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開篇介紹了一個頗為神秘的人物——王進。王進當時的職務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后期入伙梁山的豹子頭林沖也曾擔任過此職。二人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二人都是書中的功夫高手;其次,二人都得罪了手握重權的高俅,受到了迫害。不同的是,王進受到迫害之后帶著母親遠走他鄉,而林沖則是落草為寇上了梁山。另外,小說中對林沖的結局交代得非常清楚,而王進后期的行跡則模糊不清。
作為《水滸傳》的續書,王進在《蕩寇志》中的表現卻是大放異彩。王進在《蕩寇志》中出場的時間比較晚。張叔夜奉朝廷之命,統領二十萬大軍前往山東與部將陳希真、云天彪等人匯合,對梁山展開圍攻時,王進受到老種經略的推薦,在半路上加入了張叔夜的大軍。書中延續《水滸傳》的情節,對王進的經歷進行了詳細的交代。王進受到高俅的迫害后,帶著母親離開了京城,投奔到了老種經略的帳下,在統兵作戰的過程中屢建戰功,后來受到了朝廷的表彰,被任命為兵馬都監。老種經略聽說張叔夜統兵圍攻梁山,正是急需用人之際,特意推薦王進來到張叔夜軍中。
《蕩寇志》的作者,在該書中安排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節。王進與林沖都曾擔任過京師的八十萬禁軍教頭,說明二人的武力值基本相當,但是,如果二人交手的話,誰能贏呢?王進加入官軍征討梁山的第一戰,就是與林沖的一場對決。
張叔夜統領大軍在二關外之外的開闊地帶安營扎寨,云天彪與陳希真各率一部分駐兩邊,三軍相互配合,把梁山眾人的進出通道層層圍住。梁山眾人看到官軍的陣勢,個個嚇得目瞪口呆,軍師吳用也是一籌莫展,苦無破敵之策。雙方相互對峙一月有余,梁山的糧草眼看殆盡,宋江與吳用都坐不住了。于是,吳用召集梁山眾將,決定主動出擊,與官軍決一死戰。梁山眾將分為三陣,林沖與朱富為頭陣主動出擊,呼延灼與李云領二陣駐守二關,張清與湯隆領三陣駐守三關。
次日,林沖等人率領一萬人馬沖出二關,在官軍陣前叫陣。張叔夜得報梁山派出了林沖,瞬間來了興致,當即命王進為先鋒披掛出戰,張叔夜率部親自督陣。王進與林沖的第一次交手,就這樣拉開了序幕。但是,在二人交戰之前,作者就為此次大戰提前做了一個鋪墊,“兩個本來都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出身,本領豈有高下。”所以,王進與林沖各顯神威,招數用盡,大戰二百多個回合未分勝負,兩員戰將都還精力充沛、斗志正旺,怎奈各自的戰馬已經累垮了,只得將戰事暫停。誰知,功夫的較量結束后,王進又指著林沖的鼻子開啟了罵戰模式,直接把林沖罵得摔落馬下,昏死過去,幸得副將朱富上前搶救,林沖才沒有成為王進的槍下之鬼。
督陣的張叔夜一看林沖跌落馬下,當即命部將金成英、楊騰蛟率部趁勢殺出。梁山兵馬一看主將敗落,個個嚇得六神無主,慌作一團,死傷慘重,只有少數殘余跑回了二關營寨。林沖的副將朱富,硬著頭皮與王進交戰,不到二十回合就被王進挑落馬下,官軍大獲全勝。
再說林沖,他最終的結局非常凄慘。林沖被救回營寨之后一直吐血不止,沒幾天就一命嗚呼了。由此看來,王進不僅手上功夫了得,罵人的功夫也堪稱一絕。
王進在后期的表現也很突出。林沖等人戰敗之后,梁山士氣備受打擊,堅守營寨拒不出戰。張叔夜下令主動進攻。官軍在攻克二關時,王進與駐守二關的湯隆交戰,不到三個回合就將其挑于馬下。并且,在此戰中,王進一馬當先,勇不可當,力斬上百人,率部破關而入。在官軍圍攻梁山的最后一戰中,王進等人率部殺入忠義堂,沒用三個回合就活捉了裴宣。梁山被平定后,王進被晉升為振威將軍、致忠男。
參考書籍:《水滸傳》、《蕩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