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9
再次探討大麻電子煙
OK?
實際上,最早的電子煙可追溯到1963年,當年,赫伯特.吉爾伯特研發了一種無煙非香煙的裝置,但一直沒有投產,直到2004年,國內藥劑師韓立制作出第一支商業意義上的電子煙產品——如煙,迅速風靡國內外市場。電子煙也隨之進入了大煙霧時代,成為小眾圈子的玩物。
發展至今,大家對于電子煙的評價褒貶不一,形成了很多種聲音。
總述
去年年初,作為替煙產品出現的電子煙突然火爆出圈,吸引創投圈爭相入局。但這一市場同樣也存在諸多爭議。尤其是在政策監管方面,現行法律中對電子煙沒有明確渠道要求,電子煙一直游走在法律邊緣。
2019年11月,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禁止網上銷售電子煙,飛速發展的電子煙被踩剎車,自此,監管成為懸在電子煙頭上的一把利劍,該行業迎來第一次洗牌。
2020年,疫情爆發之下,消失在公眾視野一段時間的電子煙行業悄然開啟第二波洗牌,其中不乏一些“明星”品牌艱難求生的聲音傳來,雪加被曝裁員50%,福祿被指裁員70%以上。
根據《2017年世界煙草發展報告》數據,全球電子煙市場規模達到120億美元,其中海外市場占比94%;預測到2023年全球電子煙有望達到48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速達到26%。
以此來計算,當前我國電子煙滲透率不到1%,但煙民基數大,國內電子煙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假設未來電子煙的滲透率達到10%,相應市場規模能夠達到千億級別。
而放眼國外,2019年7月,洛杉磯居民杰基·戈麥斯(Jackie Gomez),被診斷為壞死性肺炎,她也也一直認為在使用的DANK 電子煙可能是罪魁禍首,隨后一系列的電子煙事件持續發酵。
但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患病的人均因使用了非法的或者THC含量高的電子煙產品才出現了肺部疾病,雖然有機構進行了澄清,但效果依舊不盡人意。
國內現狀
2019年,國內電子煙行業迎來真正意義上的爆發之年。低門檻、低成本和高毛利的電子煙一時之間成為創投圈趨之若鶩的熱點。隨后,羅永浩、同道大叔、黃太吉赫暢等“網紅”選手紛紛登場,讓這個賽道更受矚目。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期間,每年電子煙新注冊企業數均超過1000家,2019年至今,電子煙企業已新增超2000家。
電子煙到底是電子產品、香煙的同類,還是藥品?對于電子煙的監管,各個國家方式不同,并無統一認定。在美國,電子煙是按照煙草制品進行監管;在英國和日本,電子煙屬于醫藥產品和消費品監管;而在我國,工商注冊的時候,電子煙作為一種電子產品,但被納入煙草行業監管,而有待出臺的國標也將對電子煙行業做進一步規范。
2017年5月20日,國家煙草專賣局把電子煙作為煙草制品納入監管范圍,沒有煙草專賣許可禁止銷售;2018年1月16日,《電子煙》國家標準獲國家標準委立項;2018年8月2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了《關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
2019年11月,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要求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不得通過互聯網銷售電子煙,不得通過互聯網發布電子煙廣告。
《通告》中明確電子煙是卷煙等傳統煙草制品的補充,即極有可能將電子煙相當程度參照傳統煙草來監管。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已經構建完備線下銷售體系的頭部廠商,很可能在競爭中大肆吞食中小型電子煙退出后留下的市場。
在失去線上銷售渠道后,由于線下門店場所固定、成本高,勢必會淘汰掉一些中小玩家,還有一些只擅長互聯網經營的企業。
線上禁售之后,也有平臺通過隱蔽的網絡渠道,進行地下交易。例如社群電商、微商、QQ渠道以及轉轉和咸魚這樣的二手交易平臺。
轉戰線下的電子煙企業,除便利店、3C門店加盟以及代理商直營等傳統線下渠道外,還產生了商場專賣店、商圈旗艦店等新型線下渠道。除此之外,通過一些私人客服聯系等方式,亦能購入電子煙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電子煙企業在進行線下營銷時候,也極力避免進入煙草專賣店,讓大家把電子煙歸入煙草類。
從線上到線下,對電子煙企業來說,如何隔絕未成年人購買、避免誘導性宣傳仍有待考驗監管。
國外新規
電子煙的戒煙成功率達18%,是尼古丁替代品的近兩倍
據Vapingpost報道,最近在《成癮》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旨在確定尼古丁口香糖預防戒煙后復發的有效性。研究指出,與使用安慰劑相比,使用尼古丁口香糖降低了發生幾率的55%。
與此同時,倫敦皇家瑪麗大學(Queen Mary University)進行的一項2019年隨機試驗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健康技術評估計劃和英國癌癥研究的支持,該研究表明,電子煙在戒煙方面的功效幾乎是其他NRT的兩倍。
研究人員跟蹤了近900名吸煙者的戒煙嘗試。所有參加NHS戒煙門診的成年人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接受常規尼古丁替代療法(NRT),如尼古丁口香糖或貼片(包括他們想要的產品組合),而另一組接受電子煙。此外,這兩個組也得到了行為支持。
一年后,參與者被評估吸煙狀況,包括生化測試,以確保那些聲稱戒煙的人真的有效。研究顯示,在一年的時間里,NRT組一年的戒斷率達到9.9%,這被認為是令人驚訝的高,因為以前的研究發現NRT的戒斷率只有5-7%。但是,電子煙小組的成功率幾乎是后者的兩倍,戒斷率為18%。
紐約新規:5月18日起禁售調味電子煙產品 線上銷售電子煙視為非法
5月17日消息,據外電報道,從5月18日(星期一)起,美國紐約州的零售商店將禁止銷售風味蒸氣產品,藥房的所有煙草產品的銷售也將接近尾聲。
“與健康有關的實體不應該從事煙草銷售業務,煙草是紐約州可預防的死亡的主要原因,”州長安德魯·庫莫(Andrew Cuomo)在新聞稿中寫道。“結束在藥店出售煙草和電子煙產品將有助于減少煙草使用的可用性,知名度和社會接受度,尤其是對年輕人而言。”
該措施還使通過電話和郵購在線銷售電子尼古丁傳送系統(ENDS)成為非法。
去年9月,紐約成為美國第一個禁止加香電子煙的州。Cuomo宣布了這項決定,作為打擊使用電子煙產品增加年輕人的一系列努力的一部分。庫莫在一份聲明中說,“泡泡糖”和“棉花糖”等口味是故意針對年輕人設計的,這是“不可否認的”。
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加拿大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
5月7日消息,據加拿大媒體報道,一項針對加拿大青少年的新調查表明,電子煙正處于流行時期。
該研究本周發表在《 JAMA Pediatrics》雜志上:接受調查的加拿大年輕人表示曾嘗試使用電子煙的人數從2017年的29.3%上升至2019年的40.6%。
當被問及最新調查時,加拿大衛生部在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新聞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對年輕人吸電子煙的迅速增加感到擔憂,并且政府已采取措施解決這一問題,包括對公共教育的投資,對立法的強化執行和其他規定。
改變
發揮社會的作用
推動全社會正確認識電子煙,創立全社會教育并對青少年吸煙(電子煙)行為進行正確的引領,建立無煙區,提高煙稅,嚴禁對未成年人銷售香煙(電子煙)等。
讓“電子煙”成為“替煙”
既然是“替煙”,博士就不得不說一種更好的“替煙”了。
發表在Addiction雜志上的數據表明,使用CBD(大麻二酚)吸入器的煙草使用者在一周內購買煙草的數量會減少40%。換句話說,大麻可能是幫助吸煙成癮者戒煙的關鍵。
同時,倫敦國王學院的高級學術研究員湯姆弗里曼博士與紐約西奈山醫院網絡成癮研究所主任Yasmin Hurd教授都表示:CBD有望作為一種治療煙草成癮者的新方法。
CBD作為一種在醫療方面有著奇效的大麻素,其在抗痙攣、抗焦慮、鎮靜、抗失眠、抗嘔吐、抗炎、抗癲癇、抗腫瘤、神經保護、心血管保護、護肝、抗菌、代謝和免疫調節等等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醫學作用和價值,如果電子煙中富含豐富的CBD而不是尼古丁等致癌物質,相信煙民的健康會得到進一步的保障。
中國目前存在約3.5億煙民,
如果其中一部分煙民可以將傳統煙草換成
可以改善身體健康的CBD電子煙,
不單單是在身體健康方面,
在電子煙市場也未嘗不是一種突破,
只能說,未來可期
愿不負期待~
END
◆編輯:麻小
◆插畫:海洋
◆責編:Lee
◆主編: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