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過去一個多星期,日歷翻到了5月底6月初,“逢滿即枯”了。廣洋湖還有句俗語,“蠶老麥黃一伏時”。小麥一天一個顏色,一天熟似一天,必須及時開鐮搶著收割,搶著脫粒、曬干、入庫,防止雨天麥子在田里發芽,在場頭發霉。俗說麥子“青三分入庫,老三分落地”。就是說麥子要見青搶收。
大集體的那一年,霉雨提前到來,人們來不及搶收,麥田變成了“牙刷廠”,小麥在穗子上發芽了,麥穗像牙刷一樣。分田到戶后的一年,麥子脫粒了,沒太陽曬,也霉爛了。我的一個堂哥把十來畝麥子從東結口(麥屯子)用笆斗扒到西結口,又從西結口扒到東結口,就這樣來回不停地扒,讓麥子出風,不至于霉爛,堂哥扒的吐血……
我家6口人,1986年第二次分田分得8畝地種小麥。5月底,“黃秧落地,老少低頭”。農業學大寨時叫“雙搶”,就是搶收麥搶栽秧。
進入6月,麥芒像一根一根纖細的金簪插在麥穗上,煞是喜人,一股西南風吹來,空氣中彌漫著陣陣麥香。每年6月5號左右,家家戶戶開鐮割麥。
俗說“刀快強使人快”“磨刀不誤砍柴工”,未割麥得先磨刀。那天,天還沒亮,老婆把我叫醒,催我快點起床磨鐮刀。我十分不情愿地起床,揉一揉惺忪的眼睛,走到屋外。老婆已經為我準備好了板凳、磨刀磚、水碗和4張鐮刀。夫妻倆割麥用4張鐮刀并不奇怪,因為人人都要有個備用刀,第一把刀割鈍了,就用第二把。
老婆割麥比我兇(能干),一天能割兩畝地,經常一上午換三把鐮刀,把我的備用刀也用了。但她磨刀不在行(不會),早上、中午,要我替她磨兩次刀。一把刀要磨十幾分鐘,正面磨磨,反面磨磨,時不時地還要用手指摸摸刀口,試著看有沒有磨出鋒芒。我心里有數呢!手指輕輕地在刀口上蕩蕩,感覺刀口濕漉漉的挪挪的,刀就是磨好了。如果感覺滑滑的,就是還沒磨到火候,還要在磨刀磚上加點水,繼續磨。大約一個小時,4張鐮刀磨好了,開始吃早飯。
每年都是西八十(地名)的小麥先熟,也是最先開鐮收割。我們到了田頭,已經有不少人家在割麥了。我與老婆兩人割一個萬子(麥壟),她割大半邊6尺寬,我割小半邊4尺寬還落在她后面。后來,老婆又割7尺寬,想把我帶上去。農村有句話叫“割麥割到人后頭,栽秧栽到人前頭”,說的就是我。
火辣辣的太陽漸漸升高,我不喜歡戴草帽,覺得戴草帽反而擋住風了。本來就很小的西南風越來越小,到八九點鐘就一點風絲都沒有了!地下的熱浪一陣陣往上涌。我滿頭大汗,上身穿短袖汗衫,下身再熱也要穿長腳褲。如果穿短褲,捆麥時,麥把會將腿皮磨紅,晚上洗過澡睡覺會隱隱作痛。
割麥有“拖手刀子”和“操手刀子”兩種割法。老婆都是割“拖手刀子”,她叉開雙腿,彎著腰,右手緊握鐮刀,一刀接一刀從右到左不停地割,左手一把接一把不停的反抓麥把,割下的麥把一半抓在手上,一半倚在未割的麥子上,跟著向左翻滾著,最后干脆把麥把半摟懷里,等一浪(音,從右到左)割到頭,才將麥把放下,她割兩浪就捆一個麥把了。
我先割了個把小時的“拖手刀子“,就腰酸腿疼了!坐麥把上歇歇,抽煙、喝水……
“麥沒割到那塊呢!還沒相干(多長時間)就茶壺酒吊的!”老婆嫌我了!
一支煙過后,我起身繼續割麥。這下改割“操手刀子”了。右手握刀往懷里割,左手也往懷里正著抓麥把,割兩刀就將麥把放“腰子”上,往返七八次才捆一個麥把。
割麥要學會打“腰子”、捆麥把。干麥秸打腰子往往會折斷,必須選最高的麥子割一捆,拿到河里用水泡一下。抓一把濕麥秸,兩手將其一分為二,靠近麥穗的一頭交叉一起,用右手擰一圈,使兩把麥秸連接在一起,平鋪在地上成一條直線就是個“腰子”。打好“腰子”,割好的麥子一把一把放在“腰子”上,夠一捆了就彎下腰,雙手拿起“腰子”的兩頭,一收緊,右腿在麥把上使勁一壓,雙手再使勁一勒,趕緊擰兩圈,把腰頭掖到“腰子”里,一個麥把就算捆好了。捆好的麥把推到一邊,與之前的麥把成一條直線,遠看像操場上臥倒的士兵,那么整齊、壯觀呢!
我學著打“腰子”捆把,起初捆的把又大又松,老婆說我捆的把好拱和尚了。捆麥把的要求可高呢!老婆告訴我,捆把不要懶,要勤快。麥把不能太大,“腰子”離麥根七八寸的地方,“腰子”要勒緊。捆好的麥把要像石鼓一樣,挑把時,把釵一插“咕咚”一聲,挑把時才不會散了。
10點時分,我已大汗淋漓,汗衫都濕透了。麥芒和灰塵粘到臉上,鉆進鼻孔里,臉上感覺火燎燎的,甩出的鼻涕黑黑的。
兩臂酸疼,腰也疼得厲害。我直起腰往前看看:
“我的媽呀!什么時候才能割到頭啊?”
老婆說:“眼是孬種,手是好漢!越是抬頭看越覺得遠,你只管低頭割,一會兒就到頭啦!”
老婆說著話手里割著麥,眼看著又撇下我一大截。
我趕緊彎下腰繼續割,一刀,又是一刀,麥把一捆又是一捆……不多時,握鐮刀的手掌不知何時磨出幾個血泡。老婆怪我:
“又不帶活來!那么死死地抓住刀柄,不磨出泡才怪呢!”叫老婆替我把血泡挑了,老婆說不能挑,挑了更疼!我不割麥了,干脆就給老婆做小工。打“腰子”、捆麥把、倒茶添水,也忙得我夠嗆呢!
我家西八十5畝地小麥,夫妻倆割了兩天,老婆一個人就割了4畝。
時代在飛速發展,后來收麥子省事多了。都是機器收割。收割、脫粒、碎稈,一體化操作,經紀人直接到地頭收購。現在都是種田大戶承包了,百畝以上的麥田,收割機一上午就割完了,小麥割完了就賣,人家有烘干機,干的濕的麥子按質論價,不要曬麥,不要揚麥。還有的直接蓋(賣)給人家收割,每畝800到1200元不等,根據長勢論價,種田的成了大老板。
烈日下,金黃色麥海里,農民彎腰叉腿,揮舞銀鐮收割小麥的場景再也看不到了!
最近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