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歡喜傳媒7月2日公告,該公司與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訂立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及待滿足先決條件后,公司擬向貓眼(或其指定方)發行約4.88億股股份,占公司現有已發行股本約17.65%,及占經擴大后股本約15.00%。認購事項金額將為約9.53億港元。
而根據協議,雙方將展開以下三個方面的合作:
此前,歡喜傳媒在上個月以1.5億股股份外加1億元創作資金簽約張藝謀(1.5億股股份+1億元創作資金簽約張藝謀進軍網劇 歡喜傳媒究竟在下一盤什么樣的棋),這一事件曾引起業內不小的轟動,這種股東導演模式也引發外界激烈討論,尤其是根據歡喜傳媒的歷年年報顯示,從2015年至2017年,歡喜傳媒年虧損額分別為9280萬港元、12.54億港元、9516萬港元,三年累計虧損約14.43億港元,虧損也被認為是綁定這些導演股東的大額支出所致。
如今在歡喜傳媒還未走出虧損的陰影下,貓眼這次又以9.5億港元入股歡喜傳媒,二者合作能給雙方帶來什么,二者合作又向外界傳達著什么樣的信號呢?
貓眼入股歡喜傳媒看重內容 優質電影爭奪白熱化加劇
在近幾年我國電影產業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雖然每年電影總票房以及單部影片的票房不斷被刷新,但每年國產電影票房過十億的影片仍不到十部,每年上映的影片中能成為爆款電影的依舊屈指可數。這對于宣發公司來說,能否爭奪到這些電影作品,也關系到其市場地位和公司業績。
作為線上購票平臺的兩大寡頭,貓眼和淘票票在線上發行上具有的優勢越加明顯的同時,二者在爆款作品爭搶上競爭也在加劇。去年,貓眼雖然在國慶檔《羞羞的鐵拳》影片發行上具有突出的成績,但在淘票票發行的暑期檔票房冠軍《戰狼2》面前仍處于下風;而在今年春節檔《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這兩部爆款影片的發行上,淘票票的出現也給競爭對手貓眼不小的壓力。
國產影片能夠成為爆款影片的數量有限,在影片上映前票房不確定下,電影的主創人員尤其是導演或監制人員對于影片的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影片的票房也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如去年的《芳華》以及今年的《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后來的我們》、《超時空同居》這些影片,馮小剛、林超賢、陳思誠、張一白、徐崢,這些主創或以導演或以監制的身份出現。
如今,歡喜傳媒雖然連續三年在年報上虧損,但在坐擁張藝謀、王家衛、陳可辛、寧浩、徐崢、張一白、顧長衛等國內重量級導演股東,以及合作的賈樟柯、王小帥等國內一線導演下,未來幾年歡喜傳媒無論是在作品票房上還是影響力上,其優勢都非常明顯。尤其是有著這么龐大的一線導演,歡喜傳媒的影視項目,在明星資源上,以及外部資本投資等各個方面上,都非常有利。
電影作品看似是明星的競爭,但深層次更是導演人才的競爭。正是看到歡喜傳媒這一優勢,貓眼才選擇花巨資入股。
貓眼欲綁定歡喜傳媒優質項目 產業渠道和電影內容上合作將頻繁
根據這次合作協議,貓眼入股歡喜傳媒后,一方面歡喜傳媒的電影和電視劇/網劇項目將由貓眼投資以及宣發,貓眼能夠得到這些優質項目;另一方面,貓眼也將通過自身的渠道和技術為歡喜傳媒的“歡喜首映”提供更多的幫助,為其帶來更多的用戶,擴大其影響力。
當然,對于歡喜傳媒來說,通過貓眼,其公司的作品在線上發行上也占有很大的優勢,尤其是在貓眼占據著廣大的購票用戶下,這對于其電影發行有著不小的幫助。
此前,歡喜傳媒雖然天價砸重金簽約導演,但在市場上一直未能推出有影響力的作品,這也被認為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在今年,由歡喜傳媒出品、顧長衛導演的《遇見你真好》票房也只有5000多萬,市場表現不達預期,歡喜傳媒也并未能提振市場。
不過在今年暑期檔里,歡喜傳媒主投的中小成本影片《我不是藥神》卻獲得了意想不到的關注和成功。《我不是藥神》將于本周五正式上映,但通過上周末以及今天的點映,影片票房已經接近一億,尤其是今天無論是票房還是上座率均力壓其它影片,這部影片已經成了一部爆款影片。
除了《我不是藥神》,歡喜傳媒在今年以及明年還有多部電影上映,而這些影片背后的導演以及監制也堪稱強大,歡喜傳媒似乎要通過這些電影來扭轉公司的虧損,實現公司的盈利了。
貓眼這次與歡喜傳媒進行捆綁,更多的是將電影發行與電影內容進行合作。而在二者合作之外,在導致整個電影產業的競爭加劇的同時,也將帶來新的市場格局。一方面,作為貓眼的競爭對手,淘票票等發行公司在未來也勢必加大與其它影視公司的合作,力爭在市場上獲得更多的優質項目;另一方面,各大有實力的電影公司也將密切頻繁進行合作,我國電影市場未來也將進入強者時代,大的影視公司將占據更大的市場,眾多缺少優質和爆款電影的出品公司和發行公司將被不斷擠出市場。
此外,在擁有貓眼以及名導等一手好牌的歡喜傳媒要在市場上要有更大的作為,也需要推出一些爆款網劇或電影,才能實現導演價值的最大化。雖然當下電影市場仍然看重影片主創,宣發對于影片的票房也起到不小的作用,但作品能否受到市場和觀眾的認可,內容本身是關鍵,才起到根本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