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12/03/2018
今兒眼見著下班后沒啥耽誤的事,立馬喊丫頭準備著,晚上去靖江吃河豚啦!
每年這個季節,必須去一次,說專業點,就是打個牙祭。
雖然在比較過長江下游十來個城市的百多家店之后還是選定靖江南苑賓館的菊黃公河豚作為每年春季解饞的標配,但每次大張旗鼓,呼朋喚友跑去想共享美味的時候,總會有那么點不盡如人意地方。
所以這次,干脆還是人少一點,偷偷的去,打槍的不要。除了我和丫頭,再叫了個小峰,反正兩個人也是兩條,三個人也是兩條。這兒吧,一鍋燒出來就是兩條最合適,三條還勉強,你要一口氣點四五六條,那是非出毛病不可!
也怪我沒仔細查驗活河豚,其中一條有點問題了,魚白微腥不嫩,魚肉略老,另一條就是演繹的相當精彩。但總的來說都還不錯,連秧草都撈光,最后要兩碗米飯來拌魚汁,恨不能連盤子舔下去。
說起來也是每年來吃的了,怎么就是吃不厭的放不下,時候到了就起癮。
周二 13/03/2018
常委聚,這回厲害了,安娜從西班牙人肉背回各種火腿,還有著名的海鮮飯——洋鬼子的方便餐居然會帶一口鍋一起賣!打開來發現海鮮飯居然只有飯沒有海鮮!讓還在家跟兒子鬧騰的龍大帶點海鮮過來,他就買了兩大包蛤蜊,一起扔下去燒,這東西也是頭回做,也沒嘗過在西班牙么,到底應該燒到怎么個程度,所以也就瞎做做。蛤蜊下鍋吐水,吐的都是海水,于是一鍋飯咸死了。蛤蜊放多了的緣故。
我最后剩下的火腿肘子,加了些五花肉和筍,理所當然做了個腌篤鮮,菜莧撕了皮腌著吃了,A妹帶來個羊腿烤著吃,又炒了個菜莧和油燜筍——我是覺著應該叫紅燒筍。這就是預先沒溝通好的緣故,材料都重復了。丫頭又腌了個萵筍吃。
周三 14/03/2018
前天常委聚丫頭買菜時候,送了一把蔥——不是小香蔥,略大,又不是大蔥,說來慚愧,吃了這么些年的蔥,始終不知道這種該怎么稱呼,賣菜的似乎也不講究區分這種蔥或者小香蔥,反正就說是蔥,進到哪種就哪種,買小菜時候送幾根,你要買么價格也一樣,好奇問問,只說是小香蔥長大了……但我們吃到嘴里是知道味道不同的,網上查查么,有說四季蔥的,資訊太亂,不敢確定。好像我小時候小香蔥并不普及,還是這種蔥多一點。所以我也習慣用這種蔥來炒豬肝,因為小時候吃慣的味道。
春肝夏肺,正是吃肝好季節,雖然現在都說內臟要少吃,特別肝這種毒素聚集的東西。不過看到了四季蔥,就想起蔥爆豬肝。
蔬菜在草頭和韭菜之間很是猶豫了一下,不過草頭大概也快不能吃了吧?那就抓緊再來一頓。湯依舊是犯難,菜場里兜了好幾圈,被賣魚大叔喊的新鮮鰱魚頭吸引,最終決定就魚頭豆腐湯吧。
但今天似乎做菜不在狀態,三個菜都做得不咋滴,味道偏重是一個,還有就是沒感覺,沒有做菜的感覺,所以吃起來也就沒有了美味的感覺。
周四 15/03/2018
315消費者權益日,當然要吃得靠譜,不能弄虛作假。
做菜也能弄虛作假?是啊!自古就有什么素雞素鴨素肉,給茹素的人解饞。但我覺著吧,你一個只是愛吃素菜的人吃吃這些也不打緊,如果是一個念佛的人出于不殺生的原因而吃這些素雞素鴨,那么其心也可以誅了。
現在的分子料理,最常見的就是把一種東西偽裝成另外一種東西,但吃上去居然還是原來的味道,給人以驚喜。不過么,大多數打分子料理的店都只是噱頭,唯一的手段就是急速降溫之后粉碎再組合,這種手法單一而無趣,更不能因材施術,噱頭大于實質。
另外么,還有一些“賽**”的菜,就是口味外形相近但實質卻別出蹊徑,賽蟹粉就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道菜了。
在昨天吃完草頭之后,終于輪到韭菜了,“二月韭菜思剪刀”嘛,再加上春螺肉,幾乎搶了小排蘑菇湯的風頭。
周五 16/03/2018
丫頭侄女生日,跑去安定赴壽宴。
周六 17/03/2018
想起這時候蘇州陸稿薦的醬汁肉上市了,就想要去買點吃吃。順便么,同得興的大肉面好久沒去吃,趁這機會去吃一碗吧。而這時候又剛好桂香村的五色大方糕應季。
楓鎮大肉的季節還未到,這時候就普通大肉,白肉紅湯。面略粗了些,湯略差了些,肉略柴了些。難怪進門都沒排隊,難道同得興也要沒落?
中午去青鶴谷吃韓式烤肉,牛雪花確實好吃。
晚飯帶著醬汁肉去媽媽家吃了。
醬汁肉跟烤肉都忘了拍照……難道是因為太好吃?
周日 18/03/2018
早午飯就吃桂香村的五色大方糕,五色是指五種不同的餡,在白色方糕表面呈現五種不同的顏色:芝麻,豆沙,玫瑰,百果,薄荷。
這糕還是出爐當天吃最好,放了一晚有些硬了。
今天是法定的方便面日,中午既然因故沒吃方便面了,那么晚上就必須得補足這一頓。一個韓國火雞面,丫頭說辣來辣來,最近她的吃辣水平是有所下降了。一個是越南帶回來的不知道什么面,海鮮口味。攤了兩張蛋皮,一張給火雞面做蛋包面,一張切切開放海鮮湯面里做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