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姚老漢因贍養已第四次跨進法院大門,前幾次為贍養費、醫藥費官司一直打到中院。這次是因為一年半的四千多元的醫藥費子女未付,再加上交通費一千元和新農合醫療保險400元,父子女又要對簿公堂。
姚老漢一生有過兩次婚姻,生有兩男一女。二兒不幸已去世,還存一兒一女,大兒殘疾,女兒在江都,后老伴隨女兒生活。房屋拆遷分配三套住房,自留了一套住房,其余均給大兒,大兒的兒子也成家立業。
按理姚老漢應過著頤養天年的生活,開始身體硬朗,找點雜事干干,還能弄點生活費,各人過各人生活,相安無事。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力不從心,唯一的生活來源僅靠失地農民每月補償二百元遠遠不夠,只好向兒女伸手,要把幾文,不要就沒有,這不是一天的事,找來共親,大家商量,最后說好每人每月四百元,可是還是不正常,姚老漢一氣之下,把兒子女兒告上法庭,各訴其理,一審、二審終于有了定論,每月各人承擔姚老漢生活費四百元,姚老漢也認了,勉強生活也夠了。
天有不測風云,破房又遭連雨天。人老病纏身,黃鼠狼專揀病鴨拖,姚老漢不但患有慢性病,時常傷風惑冒,到一趟醫院就是幾百,行動不便,只能打的。從2019年下半年到目前醫藥費就花去了四千多,光打的費就是一千元,都是有發票的?,F在參加新農合醫療保險也是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可是他們不把,我沒有辦法,才找你們法院為我做主。望著姚老漢呆滯的目光,讓人看了好心酸,養兒防老失防了,法院成為了最后一道防線。
姚老漢的兒子身體不好,由孫子代理,女兒不但來了,還把老母親也帶來了。大家都爭著發言,好像渾身是理,受了天大的委曲似的,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這個經還得從女兒這邊開始念。
考慮到三方都有矛盾,易背靠背調解。剛同姚女了解,姚女多年的委曲一下子迸發出來。贍養老人是天經地義,法院上次判了我按期給付。按理母親我巳養了,父親應歸哥哥養,一人養一個這才公平,我每月收入兩千多,今年看病花去兩萬多,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還要生活,拿什么養?我說既然這樣,你哥也有負擔你母親的生活費的責任呀?姚女頭搖的比貨郎鼓還快,親生老子都不養了,還指望養繼母呢。原來姚女與哥是一山兩水(一個父親,兩個母親),我說繼子女也有贍養義務,姚女嘆氣的說,家產都給他,不氣她已經燒高香了。問她本案如何處理,她說我工資就這么多,你給我看怎么分,“八字胡吃炒米----推的開開的”,調解一下陷入僵局。
轉頭再同姚孫協商,姚孫也三十有五,成家立業。我還沒開口,他就把殘疾證給我看,父親是個殘疾人,無正當職業,也沒有收入,依靠國家低保生活。父母已離婚,父親身體不好,爺爺的生活費都按期給,分文不少,其實大多數都是我給,現在又冒出這么多錢,真沒辦法,隨你們怎么辦,談判的大門又關上。
這邊姚老漢眼巴巴的等我結果,那姚老奶唉聲嘆氣,有多少委曲火要向老頭發。一邊要控制三邊情緒,不要吵起來不好收場,一邊再思考下一步怎么入手。這個案件的癥結應該在兒子這邊,女兒是看相,如果兒子工作做通,其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可兒子不在場,孫子話又難說,畢竟又隔了一層。
難做還得做,又把姚孫單獨叫一邊,大道理不要講,靠實錘,一共藥費等五千多,兩人各半,各人攤二千五百元,這是一年半的醫藥費,如不及時治療,小病拖成大病你爸推御不了責住,再窮賣房子也要看病,不能見死不救。姚孫不吭聲,我問他最多能拿多少,總不能一毛不拔,他想了半天,給一千吧,問我爸的能力一分都拿不出,就這個錢還是我出,即使你們法院判了也判不出錢。又反復同他協商,你們少吃少用些,他畢竟是你爺爺,也不是給外人的,好不容易增加到一千五百元。
轉過來又做姚老漢工作,依法你的要求一點也不為過,可你的兩個子女目前就這個狀況,能否相互體諒,姚老漢還申請了法律援助,代理人陳律師也實事求是同他慢慢商量,最后終于松口,每人不少于兩千,這下我又犯難,相距五百元怎么解決。還是找姚孫,把他爺爺的要求轉告他,他一口回絕,不可能,你們法院依法判。我告訴他現在是訴前調解,就是不打官司的情況下把矛盾解決,如果不服從調解,法院會依法判。他高低不同口,咬住就是這么多,而且我爸還不知道,多一分不談。眼前即將調解成功的虧于這五百元,我也顧不了這么多了,擅自做主,雙方都讓一下,一千八百元咋樣,這個把我做,可姚孫還無動于衷,請將不如激將,我從口袋掏出皮夾往姚孫面前一拍,這三百元我墊了,你有錢記著還,沒錢就算我救濟,你自己拿吧。這一招還真靈,姚孫先是一怔,看我發火,后又陪笑臉,主把你做。外面人聽到里面有拍桌聲,趕忙進來,我說沒事就這樣,事到如此,姚老漢也沒話說了,感謝你們做工作。再征求姚女意見,姚女二話沒說,當場轉賬,姚孫也將款轉去。孫老漢收到兩筆款后,主動申請撤訴結案。
望著姚老漢蹣跚步履離開法院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可是你總不能說姚的兒女不孝。姚子身患殘疾,無固定收入,常年有病,自身難保,你總不能叫他賣房養父吧。姚女收入微薄,承擔贍養母親的責任,還要給付父親的生活費,自己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也得生活。隨著社會發展,老齡化不斷加大,獨生子女一對夫婦要贍養四個老人,將力不從心,老有所養將成為成一個社會問題,建立一整套的社會養老制度迫在眉睫。在建設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路上不留下一個貧困戶,更不能留下一個老人。(以上人物為化名)
最近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