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深圳人被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離去刷屏了。
學生緬懷他,感謝感恩老校長帶給同學們幸福快樂的學生時代。老師紀念他,紀念他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人格影響學校的教育,以及教師的成長進步,工作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
這是一位為所有“實驗人”熟悉并尊敬的老人,他是深圳實驗這個大家庭的老“家長”,他親手帶領深圳實驗學校從呱呱墜地到成長壯大,成就深圳基礎教育的一塊“金字招牌”。
他亦是深圳基礎教育的拓荒牛,在教育試驗田有滋有味地踐行著自己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
他也是一位老人。從事了一輩子教育工作,他有些累了,他需要休息。
冥冥之中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在教師節到來的前一天,今天早晨6時,老人在深圳因病離開了我們,享年75歲。
讓我們記住他的名字。他的名字注定要寫進深圳的歷史,深圳教育的歷史。他叫金式如。
年屆不惑 南下深圳“創業”
在深圳教育史上,一手創辦深圳實驗學校的金式如,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無法避開的人物。
他已退休多年,也淡出教育圈多年。不僅當下的中小學生認識他的不多,相信就是初入教育圈的年輕老師們,對他也不甚熟悉。但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當老校長去世的消息在朋友圈中傳開,人們的緬懷、崇敬之情溢于言表,讓人意外之余更多感動。這,就是精神的力量,榜樣的力量!
金式如是浙江人,生于上海,大學畢業后在上海工作多年。1984年,已年過不惑的金式如毅然南下,出任羅湖區濱河中學副校長。第二年,參與籌建深圳實驗學校,被任命為深圳實驗學校籌備工作組組長。
在2014年07月一次口述史訪談中,金式如講述了來深圳投身教育的前世今生,來龍去脈。從繁華大都市上海,千里迢迢來到當時還是不毛之地百廢待興的特區深圳,他說自己不后悔。
“現在回想起來,這么多年,我對深圳一直都是非常有信心的。從來之初我就堅定了在學校干到底的想法,因為這才是我能做的事情,我愿意做的事情。外面的誘惑再多,只要認清楚自己,心就平靜下來了。如果我當初不來深圳,這份事業照樣要有人來做,這是深圳教育發展的必然。但我可能就失去了這段寶貴的經歷。所以我非常感激改革開放的深圳給了我一個舞臺,讓我施展自己的抱負。”
22年愛校如家 奠定名校基石
深圳實驗學校成立后,金式如先后擔任第一副校長、校長,到2007年退休時,這位深圳實驗學校的創辦者,與其風雨共度22年。
有媒體評價,在深圳,深圳實驗學校之所以得民心,不只是它的高升學率,更多是因為它多種多樣有益于學生健康發展的活動和制度。
而毫無疑問,深圳實驗學校的發展和校長金式如本人緊密相連,這不僅因為他付出了辛勞,更為重要的是,在辦學過程中,他總結了一套實用的辦學理念,正是這些理念指導著深圳實驗學校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成為深圳市最好的學校之一。
金式如也曾經表示,自己職業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在實驗學校實施“以愛國主義為基礎的健全人格教育,培養有科學思想、人文精神的國家未來的主人”的辦學理念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一位在深圳工作多年的資深校長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她就知道金式如的大名。當時有一個來自全國各地五六十名校長組成的培訓班,來深圳學習。“他們當時指定只聽兩個人講課,一個是我,另一個就是金式如。”該校長說,從那時起她就對金式如頗有印象。雖然接觸不多,但金式如的專業和深深的教育情懷,還是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謙謙君子,儒雅睿智,這是晚年金式如留給多數人的印象。但早年創辦實驗學校的時候,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是一位將教育事業看得非常崇高而純粹的人,他自律甚嚴,對身邊人的要求也很高。
這樣一個純粹的人,帶著一顆赤子之心,他的教育理念必然是樸素的,他所創辦的學校必然是立足長遠、穩重大氣的。
金式如說,對學生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搞立竿見影,要重視日常的滋養,使教育能逐步內化為學生內在的、本質的、深層的、穩定的素質。他告誡學生們要愛國,要好好做人,一輩子好好做人。
這些樸素的話語,聽起來是多么的平常!但教育又何須那么多花俏,何須那么多的豪言壯語?
金式如的繼任者曹衍清有一個“毛坯論”,他認為中小學就是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的,他希望孩子們在學校里當一名好學生,走上崗位當一名好員工,走進社會當一名好公民。
這樣的樸素教育思想,與金式如可謂心心相印。而就是這兩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長,奠定了深圳實驗學校騰飛的基礎,立下了百年名校的基石,也成為后來者敬仰、學習的楷模。
當一粒鹽 給人帶來幸福和溫暖
一些熟悉金校長的教育人士介紹,退休后,金式如的身體就不太好。記得實驗學校25周年慶典的時候,金校長獲邀上臺接受獻花。當時分管教育的市委常委李意珍作了一番頗為精彩的現場演講,他特別提到:“剛剛我跟金式如老校長握手的時候,發現他的手很有力。看到老校長身體健康,我很高興。”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四個多月前,深圳實驗幼兒園的老師們還有幸聆聽這位老校長的教誨——受邀而來的金式如,為全體教職員工做了一場關于文化的漫談活動。當時的金式如已非常消瘦、行動不便、滿頭白發。
金式如在實驗幼兒園參加活動
在這次演講中,金式如再次強調他非常重視的“愛國主義”和“以人為本”。他說,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為自己定一個目標,我們應該辦一所文化層次高的幼兒園,用文化做引領,成為一所獨具特色的有底蘊有內涵的高層次幼兒園。
文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愛國主義,二是以人為本的精神。要做到園所風氣良好,環境整潔,師生關系和諧,真正以兒童為中心,才能看得更遠,走的更遠。
演講當天,幼兒園的教師們還給金式如做了一個訪談。老師們說:“這位寬厚溫和的長者,每一次講座,每一次交流,都傳遞給大家溫暖。”
今天上午,金式如老校長仙逝的消息在朋友圈傳開后,許許多多與他打過交道的人留言哀悼。有人說他2009年給名班主任講課,當時身體已不太好,但親手在小本子上寫了講稿,“他是真愛教育、愛實驗學校,就是為教育、為學校而生”。
一位采訪過金式如的記者說,5年前,他還是一名新聞新兵,有幸跟隨領導一起采訪金校長,其時金校長雖身體大不如以前,但依然精神矍鑠,說話鏗鏘有力,2個多小時的采訪未見疲態。
“我覺得圣經中有一句話說金校長比較合適:‘你要做世上的鹽’比‘你要做世上的光’更好,因為光還為自己留下了行跡,而鹽卻將自己消融到人們的幸福中去了。我覺得金校長就是這樣的一粒鹽。”
金式如
浙江鎮海人,1943年生于上海,1964年畢業于上海師范學院物理系,歷任上海市閘北區中學教員、教導主任、副校長。1984年應聘來深工作,任濱河中學副校長,1985年參與籌建深圳實驗學校,被任命為深圳實驗學校籌備工作組組長。深圳實驗學校成立后,先后擔任第一副校長、校長,還當選為市政協第二、三屆常委。2007年退休。曾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全國優秀校長,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
金式語錄:
1、學生老是在教室里讀書,學校就沒有生氣,久靜要動,久動要靜,我們不能把教育搞片面化了,認為抓教學就是做作業、上課、考試。其實學科教學和各種活動都是教學,應該兩手抓,只不過要使課堂教育這一手先硬起來,使學生課堂上可以解決問題,這樣與活動課程就不會產生沖突。
2、我以自己的人格影響學校的教育,以及教師和學生的成長進步。
3、崇高的愛國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反映了一個人的人格品位。
4、你們要好好做人,要一輩子好好做人。
5、對學生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搞立竿見影,要重視日常的滋養,使教育能逐步內化為學生內在的、本質的、深層的、穩定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