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基礎教育系統中大名鼎鼎的荔園小學要辦教育集團了!今日舉行的2018年福田區教育工作會上透露了這一消息。此外,福田今年還將完成新建學校2所,改擴建學校2所,增加學位4200個,并將成立福田外國語學校聯盟,將新開辦的安托山小學納入紅嶺管理體系,多舉措精準提升城中村學校品質,等等。
過去一年,碩果累累;新的一年,砥礪奮進。正如福田區區長高圣元所說,2017年福田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進步。完成了4所新建及改擴建學校項目,完成率133%,新增學位比原計劃增加1350個。首創教師編制“三核兩用”預核使用機制,有效破解教師人手不足難題。教學質量穩步提升,高考重點上線率同比增加19%,等等。新的一年,福田教育要樹立黨管教育新標桿,樹立首善教育新標桿,樹立教育改革新標桿,樹立廉潔教育新標桿。
與會的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范坤也表示,福田是深圳教育的重鎮,深圳教育的大區,也是深圳教育發展的一個高地。福田區有許多改革和發展的做法,已經走在全市的前列,許多改革項目全國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那么,在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重大節點,作為深圳中心城區的福田區,如何在教育改革發展上進一步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打造“首善之區,首善教育”?今日公布的福田教育2018年工作計劃,從多個方面給出答案。師說君從中摘錄部分家長最為關注的要點,予以呈現。
學位建設
新建成學校2所,改擴建2所
學位建設是當前基礎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據介紹,2018年是“龍寶寶”扎堆上小學,學位壓力最大的一年,福田區也不例外。此前福田區教育局已發出學位預警,預計今年公辦小一學位缺口超過6000個。在學位建設方面,今年福田區將完成新建學校2所,改擴建學校2所,增加學位4200個,新開辦幼兒園3所,提供學前教育學位800個;加速推進8所代建制學校建設,爭取2018年全部開工。
“名校”+戰略
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如何確保教育的優質均衡,是擺在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重大課題。近年來,多地通過集團化、聯盟式、結對幫扶等方式,發揮名師名校的輻射帶動作用,力促教育均衡發展。在這方面,福田區亦有諸多探索。
此前,該區已通過成立紅嶺教育集團,打造教科院附屬學校體系等舉措,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尤其是去年8月份福田與大鵬簽署教育合作框架協議,開創深圳教育“跨區合作”行動先河,獲各方點贊。市教育局局長張基宏評價此次教育合作,再次彰顯了兩區使命擔當和在改革創新方面先行先試的特區精神,為全市解決學位緊缺問題提供了一個優秀范例。
新的一年,福田區將進一步突出品牌引領,持續推進集團化辦學。通過實施“名校+”戰略,發揮區內優質教育品牌的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通過新開辦學校、薄弱學校與現有品牌學校進行集團化辦學,促進學校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1、荔園小學成立教育集團
創辦于1981年的荔園小學是深圳傳統名校,后逐漸擴張為南北東西4個校區。2012年,荔園原東西校區獨立成為荔園外國語小學,以外語為特色。而原來的南北校區保持荔園小學校名,并于2015年新增西校區。現在荔園小學有南北西三校區,學生人數近4000人,校長為黎新風。按照計劃,今年福田區將利用荔園小學教育品牌成立教育集團,探索“名校+薄弱學校”發展模式。
2、安托山小學納入紅嶺體系
據介紹,福田區今年將進一步擴大紅嶺教育集團規模,將新開辦的安托山小學納入紅嶺管理體系,探索多元辦學體制。此前媒體報道,安托山小學預計2018年9月開學,將以“公立委托管理”的創新體制,探索多元辦學模式。
該校建成后,將委托紅嶺教育集團理事會承辦,作為紅嶺教育集團所屬校部,由深圳萬科集團及福田區政府按1:1比例分別向紅嶺教育基金會增捐、撥付紅嶺教育基金會二期基金,專項用于推進安托山小學高起點創新發展和智慧未來學校建設。
3、成立福田外國語學校聯盟
另一個重大創新,就是成立福田外國語學校聯盟,引入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標準的外語課程,打通十二年一貫的小語種課程體系,為轄區居民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教育選擇,為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提供教育服務。據悉這在全國范圍內尚屬首創。
教育“大禮包”
午餐午休基本全覆蓋
除了學位建設和集團化、聯盟式辦學,福田教育新年還將送出多個“大禮包”。今年,福田將通過加大財政支持、改造食堂場館、優選社會配送等方式,積極增加提供午餐午休的公辦學校數量,基本實現全覆蓋。
食堂提升方面,將通過建立大宗食材供應商預選庫、強化學校食堂落實食品采購索證索票和查驗制度、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和強化學校食堂聯合檢查等方式,規范學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購,持續保證食材質量,提升學校食堂管理水平;繼續推進學校食堂量化提級行動,提升學校食堂量化級別,2018年要創出新的A級學校食堂。
城中村學校
多舉措精準提升城中村學校品質
城中村學校提質工程,是去年福田教育工作的一大亮點。去年,福田18所城中村學校結成“品牌學校創建聯盟”,在改革模式、創建品牌、資源配置、教育服務四個維度上進行創新探索。福田城中村學校改造提質工作被新聞媒體稱為是深圳改革開放以來最符合市情的教育行動和接地氣的教育舉措。新華網、中國教育報進行了專門的報道。深圳市領導楊洪、劉慶生、高自民分別在《信息專報》上批示肯定了福田教育這一創新行動。
今年,福田區將繼續對18所城中村學校實施辦學品質提升,通過強化師資配備、提供特需課程、改造學校外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等措施,推動城中村學校實現軟硬件整體提升;在聯盟校間開展賽課活動、課題研究、師資培訓;引入優秀師資力量進入聯盟校,邀請3-5名學校管理專家入校,精準定位指導,進一步促進轄區學校優質均衡發展。
教師隊伍建設
實施福田年輕教師培養計劃
2017年,福田區曾海玲老師獲評深圳市年度教師,吳磊老師獲評廣東省“特支計劃”名師,4名教師獲評正高級教師,4名名師、名校長獲評省級工作室主持人,5名教師獲評深圳市教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全年交流校長44人。區內選拔優秀中層干部30人,實行為期一年的培訓計劃。此外,2017年還遴選了6位名師、名校長進入福田。
今年,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福田區將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依照將要出臺的《深圳市中小學校長職級制管理辦法》落地實施。制定實施福田年輕教師培養計劃,采取名師梯隊建設、工作室培養、學歷提升、課題引領、到名校學習、海外培訓等方式,提升年輕教師的教育情懷、師德水平和專業能力。
學生發展
深化推進素質教育
2017年福田區學生發展碩果累累。高考方面,全區重點上線人數1426人,同比增加19%。紅嶺教育集團高中部重點上線率突破80%,本科上線人數連續5年名列全市第一名,市委政策研究室在《決策參考》上撰文推薦紅嶺教育改革探索的經驗及啟示。義務教育發展更加優質、均衡。該區完成2017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推行“四點半”課程,通過購買服務,提供“人人有興趣,各個展才干”的學生發展空間。
今年,福田區將深化推進素質教育,探索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路徑,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大力構建豐富多元、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全面開發中小學“好課程”,為學生個性成長提供多樣化選擇。
學前與特殊教育
未來要保證每個街道都有1所公辦園
廣東省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明確要求到2020年,各市公辦園比例要達30%以上。深圳市政府要求2018年全市新增公辦幼兒園150所,已列入重點工作和民生實事。福田區未來要保證每個街道都有1所公辦園,爭取每個社區都有1所公辦園。
在特殊教育方面,將完善戶籍殘疾兒童少年的受教育權益機制,分類安置;實名登記,建立檔案,動態跟蹤管理;完善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機制;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參與機制;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委托有資質的民辦特殊教育機構,為殘疾兒童少年提供適合的教育和康復服務。
課堂變革
探索數據驅動下的課堂變革
構建領先全市的“智慧教育”。積極跟進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IPV6等新一代技術,探索STEAM教育,構建信息時代智慧化的教學服務環境。
搭建特色數字化學習環境。提高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教學資源、軟件工具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升級教育城域網至萬兆以上水平,實現區屬學校WIFI網絡全覆蓋,圍繞“四特兩平臺”所涉及的四個特色項目和兩個平臺建設,系統提升福田教育信息化水平。
探索智慧化教學的新模式。深入推進“智慧互動課堂”建設,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促進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互動學習,探索智慧化服務環境下的教學創新。
實現智慧化的教學監測。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全區學校的教學質量進行監測和評價,實時監測學生的學習過程,實現學生學習成效的在線測評,智能推送學習資源、進行個性化補償教學等。
主動探索未來教育。探索打造未來學校雛形,探索“交互學習云”網上教室,幫助學生開展交互式學習,構建新型學習模式。
編輯: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