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GREASE)
DVD時代買過看過,那天看到下載,心中一動,未免懷念起這些那些個事來。于是載下來再看一遍。故事依然了然于胸,歌舞依舊好看好聽。所謂經典,就是不以時間為轉移總是受到大家歡迎的東西吧。JOHN TRAVOLTA一扭一扭的樣子真是太搞笑了。
絕命海拔(EVEREST)
這部電影看什么呢?一群一線二線三線演員打造的風光大片吧!看這電影有兩個樂趣,一個是看我們平時看不到的雪山,二是看演員:“這個臉熟,哎那不是那誰誰誰嗎?又來一個又來一個!”不過由于本片以群戲為主,主角光環不突出,使得大量好演員只是以配角狀態出現,常規交了點公糧就完了,沒有上佳表現。不得不說,在登頂的那幾分鐘里我還是挺激動的,有點熱血沸騰熱淚盈眶的意思,但后邊無休無止的煽情戲直接拉低了格局,使得在面對自然災難時候自保還是互助這種非常具有討論價值的內容淪為爛大街的好萊塢式情感災難片。最好玩的是,這種災難片都有特定模式,大概是腦子里的固定套路吧,看了十五分鐘之后我就基本把誰會活誰會死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反正給鏡頭多介紹詳細的就死,一晃而過的打醬油就活。不過那老頭活了下來倒真是出乎我意料的。
作為風光大片,這電影值得去IMAX體驗一番,很爽。
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
電影史上一直能被人提起的電影之一,以至于后來有類似于這種同一個時間跨度內不斷循環的故事,都會拿來與其作比較。我們大多數人,其實一直在重復著土撥鼠日一般的生活,日復一日。電影的重點在于,我們是否可以嘗試著改變,嘗試去接觸一些新的事物,從而激發對生活的熱情。我很好奇男主角實際上重復了多少個日子的人生,大概要數以萬計了吧?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不必擔心錢花光了明天怎么辦,不必擔心還有這種事那種事來不及完成,因為反正時間不會走遠。如果真的發生,最起碼我可以把我書架上那些書都讀完了。
陰兒房3(INSIDIOUS: CHAPTER 3)
好萊塢近年來有幾個牛人,擅于以小成本電影博取大票房,然后別人靠著這個系列還能吃好幾年老本,溫子仁就是其中佼佼者。《INSIDIOUS》系列拍到第三部,又習慣性的走前傳的路子,顯然是狗尾續貂之作,靠一驚一乍來嚇唬人,內容已經是空洞無物了。
黑郁金香(LA TULIPE NOIRE)
在我們年輕時候很迷戀的一部電影,ALAIN DELON在這部電影里讓我們重溫了《ZORRO》中的魅力(雖然其實本片拍攝于1964年,而佐羅是攝于1975年,但國內是后者先引進。)類似的扮相,甚至還有類似的人物關系。其中瀟灑的動作設計讓我們都有模仿的沖動。重溫一遍,還必須得聽上譯配音的版本,其實是重溫當年的自我。
警察結婚記&警察巡邏記(LE GENDARME SE MARIE &LE GENDARME EN BALADE)
警察系列喜劇電影其中兩部,法國喜劇電影大師LOUIS DE FUNèS經典作品,當然我們對他更熟悉的是《LA GRANDE VADROUILL》(虎口脫險)。這種打打鬧鬧,近似于無厘頭的喜劇,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后來的一幫子喜劇明星。
愛德華大夫(SPELLBOUND)
那一年,GREGORY PECK尚未成名,但HITCHCOCK手下,豈有弱兵?就好像HITCHCOCK名下也從無爛片一樣。
一直覺得FREUD和HITCHCOCK很般配,本片就是全部以FREUD理論為基礎而打造的作品。在有夯實的理論基礎之后,故事的結構分外勾人心弦。而尋找HITCHCOCK則是他每部電影的隱藏樂趣之一。
小男孩(LITTLE BOY)
從一個美國男孩的角度來反思戰爭的電影。原來美帝當年也有跟我天朝一般的糞青,對小鬼子無差別攻擊。話說回來,哪兒的人不是人呢?是人總都有幾個拎不清的。本片的巧妙出是將主角與原子彈的字號結合在一起,表達了一種只需要有信念,就沒有什么不可能的思想。川田博之終于演了一回正面人物,不容易啊!
兇兆3(OMEN III: THE FINAL CONFLICT)
作為可以載入史冊的恐怖電影,我斷斷續續的看了前兩部,卻一直沒有機會看第三部。如果說第一部是一個經典的話,第二部則只是重復第一部的故事,而第三部則完全是為了將故事畫上一個句號罷了。過多的宗教蘊意和太多的心理伏筆讓本片大部分都充滿了一種自戀情結。幸虧還有少部分的爆發卻依舊能讓本片可看性保持在較高水準。
深夜食堂
我看過漫畫,卻沒有看過電視劇。但從原作的氣息就能感受到,美食絕對不是本片的主角,重要的還是那種生活的態度。無論是人妖,黑幫老大,警察,還是無處可去的少女,他們在刀疤老板的小店里,都表現出最真實的一面。我一直覺得老板是個有故事的人,不會如此簡單。順便說說,很喜歡這種日系暖風。
完美音調2(PITCH PERFECT 2)
遠沒有達到前作的高度,又一部狗尾續貂之作。牽強的情節使得所有的努力都化為飛灰,唯一可看的不過是那些歌舞而已。但作為點綴的互黑二人組倒是帶來不少笑料,比一本正經的主角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