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沒有幫過關羽,卻有過千里走單騎經歷,令劉備感動不已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發生在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關羽和廖化。原文如下:
云長舉目視之,只見一少年,黃巾錦衣,持槍跨馬,馬項下懸著首級一顆,引百余步卒,飛奔前來。公問曰:“汝何人也?”少年棄槍下馬,拜伏于地。云長恐是詐,勒馬持刀問曰:“壯士,愿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陽人,姓廖,名化,字元儉。因世亂流落江湖,聚眾五百余人,劫掠為生。恰才同伴杜遠下山巡哨,誤將兩夫人劫掠上山。吾問從者,知是大漢劉皇叔夫人,且聞將軍護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來。杜遠出言不遜,被某殺之。今獻頭與將軍請罪?!?/p>
關公曰:“二夫人何在?”化曰:“現在山中?!标P公教急取下山。不移時,百余人簇擁車仗前來。關公下馬停刀,叉手于車前問候曰:“二嫂受驚否?”二夫人曰:“若非廖將軍保全,已被杜遠所辱?!标P公問左右曰:“廖化怎生救夫人?”左右曰:“杜遠劫上山去,就要與廖化各分一人為妻。廖化問起根由,好生拜敬,杜遠不從,已被廖化殺了?!标P公聽言,乃拜謝廖化。廖化欲以部下人送關公。關公尋思此人終是黃巾余黨,未可作伴,乃謝卻之。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關羽掛印封金,帶著劉備的二位夫人離開許昌前往河北尋找兄長劉備。曹操聞訊后,親自前來相送。不過,等曹操離開之后,關羽卻發現二位夫人不見蹤跡,便四處尋找。這時,廖化帶著一百多名士卒出現。廖化告訴關羽,兩位夫人被同伴杜遠劫持上山,自己得知是劉備的夫人之后,力勸杜遠放人,卻遭到杜遠的拒絕。廖化殺了杜遠,將二位夫人還給了關羽。廖化還提出派人護送關羽,但關羽認為廖化是黃巾殘部,心中放心不下,便拒絕了廖化的好意。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廖化口中的“出言不遜”, 意為說話態度傲慢粗暴無理。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三國志·張郃傳》中的“郃快軍敗,出言不遜”。
小說中提到的關羽離開許昌尋找劉備的故事情節,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不過,關羽在離開之后與曹操的見面卻是小說作者的虛構。據《三國志·關羽傳》載:“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于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边@也就是說關羽離開許昌之后,曹操只是下令不要追殺關羽,并未親自前來為關羽送行。
至于小說中提到的廖化殺死杜遠救了劉備二位夫人之事,也是小說作者虛構出來的故事。首先,關羽離開許昌之時是否帶上了劉備的兩位夫人就是一個巨大的疑問。其次,無論是《三國志·關羽傳》還是《三國志·廖化傳》中均為提到廖化曾在關羽“千里走單騎”期間救過劉備二位夫人的記載。因此,這個故事并非歷史的真實,屙屎小說作者為了讓情節更加精彩、刺激而杜撰出來的。
說到廖化這個人物,雖然歷史上的他并未并未在關羽“千里走單騎”時出現過,但他卻在十九年后自導自演了廖化版的“千里走單騎”。據《三國志·廖化傳》載:“廖化字元儉,本名淳,襄陽人也。為前將軍關羽主簿,羽敗,屬吳。思歸先主,乃詐死,時人謂為信然,因攜持老母晝夜西行。會先主東征,遇于秭歸。先主大悅,以化為宜都太守?!迸c關羽相比,廖化的這次“千里走單騎”難度更大,過程也更為兇險。難怪劉備在秭歸遇到廖化時會非常感動,立刻將其任命為宜都太守。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