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1月5日,今年中國內陸電影總票房已經達到484億,即將邁過500億大關。其中,受益于瘋狂的《戰狼2》,今年影市第三季度的表現尤為突出。據統計,2017年第三季度共產生154.56億票房,相比去年同期105.55億的成績大幅增長46.4%。
第三季度刷新票房記錄的同時,也帶動眾院線的票房提升。貓眼數據顯示,截止11月5日,全國51條院線共取得454.93億票房,幾乎已經同去年全年持平。尤其是第三季度,共拿下145.79億票房,相比去年同期多出了近40億。
其中,萬達仍然保持著院線中的龍頭地位,截至目前,其以59.73億的絕對優勢位居第一位、上海聯和院線以36.48億的票房位居第二位、中影南方以33.27億的成績緊隨其后。
營收102億、凈利潤12.64億,萬達仍是前三季度盈利王
近日,幾大在國內資本市場上市的院線巨頭也陸續公布了前三季度業績報表,由于大盤整體向好,各大院線在前三季度可謂大賺不少。
通過上表可以看到,雖說全線飄紅,但各家之間的“貧富差距”還是挺大的。其中,萬達電影仍是盈利王: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01.85億,凈利潤為12.64億元,同比增長10.29%。
業內人士認為,萬達電影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依附于商業地產快速擴張的影院。截至今年9月30日,萬達擁有已開業影院478家,4211塊銀幕。在票房收入、觀影人次、市場占有率等硬指標方面,萬達院線長期占據全國第一的位置。
貓眼數據顯示,萬達前三季度累計票房為65.2億元,同比增長13.2%,累計觀影人次超過1.5億人次,同比增長9.7%。
不過與亮眼的數據不太相符的是,具體到自己主投的影片,今年的萬達似乎有點時運不濟。除了《記憶大師》和《心理罪》票房超過了3億,《父子雄兵》、《決戰食神》、《綁架者》和《十萬個冷笑話2》等影片均差強人意。
當然, 不僅是萬達,今年老牌影業公司主投主控的國產電影作品中,還沒有任何一部突破10億大關。目前,國產電影前3名分別是《戰狼2》、《羞羞的鐵拳》和《功夫瑜伽》,3部影片背后的主要受益者分別是北京文化、開心麻花和文投控股。
以萬達為首的老牌影業表現平平,以北京文化為首的新貴電影公司乘勢崛起,成了今年國內電影公司的一大特色現象。
此外,萬達自身的業績增長速度也在不斷放緩,2015年和2016年同期的增幅分別為38.78%和22.17%,2017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增幅僅為10%。基于對單一電影業務依賴較大的行業背景下,爆款電影的缺失或許是萬達在第三季度表現平淡最主要的原因。
中影、上影兩國企表現平淡,上影前三季減少13.26%
相比于萬達的平淡,作為國企的中國電影、上海電影的業績則更加遜色。
中國電影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6.8億元,同比增長8.02%;凈利潤為7.08億元,同比增長2.52%。不過有分析師認為,受益于進口片大年和國內電影票房回暖,中國電影的業績有望在第四季度顯著改善。除了參投《戰狼2》,中國電影在進口分賬片擁有發行的絕對壟斷優勢,今年10月上映的進口大片《銀翼殺手2049》、《全球風暴》和《王牌特工2: 黃金圈》等都有望大幅提升公司票房收入。
而上海電影的成績可以說是有點“慘淡”,前三季度以來,上海電影業績出現了下滑,據其報告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8.21億元,同比增長8.8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4億元,同比下滑13.26%。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家仍在“跑馬圈地”的大背景下,近日上海電影卻擬出售部分影院資產。
10月30日,上海電影公告顯示,公司擬將持有的越界影業17.37%的股權通過公開市場掛牌出讓。越界影業整體評估價值為4.75億元,此次股權轉讓價款約為 8249.4萬元。
而出售的主要原因或許是標的業績不樂觀,據上海電影公告顯示,2016年越界影業營收1.15億元,凈利潤-675.39萬元。截至今年7月,越界影業營收9060.43萬元,凈利潤-1113.11萬元。
上海電影表示,本次股權轉讓為公司進行資產“動態優化調整”的計劃之一。如股權出售成功,預計將給公司帶來 4000-4500萬元凈利潤,對公司當期利潤有積極影響。
橫店影視首秀尷尬,幸福藍海第三季度凈利同比大跌49.1%
今年,橫店影視、金逸影視兩家公司成功IPO,使得A股上市的影院公司隊伍更加壯大了,兩家的首秀成績單無疑備受關注。
在經歷了2012年和2014年兩次沖擊IPO后失敗后,金逸影視終于拿到了證監會的上市批文。信息顯示,金逸影視已于10月16日登陸深交所,擬發行4200萬股股票,募集資金8.1億元。此次融資將被用于在全國建設40家影院。
目前金逸影視總市值為74億,雖說位居影院公司最后,但三季報還算不錯。1至9月公司實現營收16.40億元,凈利潤為1.44億元,同比增長6.63%,凈利潤增長速度僅次于萬達電影。
同樣于今年上市的橫店影視其成績但則略顯得有點尷尬。今年前9個月實現營收19.36億元,同增長8.01%;凈利潤為3.05億元,同比下滑7.72%。
作為明星影院公司,橫店影視一經上市就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上周四,橫店影視正式登陸上交所,就從開盤價18.54元漲至22.25元,此后連續兩日漲停后。截止今日,其股價已沖至35.16元,目前公司市值達到159.27億,是金逸影視市值的2倍多。
在本次三季度報中,凈利潤下滑還有幸福藍海。其第三季度營收為3.59億元,但凈利只有344萬元,同比大降49.1%。前三季度凈利同比降幅也有5.8%。
幸福藍海方面表示,業績變動的原因主要是受國內整體票房市場增長緩慢及國內新開業影城數量持續增長而導致行業內單影城產出下降的影響,公司投資影城業績未達預期。
可以看到,盡管中國放映銀幕的規模已成為全球第一,但是影院盈利減速、單影院和單銀幕產出效率持續走低已是不爭的事實。
與此同時,這些上市募集資金的院線巨頭們,依然把開拓影院布局作為不二選擇。不僅如此,就連上市或排隊IPO的影視公司也把拓展影院作為融資目標的首選。
經過十余年產業發展的中國電影公司、院線公司,還是停留在“跑馬圈地”的階段,這對于亟待升級換代的中國電影產業是喜還是憂?
官方媒體“中國電影報”認為,院線巨頭們應該面對的不僅是擴大規模了,提升經營效率、優化院線和影院的盈利模式,保持增長的可持續才是做強做大院線的核心競爭力。觀察院線市場,競爭尚處于初級層面,如果一味追求“跑馬圈地”帶來的規模效應,不能從內生動力上提升競爭力,將會錯失產業升級換代的機遇。
作者:湖南豬血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