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岳飛即滿江紅,滿江紅即岳飛


岳飛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是我國萬民敬仰、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他文武兼資,不但英勇善戰,而且所寫“札、奏、檄、表”等文字,其文采堪與諸葛亮的《出師表》媲美;又兼工詩詞。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寫懷》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

詞中表達了作者抗金救國的堅定意志和必勝的信念,體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洋溢著愛國主義的激情。岳飛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尤其是在國難當頭時,無數仁人志士以岳飛為楷模,學習他精忠報國的愛國思想和精神,為抵御外侮,打擊侵略者,義無返顧,紛紛投入到抗敵救國的洪流中,所以孫中山先生把岳飛精神比作“民族魂”。

但從上世紀卅年代,余嘉錫教授在《四庫提要辯證》二十三卷中,對岳飛詞作《滿江紅·寫懷》提出質疑之后,不斷有大陸和臺灣的學者贊同余教授觀點,并追加新的論據;又有專研宋遼金史的歷史學家鄧廣銘等人對余嘉錫等人的質疑進行辨析,主張:“岳飛即滿江紅、滿江紅即岳飛”。這兩種觀點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我們認為由于以下原因,這個爭論應該畫上句號。

一、據河南浚縣的縣志記載,湯陰庠生王熙于天順二年(明)(1458年)書寫《滿江紅》并刻石立于岳王廟之事

石碑上面寫著“右《滿江紅》詞乃宋少保岳鄂武穆王作”。這說明岳飛《滿江紅》詞的出現要早于余嘉錫所說的明朝弘治年間(1488-1505年)。湯陰的廟落成后,湯陰縣學諭袁純又編輯了《精忠錄》一書,記載建廟的經過,并選錄了岳飛的部分詩文,其中就有這首《滿江紅》。該書編成于景泰二、三年間(1451-1452),比徐階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所編輯的《岳武穆遺文集》之刊行早了八十多年。可見岳飛的《滿江紅》詞應當在明朝的早期就出現了。這個時期也早于王越抗擊韃靼的時期(1498年),所以《滿江紅·寫懷》不可能是王越及其同僚所作。

二、1995年,陳非先生展示了有關岳飛《滿江紅》詞的新發現。

1986年在浙西江山縣發現的《須江郎祝氏家譜》其卷十四之《詩詞歌賦》集中載有岳飛于紹興三年(1133年)贈抗戰派大制參祝允哲的《滿江紅》詞及祝允哲的和詞。岳飛詞題為:

《滿江紅·與祝允哲述懷》

怒發沖冠,想當日,身親行列。實能是,南征北戰,軍聲激烈。百里河山歸掌握,一統士卒搗巢穴。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勵臣節。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金城門闕。本欲饑餐胡虜肉,常懷渴飲匈奴血,偕君行,依舊奠家邦,解郁結。

祝允哲和詞題為:

《滿江紅·和岳元帥述懷》

仗爾雄威,鼓勁氣,震驚胡羯。披金甲,鷹虎奮,耿忠炳節。王國城中迎二帝,雁門關外捉金兀。恨我生,手無縛雞力,徒勞說。

傷往事,心難歇;念異日,情應竭。握神矛闖入,賀蘭山窟。萬世功名歸河漢,半世心志付云月。望將軍,掃蕩登金鑾,朝天闕。

這兩首原汁原味的《滿江紅》的發現無疑可以作為《滿江紅·寫懷》是岳飛所寫之鐵證。然而如果你瀏覽網上,發現現在還有不少的文章仍認為岳飛《滿江紅·寫懷》是偽作或托名之作。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認為這是因為這些同志對上述論據[即:①湯陰庠生王熙于明天順二年(1458年)書寫《滿江紅》并刻石立于岳王廟;②湯陰縣學諭在明景泰二、三年(1451-1452)編輯《精忠錄》,并選錄岳飛部分詩詞,其中包括《滿江紅·寫懷》;③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做《滿江紅與祝允哲述懷》及祝允哲和詞]不甚了解或者心存疑惑,另外對余嘉錫等人提出的下述幾個論點:①《滿江紅·寫懷》一詞在宋元著述中未見、《岳家集》未收,卻到明朝突然出現;②《滿江紅·寫懷》與岳飛詞《小重山》風格迥異;③“賀蘭山”與“黃龍府”方向乘背覺得“很有道理”的緣故。但是我們認為只要你博覽群書,多讀些唐詩宋詞,多研究中國古代史,特別是宋史、元史,再用心揣摩,好多疑問便可一一破解。

我們不是學者,更不是專家,我們只是中國古典詩詞的愛好者。我們想有針對性地談談自己的觀點,與認為岳飛詞《滿江紅·寫懷》是偽作或托名之作的朋友們切磋。

辨析一:岳飛詞《滿江紅·寫懷》出現在明朝早期合情合理。

岳飛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將,為什么他的《滿江紅·寫懷》不見于宋元人的著述,而會出現在明代?

明朝于1368年建國,于1644年滅亡,共277年。河南湯陰庠生王熙于1458年書寫《滿江紅·寫懷》并刻石立于岳王廟,這是明朝建國90年發生的事。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在1458年之前,在社會上已經傳誦這篇《滿江紅》詞了。所以我們認為岳飛的《滿江紅·寫懷》應該出現在明朝的早期。

那么這首詞為什么沒出現在南宋時期?眾所周知,岳飛及長子岳云、部將張憲于1142年1月27日被秦檜以“謀反罪”殺害。其家被抄。其妻李娃攜次子岳雷(13歲)、三子岳霖(12歲)、四子岳震(7歲)、五子岳霆(3歲)被流放到廣南。由此可見,岳飛的家屬根本無力保存岳飛的書札詩詞。如果有幸存的文字也一定在未被連累到的朋友處,或者留在一些朋友的記憶中。

1162年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昭雪,1179年被追謚武穆。岳飛既已平反,好象岳飛詞《滿江紅·寫懷》應當能重見天日了,其實不然。因為南宋朝廷給岳飛平的是“謀反罪”,這只能說明岳飛是南宋朝廷的忠臣,并不能說明南宋朝廷要奮起抗金,收復中原,因為此時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仍生活在“紹興和議”之軛下。“紹興和議”規定由宋向金稱臣;將淮河以北土地劃歸金國,并每年向金進貢銀、絹各25萬兩、匹。可見金國是“君”,南宋是“臣”。更何況南宋官場一直是主和派把持朝政,對主張抗金的主戰派進行排擠、打擊、陷害,那么寫有“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滿江紅·寫懷》的詞敢公開拿出來示人嗎?顯然不能。所以岳霖、岳珂父子搜集不到這首詞也不足為怪了。

到了元朝,統治者變成了蒙古族。歷朝歷代處于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斷擾邊。他們搶財物、擄婦女,被漢族稱為“胡虜”。那么在元代寫有“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滿江紅·寫懷》能出現嗎?顯然不能。   在清朝,滿族統治者的統治地位鞏固后,對漢族知識分子相對重視,然而就文人隨意的一句話:“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就招致殺身之禍。在元朝,知識分子地位極低,被排在娼妓之后,乞丐之前的第九等。其實乞丐無人理睬,言行相對自由,而統治階級的雙眼卻緊緊盯著這地位極低的“老九”。請問,哪個知識分子敢將慷慨激昂、氣吞胡虜的岳飛詞《滿江紅·寫懷》收入到自己的著述之中?

元朝末年,朱元璋率兵起義,做到了“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所以岳飛的抗金名篇《滿江紅·寫懷》到明朝出現是再正常不過了。

辨析二:同一個詞人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者比比皆是。

岳飛《滿江紅·寫懷》與岳飛詞《小重山》風格不同,不能做為岳飛詞《滿江紅》是偽作或托名之作的證據。

首先我們來重溫一下這兩首詞。

《滿江紅·寫懷》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一對比,我們就發現這兩首詞風格不同。《滿江紅》慷慨激昂、氣壯山河、昂揚向上,而《小重山》則格調低沉、凄婉惆悵。但是不能因此斷定這兩首詞不是一人所作。因為我們隨便翻翻宋詞就可以找出許多這樣的例子來。

例如北宋時期的大詞人蘇軾就是豪放派的創始人。我們取他的兩首詞對比如下: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江城子》

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對比這兩首詞,風格迥異。《念奴嬌》氣勢雄渾、境界闊大、詞風豪放。讀后使人豪情頓生,而《江城子》則婉轉低徊、哀痛凄涼。讀后令人長吁短嘆。

再如,南宋時期的辛棄疾是繼蘇軾之后豪放詞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詞大部分是“撫時感事之作”,表達了當時人民要求祖國統一的愿望,但他也有極具浪漫色彩的詞作。我們舉兩首詞作一對比。

《破陣子》

為陳同省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丑奴兒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

千峰云起,驟雨一霎兒價。更遠樹斜陽,風景怎生圖畫?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灑。野鳥飛來,又是一般閑暇。卻怪白鷗,覷著人欲下未下。舊盟都在,新來莫是,別有說話?

對比這兩首詞,《破陣子》是金戈鐵馬、威風凜凜的英雄詞,讀后令人倍受鼓舞;而《丑奴兒近》則格調清新明麗,語言恢諧有趣,讀后令人忍俊不禁。

更有詩詞兼工的南宋大詩人陸游,他的詩詞豪放者有之,激昂慷慨者有之,婉約者有之,飄逸者有之,風格各不相同,不再列舉。

總之,雖然詩(詞)人常偏向某種風格,但由于寫作背景不同,吟誦對象不同,作者心境不同等等,便會寫出風格不同的作品來。據此看來,岳飛詞《滿江紅·寫懷》與《小重山》雖風格不同,卻不能斷定《滿江紅·寫懷》是偽作或托名之作。那么《滿江紅》和《小重山》這兩首詞反映的同是抗金主題,岳飛為什么會寫出這樣風格大不相同的詞來?我們在后面附一中將再作分析。

辨析三:南宋詞人用“西北”或宋之西北方向的地名、山名來泛指宋金戰場者屢見不鮮。

用一句“踏破賀蘭山缺”無法判定岳飛詞《滿江紅·寫懷》是偽作或托名之作。

有人說,岳飛伐金要直搗的“黃龍府”是在今吉林省境內,而賀蘭山卻在今內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時屬西夏,并非金國土地,因而斷定《滿江紅·寫懷》不是岳飛所作,而是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抗擊韃靼,打了第一個大勝仗后托名之作。

我國地域遼闊,賀蘭山不只一座。如果岳飛所寫“賀蘭山”是岳飛曾經練兵和與金人交戰的河北磁縣的賀蘭山,那么“踏破賀蘭山缺”就是實指,則有了賀蘭山這一句,則《滿江紅·寫懷》一詞的作者非岳飛莫屬了。

然而最大、最高、最險峻、最有名的賀蘭山是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之間,我們姑且認為岳飛詞中的“賀蘭山”就是這座山,那么我們認為這和詞中所說的“胡虜”、“匈奴”一樣都是“泛指”。泛指不可以嗎?讓我們再翻開宋朝名人的詞作探討一下。首先我們看蘇軾的一首詞。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防!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是北宋詞人。他寫的“西北”實指地處宋之西北方向,擾掠北宋的遼和西夏。“天狼”則借指主侵略的兇煞,喻指遼和西夏。

我們再看一下與岳飛處于同一時代的南宋著名詞人陸游(1125-1210)的一首詞。

《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陸游的這首詞回顧了當年馳騁疆場、抗擊金兵的軍旅生活,表達了自己恢復中原的宿愿,又抒發了壯志不得酬的怨恨之情。暗寓著對南宋統治集團一味投降、壓制抗戰的不滿。

詞中“胡”指金;“天山”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它也在宋的西北方向,這里泛指抗金戰場。讀了這篇詞,難道你覺得與岳飛處于同一時代的南宋成就最高的詩人陸游也不懂得地理,因而也犯了方向性的錯誤嗎?難道你用“天山”與“黃龍府”方向的不同去斷定陸游的《訴衷情》一詞也是偽作或托名之作嗎?

這樣的例子還很多。例如:與岳飛處于同一時代的名臣趙鼎在他的《花心動》詞中、詞人張元干在他的《賀新郎》詞中、詩人陸游在他的《夜游宮》詞中以及稍晚于岳飛的南宋詞人辛棄疾在他的《水調歌頭》和《滿江紅》詞中就分別用了“西北”、“樓蘭”、“青海”、“西北”等來泛指宋金戰場。可見南宋詞人用“西北”或宋之西北方向的地名、山名來泛指宋金戰場者屢見不鮮。

我們覺得北宋時期的主要威脅是遼和西夏,因此北宋詞人常用“西北”、“樓蘭”等實指遼和西夏,而南宋詞人也沿襲這一習慣,用“西北”、“樓蘭”、“天山”等代指南宋的敵人金國女真人。那么岳飛用宋之西北方向的“賀蘭山”泛指抗金戰場又有何不可呢?

反過來,假設如一些學者所說,《滿江紅·寫懷》是王越或者他的同僚們所做,則又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他們崇拜岳飛,想歌頌岳飛的功績和英雄氣概。那么他們應對岳飛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岳飛的生平事跡作詳細的考證。他們難道不知道岳飛要直搗的“黃龍府”是在宋的東北方向嗎?怎樣糊涂地用了宋之西北方向的“賀蘭山”呢?

第二種情況,是要寫王越在賀蘭山抗擊韃靼,并打了大勝仗的功績。但他們為什么要借用岳飛的名字?為什么要借用岳飛的生平事跡?另外既然是歌頌王越在賀蘭山戰勝韃靼的功績,則“賀蘭山”就是“實指”,那么“靖康恥”就成了“泛指”。然而“靖康恥”是宋朝歷史上特有的歷史災難,是不可以泛指的。至于說用此詞影射明朝的人和事,那純屬無端揣測。請問,你能從《滿江紅·寫懷》的字里行間看出明朝事件的影子嗎?因此,我們認為用“賀蘭山”在宋的西北方向完全不能斷定這首詞是偽作或托名之作。

另外,每個詩詞愛好者都知道,做詩詞不是寫歷史,更不是寫論文。做詩詞常用象征性的語言。文學上象征性的語言要都指實講,那么詩詞歌賦的意境之美、修辭之美、音律之美便會喪失殆盡,那樣做出來的詩詞就味同嚼蠟了!例如,李白有一句詩為:“黃河之水天上來”,如果指實講就應該寫成:“黃河之水從青海巴顏喀拉山南麓來”。大家看這句詩還浪漫嗎?

我們認為只有精忠報國、正氣凜然、文韜武略,曾浴血奮戰在抗金第一線的岳飛,才能寫出這慷慨悲壯、氣吞胡虜的《滿江紅·寫懷》一詞。所以我們贊同鄧廣銘先生的“岳飛即滿江紅,滿江紅即岳飛”的論斷。

三、岳飛詞《滿江紅·寫懷》的簡析與翻譯

(一)時代背景和岳飛生平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人。少家貧好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天生神力。

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應募入伍。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次年把俘獲的徽宗、欽宗挾持北去,太子、公主、六宮妃嬪、皇孫、附馬及一切寶器、圖書盡數北遷。中原國土淪陷,百姓遭受金兵鐵騎的踐踏和蹂躪,民不聊生。正像岳飛詞《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中說的,“民安在,填溝壑”。

岳飛于1126年正式在軍隊中參加對金兵作戰。建炎二年(1128年)成為著名將領(宗澤部下)。

岳飛治軍嚴謹。他率領的岳家軍軍紀嚴明戰斗力強,在抗金戰斗中百戰百勝、戰功赫赫。敵人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率軍收復陷于偽齊政權的襄陽六郡。岳飛因功升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被封為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1136年)由宰相張浚兼任都督諸路軍馬事,于平江府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北伐中原。張浚命令岳飛進軍襄陽,做好直搗中原的準備。7月岳家軍誓師北伐。由襄陽北上,11月進抵蔡州,已逼汴京,然因糧草不濟,不得不退師鄂州。岳家軍功虧一簣!1137年春岳飛上一道《乞出師札》陳述自己恢復中原的計劃。

紹興八年(1138年)高宗重用秦檜,與金達成和議。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術發動政變,廢除對宋和議,南侵。岳飛率軍北上,大破金兀術鐵浮屠、拐子馬。當岳家軍先鋒已達朱仙鎮,完顏兀術已逃出開封之時,岳飛卻在一天之內連接十二道金牌遞發的班師詔。岳飛憤懣泣下曰:“十年之力,廢于一旦!”岳飛只得班師鄂州。金兀術回到開封,又攻取了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岳飛在班師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嘆:“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1141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重提議和,條件是必殺岳飛而和議可成。1141年正月,完顏兀術再度領軍南下,2月岳飛領兵第三次馳援淮西,這也是他最后一次參加抗金斗爭。

1141年4月,岳飛等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因岳飛反對議和,受到秦檜黨羽彈劾,被罷樞密副使,充“萬壽觀使”閑職,飛自請回江州賦閑。

秦檜黨羽捏造岳飛部將張憲謀反,繼而牽連岳飛。1141年10月(陰歷)岳飛被誣入大理寺獄。但他鐵骨錚錚,在供狀上僅寫了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表現出他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達命令,賜死岳飛。將星殞落!

(二)岳飛詞《滿江紅·寫懷》簡析

我們認為岳飛的詞作《滿江紅·寫懷》是在紹興六年秋至紹興七年期間寫的(1136—1137)理由如下:

1、紹興六年七月岳飛誓師北伐。期間宰相張浚曾命令岳飛進軍襄陽,做好直搗中原的準備。因而此時岳家軍北上抗敵的志氣異常高漲。紹興六年八月,岳家軍從襄陽北上,陸續收復了一些州縣,十一月進抵蔡州,已近汴京,大有一舉收復中原,直搗黃龍之勢。然而終因糧草不濟,不得不退師鄂州。岳家軍坐失良機,功虧一簣,岳飛壯志未酬,便以滿腔的忠憤寫出了這首詞。

該詞的開篇詞為“怒發沖冠”。這是因為作者在瀟瀟雨歇之時,登高望遠,仿佛看到了被金國占領的中原大地,仿佛看到了在金兵鐵蹄之下過著悲慘生活的中原百姓,又想到被擄至北國的徽欽二帝,禁不住怒發沖冠,仰天長嘯,激烈的恢復中原的壯志在心中翻動著。

2、岳飛在紹興六年十一月因糧草不濟,退師鄂州后,次年春曾上書高宗。我們節選一段。

《乞出師札》

臣伏。自國家變故以來,起于白屋,實懷捐軀報國、復讎雪恥之心,幸社稷威靈,前后粗立薄效,而陛下錄臣微勞,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數視二府。又增重使名,宣撫諸路。臣一介賤微,寵榮超躐,有 涯分。今者,又蒙益臣軍馬,使濟恢圖。……

從這段文字看,紹興六年左右,岳飛很受朝廷重視,“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數視二府”。功名可謂大矣。身被殊榮,岳飛深感責任之重大,于是一心要報效朝廷。要挽狂瀾于既倒,解民眾于倒懸,要恢復中原,要迎回二圣,洗雪國恥,于是岳飛寫下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詩句。意思是我三十多歲時得到太重的功名,但我對功名并不看重,我的志向是馳騁疆場,伴著云和月,轉戰八千里,驅逐胡虜,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當然,要實現我的理想還需要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所以我決不能虛度年華,等到白了少年頭時,再空自嗟嘆!

3、在詞的下闋里有兩句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這兩句詞,一方面說明作者對敵人極端地仇視,恨不得吃敵人的肉,喝敵人的血。這也與上闋的“怒發沖冠”、“仰天長嘯”相呼應;另一方面表達了作者抗金救國的堅定意志和必勝信念。“壯志”表示了氣概的昂揚,“笑談”表示了一定能戰勝敵人的信心。為什么會這樣呢?前面已經說過,在紹興六至七年期間,岳飛很受朝廷重視。例如高宗對紹興七年岳飛寫的《乞出師札》的批答云:“覽。奏事理明甚。有臣如此,顧復何憂!進止之機,朕不中制……”可見當時高宗對岳飛的信任和支持。我們都知道,朝廷的信任和支持是軍隊克敵制勝的必要條件。有了朝廷的信任和支持,岳飛信心十足,他認為他再次率軍出師,一定能夠取得勝利,于是他又用“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詞句結尾。

簡言之,《滿江紅·寫懷》是在下述條件下寫成的:

1、時代背景是山河破碎,生靈涂炭,靖康恥未雪;

2、身被殊榮,深感責任之重大,思捐軀報國、復仇雪恥,收拾舊山河,解民之倒懸;

3、深得朝廷的信任與支持,堅定了抗金救國的信念,建立了再戰必勝的信心。

紹興六至七年期間,上述條件具備,因而我們認為這首詞應寫在此期間。

(三)譯文

風停雨住。我憑欄遠望,仿佛看到了被金國占領的中原大地,仿佛看到了在金兵鐵蹄之下過著悲慘生活的中原百姓,又連想到被擄至北國的徽、欽二帝,我憤怒得頭發都直豎起來,禁不住仰天長嘯,激烈的恢復中原的壯志在心中翻動著。

我卅歲出頭,已經建節封侯,但我對所取得的功名并不看重,因為我的志向是馳騁疆場,伴著云和月,轉戰八千里,驅逐胡虜,恢復中原。然而我深知要實現我的志向還需要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所以我決不能虛度年華,等到白了少年頭時,空自嗟嘆!我也希望矢志抗金的中華熱血男兒,要奮發向上,勇往直前,抗擊侵略者,為國建功。

靖康年間,金兵攻陷汴京,擄走徽、欽二帝,這奇恥大辱至今還未消雪;作為臣子未能為國雪恥之恨,何時才能熄滅?我要駕著戰車,從山之缺口處,長驅直入,踏破賀蘭山,把敵人全殲!(或譯為:我要駕著戰車,踏平賀蘭山,把敵人全殲!)

滿腔的怒火,使我恨不得立壯志,餓了吃敵人的肉,渴了一邊談笑,一邊喝敵人的血。勝利一定屬于我們!讓我們從頭干起,收復祖國被敵人占領的舊有山河,再進宮向皇帝朝賀。

附一: 岳飛詞《小重山》的寫作背景

我們認為岳飛詞《小重山》是在紹興十年秋至紹興十一年秋(1140-1141)期間寫的。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術南侵,岳飛揮師北上。六月,大破金兀術鐵浮屠、拐子馬,金兵全線崩潰,兀術準備渡河北遁。七月,大軍先鋒已達朱仙鎮,完顏兀術已逃出開封之時,岳飛卻在一天之內連接十二道金牌遞發的班師詔。岳飛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憤懣泣下:“十年之力,廢于一旦!”然而君命難違,岳飛只得班師退回鄂州。兀術回到開封,又攻取了被宋軍收復的河南地區。岳飛在班師途中得到噩耗,不由得仰天悲嘆:“所得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回師后,岳飛不再慷慨陳詞,要求回家養老,高宗不許。紹興十一年正月(1141年)完顏兀術再度南侵,岳飛第三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參與抗金斗爭。之后宋金再提議和。

1141年4月,岳飛、韓世忠等被調離軍隊,到臨安樞密院供職。由于岳飛反對議和,繼遭秦檜黨羽彈劾,結果岳飛被罷樞密副使,充“萬壽觀使”閑職。岳飛自請回江州賦閑。

此期間的岳飛已知道宋中興無望,中原國土難復。“和議”已成定局。他的堅持抗戰、反對議和的聲音已無人再聽,他報仇雪恥、恢復中原的宏圖大志也成了泡影。在絕望、萬念俱灰的心境下,寫下了這凄婉惆悵的詞《小重山》。

是啊!那馳騁疆場、報仇雪恥、恢復中原的宏愿像夢一樣破滅了!在這議和聲浪甚囂塵上之時,我的抗戰主張又有誰肯聽呢?

試問在這樣的背景下,心灰意冷的岳飛還能寫出氣壯山河、激越豪邁、昂揚向上的《滿江紅·寫懷》嗎?我們想,此時的岳飛寫出的一定是格調低徊、凄婉悲涼的詞《小重山》,這才正常。所以不能因這二首詞(滿江紅和小重山)格調不同,就盲目地判斷《滿江紅·寫懷》是偽作或托名之作。

附二: 附岳飛詩一首,可以幫助我們準確解讀《滿江紅·寫懷》。

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直節報君讎。

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文/張惠蘭 王祖舜 劉早興(《文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博雅語文丨在詩詞吟誦中體會岳飛的鐵血丹心
《滿江紅》作者是不是岳飛?
李莊臨 毛永國:岳飛《滿江紅·寫懷》新證
岳飛的《滿江紅》是英雄戰歌還是高超偽作?
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審美賞析 (修改稿)
從藝術結構的角度淺析岳飛《滿江紅》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雅县| 天镇县| 从化市| 土默特右旗| 镇宁| 博白县| 亚东县| 文安县| 洪江市| 华坪县| 合山市| 张家界市| 永修县| 万源市| 新巴尔虎右旗| 新巴尔虎左旗| 太谷县| 江源县| 洛宁县| 大石桥市| 孝感市| 廊坊市| 兴文县| 修武县| 九龙城区| 阳泉市| 松阳县| 通河县| 万源市| 上蔡县| 江阴市| 吴江市| 朔州市| 防城港市| 新野县| 吉水县| 宝鸡市| 上饶县| 安图县| 望奎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