布倒影。
清澈的江水之下,有塊米黃色的大石板,恰似一匹嶄新的黃布鋪設在河床之上,江水邊上,大小不一的山峰沖天而起,精彩而神秘。
乃至被搬上了20元人民幣上,以及中國駐聯合國總部大使館的掛畫里。
黃姚這個廣西最美的古鎮之一,自從宋朝建立以來,就一直非常繁華,千年以來,它似乎就是這樣靜靜地矗立在時光的深處。
古鎮明清古建筑保存有300多幢,8條用青石板砌成完整的石板街,還有亭臺樓閣10多處,寺觀廟祠20多座,特色橋梁11座,楹聯匾額上百副,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
明清建筑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其設計建造匠心獨運,從建筑學上說也是一筆寶貴的遺產。
詩情畫意的黃姚,生動地詮釋著“小橋流水人家”之美,三百年的石板街展現著這座“活著的千年古鎮”。
黃姚古鎮就像一幅水彩畫,在下雨天,打一把油紙傘走在黃姚古鎮的小街上,頗有一番穿越的感覺。
游玩食光·桂西北
[ 高清版手繪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