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芝先
該河道自古至改革開放前,為當地最為繁忙且最重要的運輸通道,城鄉物流均在附近河段裝卸,稱為下河碼頭;由于過去的商業局、供銷合作聯社、物資局、糧食局、交通局等及其下屬各經營公司,如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土產公司、日雜公司、搬運公司、航運公司、木材公司、建材公司、金屬公司、煤石(后分為燃料和石油)公司、米廠、油廠、面粉廠、醫藥公司、蔬菜公司、糖煙酒公司、酒廠、下河輪船碼頭、上河輪船碼頭、食品公司等、還有各鄉鎮(公社)商業網點的采購站等都設在這一片區域,南來北往的商賈無不在這個片區來往,搬運工人有肩挑籮筐、有拖拉板車、有人力三輪車、有手扶拖拉機的,上下物資全靠他們搬運裝卸,那時的碼頭上吆喝聲、叫賣聲、嬉鬧聲、號子聲及哼唱小曲聲響成一片,各種聲音參雜在一起,好似一場嬉鬧劇,那種熱鬧場景至今仍浮現眼前……
過去運輸工具主要是船、馬車、人力車、后來有了拖拉機、再后來有了卡車等,我們家鄉因為水路通暢,四通八達,上河(即京杭大運河)碼頭的船只運輸一般是較大噸位,或駁船船隊,運輸量較大;下河(即大運河東岸及向東部地區延伸的)水陸路的運輸,如向建湖、鹽城及周邊縣市區域等,隨著運輸工具的不斷發展更新,靠體力的活慢慢的減少,后來有了船閘,上河和下河形成了聯通,下河邊的繁忙景象慢慢的淡劃出人們視野,工廠遷移,公司遷移,使這片繁忙而熱鬧的區域逐漸變得寧靜下來……
那時的城南有大馬路、二馬路、三馬路,大馬路最為熱鬧,以城南食堂為中心,在大馬路的兩邊向南北延伸,商鋪林立,應有盡有。三馬路也是非常熱鬧,主要是沿岸??恐蟠笮⌒〉拇?,上下貨工人忙碌的身影……
那些年代人們都純樸而簡單,天天樂呵呵的,吃著粗糧淡飯,油水不多的菜肴,總是開開心心的過著布衣市井生活,與人友善,誰缺點啥都會慷慨支援,不圖回報,誰若做了違背道義的事,人人都能大膽伸張主義,那個年代家家開著門睡覺,毫無任何擔憂,對過去的記憶深刻,至今難以忘懷……
說來就話長了,兒時的記憶總是斷斷續續的浮現在腦海里,總想將生活記憶的片段記錄下來,可又總是懶于動手提筆,今天乘著得閑又有記憶片段在腦海涌現,就信手寫下來,做一個文字的記憶。
1、【運河原創】看康熙年間,狀元王式丹殿試答卷(作者: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