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課堂
我教你們是一種榮幸,520(班),我愛你,百年難遇的創新班;我希望,許多年以后,你會覺得遇到我教語文,是你們的榮幸。
二、幾個話題
1.關于語文概念。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學,語言和文化,人文性和工具性,聽說讀寫書
2.關于語文學習: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寫作。12字真經:海量閱讀,深度思考,自主寫作。
3.關于語文高考,練字,練思維,少做題,精做題,兩本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必備,學會文字表達,關注全國卷
4.語文教學的形式主義,繁瑣講解,講深講透,滿堂發問,無病呻吟,表面文章,影像情結,板書精巧,盲目抄寫,忽視記誦,千篇一律,缺乏個性。
5.教材問題,必修和必選,校本選修課程
三、我的教學風格(“智慧語文屋”“作文在線”“佳作快遞”《非常老師,非常教學》(陳蘇文))
“非常教學”,學生總結為“九點教學”,即“三多三少三不論”。
“三多”:讀書多,學生思考和發言的機會和空間多,作文課多。
“三少”:板書少,作業少,字詞的重復講解少。
“三不論”:不論做題量多少,不論考試后的分數,不論課文的進度。
1.教法不拘一格,重賞析,重品讀。
2.不迷信權威,鼓勵創造閱讀,研究性學習,寫作文學短評
3.作文求快速、求創新、求自由表達,訓練小小說和詩歌創作
四、我的教學設想
1.對新教材(必修上冊)的解讀
今年是新高考背景下第一年使用新教材,由北大中文系教授溫儒敏主編。主題和文體的融合編排,共八個單元,每個單元有學習任務,新教材更重視閱讀和寫作,要落實的學習任務更具體了。
①語文學習的任務更高了。如第一單元是“青春”主題,有詩歌和小說兩種文體,第一次在高中教材提出了“學寫詩歌”的高要求。第三單元“古詩詞”后明確提出了“學寫文學短評”的單元學習任務。靠答題技巧和答題模式學語文的方法,遲早被淘汰。
②語文學習的外延擴大了。本來,語文的外延與生活是相等的。但多年來,理念歸理念,實踐歸實踐,嚴重脫節。新教材第四單元“家鄉文化生活”,重在語文實踐活動:記錄家鄉的人和物,家鄉文化生活現狀調查,參與家鄉文化建設。這樣的活動實踐單元編排在高中語文教材上應該也是第一次。
③整本書閱讀上了單元教學。多年來,語文閱讀書目,有官方的,也有民間的,包括上一輪教材的“名著導讀”,滿天飛,真正落實到位的少,學生求學不讀整本書,成了許多中小學生的普遍現象,倡導歸倡導,推薦歸推薦,照樣是空對空,這次寫進教材,應該成了每個高中生真正必讀的書,人手一冊在讀。關于這本書閱讀,“書韻閑話”昨天推出了【原創】高中新教材必修上冊的“整本書閱讀”,為什么是《鄉土中國》?據了解,還有一本整本書閱讀是《紅樓夢》,應該是在必修教材下冊單元安排。這樣一來,語文的整本書閱讀應該可以落地生花了。
④語文學習的積累也提上了單元教學。第八單元專題“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提倡語文的學習從詞語的積累開始,后列了“古詩詞誦讀”附錄,有四首古詩導引。當然這只是一個方法示例和引子,要真正落實還有很大的學習空間。
2.語文視野的開拓
①讀書筆記本,可摘抄,可書本圈點,早讀(單周一)名著名篇,時文選萃
②日記,隨筆,書寫靈性,形成習慣,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兩周一檢查(雙周一)
③有益于語言和思想的書報《散文》《語文報》《雜文報》,閱讀文史哲等方面的書。我列參讀書目 ,讀書和寫作,少做同步訓練。我推薦的書目(“書韻閑話”公眾號)
④《鄉土中國》學習交流活動(整本書閱讀課)
⑤練字,行楷(每天一頁,陶冶性情,人文素養,應試本領)
3.新高考的改革
以真正提高語文能力為目的,積累、閱讀、寫作(積累,思維,表達)
五、作業
預習課文。讀背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