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水滸傳》成語故事見于小說第八十五回,發生在梁山大軍征遼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宋江、吳用、盧俊義和歐陽侍郎。故事原文如下:
盧俊義頂盔掛甲,躍馬橫槍,點軍調將,耀武揚威,立馬在門旗之下,高聲大叫道:“只教反朝廷的宋江出來!”宋江立在城樓下女墻邊,指著盧俊義說道:“兄弟,所有宋朝賞罰不明,奸臣當道,讒佞專權,我已順了大遼國主。汝可同心,也來幫助我,同扶大遼郎主, 不失了梁山許多時相聚之意。”
盧俊義大罵道:“俺在北京安家樂業,你來賺我上山。宋天子三番降詔,招安我們,有何虧負你處?你怎敢反背朝廷?你那短見無能之人,早出來打話,見個勝敗輸贏!”宋江大怒,喝教開城門,便差林沖、花榮、朱仝、穆弘四將齊出,活拿這廝。盧俊義一見了四將,約住軍校,躍馬橫槍,直取四將,全無懼怯。林沖等四將斗了二十余合,撥回馬頭,望城中便走。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梁山受招安后,發動了征遼之戰。在奪取薊州之后,遼國派使者歐陽侍郎前來勸降。按照智多星吳用的部署,宋江佯裝答應歸順遼國,率部與歐陽侍郎一起來到了霸州。之后,盧俊義兵臨霸州城下搦戰,宋江與遼國國舅康里定安一起來到霸州城頭。
宋江在城頭假意勸降盧俊義,盧俊義高聲“責罵”宋江。宋江佯裝大怒,隨即命林沖、花榮、朱仝和穆弘四將出城與盧俊義交戰。林沖等人與盧俊義大戰二十回合后,佯裝不敵,向城內撤退,盧俊義趁機殺入城中。此時,城內的梁山好漢一擁而上,將歐陽侍郎和遼國國舅生擒活捉,終于占領了霸州城。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上面提到的“安家樂業”,意為安置家庭,創立基業或事業。也指長期在一個地方勞動和生活。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漢書·谷永傳》中的“薄收賦稅,毋殫民財,使天下梨元咸安家樂業。”
在戰爭中采用詐降的計策獲得勝利,這一戰術吳用曾經使用過多次,其中最為出名的有三次。除了此次宋江的詐降之外,另外的兩次分別為一次是大刀關勝征討梁山時雙鞭呼延灼的詐降和征討方臘期間李俊等人的詐降,這三次詐降均無一例外地獲得了成功。這也足以說明吳用計策之高明。
在此次宋江的詐降過程中,有兩個細節值得關注。首先是盧俊義在城下搦戰時發生的交鋒過程。該情節提到,宋江命林沖等四將出馬與盧俊義較量。在這四人當中,林沖是梁山馬軍五虎將之一,花榮、朱仝和穆弘均為梁山八虎騎成員,四人均為梁山武藝高強之人。面對這四位高手,盧俊義能在二十回合將其擊敗,在正常情況是完全不可能的,這顯然是林沖等于與盧俊義合演的一場戲,目的是為了騙過城頭的遼國將領。而在城頭觀戰的遼國國舅及歐陽侍郎竟然毫無察覺,這也體現出他們對于梁山缺乏了解,這也導致了后來霸州城的失守。
盧俊義在城下與宋江的對話也很有意思。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冠冕堂皇之語,但有一句卻是大實話。盧俊義說:“俺在北京安家樂業,你來賺我上山。”這句話道出了盧俊義當年被逼上梁山時的真實心態。當時,盧俊義遠在大名府,與梁山素無瓜葛,卻被梁山害得家破人亡。
上梁山后,盧俊義也遭宋江算計。按照托塔天王晁蓋的臨終遺言,抓住史文恭者便可登上梁山大寨主之位。盧俊義實現了晁蓋的這一遺言,卻未能當上梁山的大寨主,其中的關鍵就是因為宋江。對于梁山大寨主之位,宋江志在必得,又怎么可能讓晁蓋的遺言變成現實呢?說到底,盧俊義上梁山的也僅僅是湊數而已。
參考書籍:《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