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身體已經是不堪重負了,又聽說東吳進攻失敗,曹軍將有更多的力量對付蜀軍,憤怒交加,使得自己的身體更加惡化。于是諸葛亮點起七星續命燈,想要多活幾年,為蜀漢多盡一份力。然而就在最后一日,最關鍵的時刻,魏延故意踢熄了七星燈的主燈,使得諸葛亮功虧一簣,不能成功續命,當時姜維立刻就想拔劍斬殺魏延,但卻被諸葛亮給阻止了,這是為何呢?
魏延故意踢滅七星燈
當時諸葛亮設置了七星續命等,命令其他人不許進入大帳。前六天平穩渡過,諸葛亮心中也暗自竊喜。而魏軍的司馬懿夜觀星象,也發現了事情的不對勁,于是他命夏侯霸領軍襲擾蜀軍,探探虛實。如果蜀軍不出,那么就說明諸葛亮將命不久矣,司馬懿可引大軍進攻,如果蜀軍直接出戰,則說明諸葛亮無礙,司馬懿應當繼續堅守不出。夏侯霸領軍前來襲擾,魏延急忙去將軍情稟告給諸葛亮,而由于他來得太急,直接就把諸葛亮的主燈給踢熄滅了。
演義原文:姜維入帳,正見孔明披發仗劍,踏罡步斗,壓鎮將星。忽聽得寨外吶喊,方欲令人出問,魏延飛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腳步急,竟將主燈撲滅??酌鳁墑Χ鴩@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隅也!”魏延惶恐,伏地請罪;姜維忿怒,拔劍欲殺魏延。
從這里看,似乎魏延是無意中犯的錯,很多人也是認為魏延是無辜的,然而事情真的如此嗎?
事實上,我們把前后文仔細思索一遍,就能發現,魏延是故意這么干的!原因有二。
一、諸葛亮在設置七星續命燈的時候,就已經交代過了,讓姜維引甲士四十九人,環繞帳外,并且命令閑雜人等,都不準進入大帳。凡一應需用之物,都只讓二小童搬運。諸葛亮這道命令一下,就意味著只有四個人可以進入諸葛亮的大帳,其他人都不被允許。同在蜀軍大帳,那些高級軍事將領會不知道?怎么可能,日常軍務匯報都需要諸葛亮定奪的,他們肯定也是知道中軍大帳發生的變化,只是有諸葛亮的嚴令,姜維的阻攔,所以其他人不能前去。反正也只有七天,大家也都無所謂的。但是魏延明明知道諸葛亮的嚴令,卻還是直接闖入了大帳,使得主燈熄滅,這等心思,諸葛亮姜維都是聰明人,怎么可能不懂?而且就算魏軍來襲,只不過是一千余人,魏延身為軍中第二人,就沒有退敵之策?擺明了就是要來諸葛亮大帳一探究竟,故意踢熄主燈嘛。
二、諸葛亮阻攔姜維斬殺魏延后,轉身就召馬岱前來,囑咐了誅殺魏延的計策。之后又召楊儀前來,說魏延必反,讓他小心魏延,到時候將魏延臨陣斬殺。楊儀和魏延水火不容的關系,諸葛亮是知道的,但是他卻故意將大權交給楊儀,就是要逼反魏延,讓魏延和楊儀大動干戈,然后趁機讓馬岱出其不意的斬殺魏延。從諸葛亮這一系列的安排可以看出,諸葛亮是知道魏延故意踢滅七星燈的,魏延就是想讓諸葛亮死,所以諸葛亮才會在主燈熄滅后,就說魏延有反意,立即安排人手,準備誅殺魏延!
那么既然諸葛亮知道魏延是故意的,為何不直接讓姜維動手,反而是安排了這么復雜的一個局呢?其中也有三個原因。
一、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雖然諸葛亮和姜維都知道魏延是故意這么干的,但是對外卻并不好解釋,很多人不一定會認這個理由。僅僅因為踢滅七星燈就斬殺軍中大將,可能會引起軍心動蕩,所以諸葛亮不能在此時斬殺魏延。而且魏延確實有足夠的理由做解釋,畢竟魏軍來襲,也確實能夠糊弄過去。
二、姜維不一定殺得了魏延。魏延常常被稱作五虎之下第一人,所以在此時的蜀漢,魏延的武力估計能排名第一,姜維雖然武功不錯,卻不一定是魏延的對手。到時候如果真動起手來,逼反了魏延,可能連諸葛亮都要跟著遭殃。
三、魏延軍事能力強。當時的情況是,司馬懿大軍就在對面,給與蜀漢的壓力很大,而此時的蜀軍,除了諸葛亮,軍事能力最強的就是魏延了,如果在蜀軍撤退路線還沒安排好的情況下,就將魏延斬殺,勢必會引起動亂,到時候司馬懿再趁機進兵,蜀軍可能要吃大虧。諸葛亮此時還需要魏延繼續努力作戰,抵擋魏軍。
結語
正是基于以上三點,諸葛亮在明知魏延故意踢滅主燈,要他的性命,卻也不能當場將魏延斬殺,只能通過后續的一通謀劃,最終逼反魏延,斬殺魏延!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