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為谷谷為陵,
三億年前海底行;
可惜前人文罕記,
石林異境晚知名。
——趙樸初
DAY19:2020年10月5日 斗南花市——石林景區(80公里)——貴州甕安(600公里)
跟著導航到達石林景區售票處時才七點半,發現這里是舊的售票處,現在是景交車終點步行入景區的起點,游客不得入內,趕緊往游客中心跑。剛見到停車場,就有人指揮著停車,噓寒問暖的,直覺這些人不是景區的工作人員,夫卻天真的以為是志愿者。人跟著我們去早餐店,又熱情的推銷比官網更便宜的門票,我果斷拒絕了。
早餐還是米線,這家看著簡單的米線,味道卻好得很,特別是自家腌的小菜,非常美味。游客中心買了票,搭景交車再到我們剛才到過的那里,下車遇見景區導游推薦,本想找人拼,等了一會兒,眼見著一車一車的人進去,全是團隊的,怕呆會兒人太多了,就喊了導游入園。
大石林和小石林游下來,大約兩個半小時。我們的導游是位三十出頭的女子,表現優秀,故事說得不錯,拍照水平也行,還合理的避開人群高峰。逛石林這樣的地方,建議帶個導游,一來不走冤枉路,二來不至于盲看。
石林里這些穿著撒尼人傳統服飾的男女,彈琴唱歌,繡花做針線活,一如平日的家居生活,雖是刻意安排,但并不突兀,反而讓我們得以見到這一代原住民的日常。從進到石林就一直想著電影《阿詩瑪》的歌,“馬鈴兒響來喲玉鳥兒唱,我陪阿詩瑪回家鄉,遠遠離開熱布巴拉家,從此媽媽不憂傷......”阿詩瑪并沒能回到自己的家鄉,而是住在了石林里。
“遠看石頭大,近看大石頭;果然石頭大,石頭果然大。”這打油詩很是寫實。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效果也不會相同,同在一片石林里,不同的人看到的景致也不會一樣。走近劍峰,聽到一陣樹葉吹奏出來的歡快,那一對上了年紀的阿詩瑪和阿黑哥正在石山上悠然自得。我仿佛見到了影片中阿詩瑪和阿黑哥的晚年生活。
登上望峰亭俯瞰大石林,會發現方才轉悠的地方就像個石頭陣,看起來不大,走起來跟迷宮似的,有種被屏蔽的感覺,與外界隔絕了。節日里,景區有一些歌舞表演,看著他們的自娛自樂,會覺得工作未嘗不是愜意的事兒。
在大石林里逛了有一個半小時,見識了各種形象的石頭,又跟著導游坐景交車在外圈看了幾處林子,然后往小石林去,去見我最期待的阿詩瑪。
坐著車路過一處石林,導游說慶余年追肖恩的戲是在這里拍的,突然想到言冰云和沈小姐的戲,趕緊問也是在這里的嗎,導游頓了頓,說不知道哦。估算著時間,言冰云的戲就客串了三天,當時主場在貴州,不會跑這里來的。
進入小石林區域,與大石林相比,明顯秀氣得多,石頭們更加纖細,彼此間的距離也大,空間多以草地或是湖水來填充,看起來錯落有致。
形態各異的石頭投映在水面上,讓石林無限延長。走過這個區域,我們已經接近石林之行的終點,阿詩瑪就在那石林之中,等著我們。
阿詩瑪身著撒尼傳統服裝,頭戴包頭,背著籮筐,右手搭在胸前,昂首遠眺......千年萬年不變的姿勢,望著故園,望著她的阿黑哥......小時候看電影,阿詩瑪哭著隱入石林中,變成這座石頭山的畫面一直記得,今日終于來到她面前,忍不住仰起頭:“你好,阿詩瑪!”
從石林出來一路向東,家的方向。在隧道與橋梁間穿行,我正捧著手機查看北盤江大橋的位置,不想,它已經出現在我們的正前方,實在是懵懂間駛過了這座世界第一高橋。
當晚在貴州的甕安縣下了高速,距離梵凈山西門約190公里。梵凈山的門票因為限流而無比搶手,只搶到6號上午十一點西門入園的票。甕安下雨又降溫,我們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尋了這家砂鍋米線老字號,圍在火爐邊上用的晚餐。
記錄是最長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