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墓志銘的發現
揭開了富平大樊村樊氏的源流
文/劉登鋒
2023年初春的一天,我去宮里鎮馬建軍石刻廠去看唐代《符璘碑》的復刻情況,無意中發現他辦公室外墻靠著兩塊墓志,放平經過認真辨認,其中一塊是富平明代名人孫丕揚寫給他同學樊釭父母親的合葬墓志,另一塊是富平清初名人李因篤寫給他中表兄田豎元的墓志。驚喜之余,我叫來耀州的朋友張亞軍,順帶拓了兩張拓片。直至今天才有了寫這篇文章的因由。本文主要以孫丕揚寫給他同學樊釭父母(樊釭是樊尚禮的兒子,后過繼給壽官公,本文指樊釭過繼后的父母樊尚武夫妻二人)的墓志為據、來探析大樊村樊氏的源流及歷史。
此墓志《明壽官樊公堲賈配合葬墓志》賜進士嘉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通家晚生立山孫丕揚撰,賜進士朝列大夫奉勅整道飭大同兵俻山西布政司參議耀州眷晚生鑑麓左熙書,賜進士資善大夫南京兵部尚書延安年家晚生晴川楊兆篆。本人通讀銘文后認為:壽官樊公是樊釭的父親樊尚武,字宗毅,別號槐林。以八十歲得皇家勅“壽官”,八十九歲終。此銘文顯示:“壽官公遠祖名貴者卜居浮山下簸箕掌,富平之有樊氏自貴始也,貴生順,順生瑞。大德年間再徙莊頭。瑞生克儉。三徙澗頭,克儉生好仁,始徙今齊羅堡家焉。好仁生仕能,實壽官公曾祖。仕能生子誠,子誠生盛,配于惠。為河南汝陽縣丞。生壽官公兄弟四人。孟尚禮,仲尚文,直隸唐縣丞;季尚質,邑庠生,公其叔也。”
從以上銘文可知:“樊氏來富平最早住于今簸箕掌村,元代大德年間遷徙今縣北莊頭樊家(南樊村)。三徙澗頭(待考)。四徙今宮里鎮大樊村(明代叫齊羅堡)。從樊氏到富平至明萬歷年間富平的樊氏族譜應為:貴、順、瑞(克儉)(好仁)(仕能)(子誠)盛、尚(禮、文、質、武)樊釭、攀。”
據本人走訪莊頭樊家樊次山系族樊永勝(我高中同學)。據樊永勝聽其祖父講:“咱們樊氏從山東膠州來富平已780多年了。”(其祖父在世時家中有族譜,現其祖父已經去世40多年了)。據此可推論樊氏到富平至少已經820年以上了。具體到朝代就是金代,即泰和年間(1201——1208年間)左右樊氏已遷徙至富平。到元大德年間(1297——1307)遷移至莊頭樊家(今南樊村)。大約明初已遷徙至今大樊村。
樊氏的始祖仲山甫,他是周文王的后代,中山甫與周武王姬發是四代內堂兄弟關系,故樊姓從產生開始就屬于王族、望族,樊姓從受封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在長期的繁衍播遷中,樊姓逐漸人丁興旺,形成昌盛的大郡望有兩個,一個是南陽郡,一個是上黨郡,上黨郡的治所秦時在今山西壺關到西漢時移治長子(山西)。上黨郡還有一支樊姓族人,他們遷徙北猗氏,以北齊樊進為代表,使北猗氏樊姓昌盛起來。樊釭在猗氏當過知縣,想必也曾對樊姓有所探索過。我想他和他的莫逆之友孫丕揚對樊姓的源流考證是商確過的,又查富平明代《縣志》樊盛:懷德里人,以監生為汝陽丞,持已清修,又任事勤,歷官九載,猶如一日。其最著者,救災荒耳。后以疾歸,當路蓋七旌焉。抵家日,首創先祠追孝養,人皆是之。記其事者御史楊伯修氏。孫釭,后登鄉薦,又文名,非盛之食報哉!(樊釭為樊盛之孫)。依文革前考古學者安崢地老前輩實地抄寫的大樊村:“樊氏五表雙絕碑”(撰文及書法)補錄于后,以示大樊村明代時期的昌盛。
一、樊尚禮墓表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立,楊爵撰文,李宗樞書丹,碑文大意:尚禮汝陽丞,讀書好禮,父死不作佛事。鄉人化之,邑人知孝敬自君家始。鄒蘭谷應龍書其事。人多其友愛焉。
二、樊松林墓表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立,嶧山趙侗撰文,邑人孫丕揚書丹,陰刻寸楷。
三、樊尚武墓表
明萬歷年(1581)立,邑人孫丕揚撰文,咸寧鄒應龍書丹,并篆額。
四、樊釭墓表
明萬歷年(1581)立,流曲孫丕揚撰文,耀縣左熙書丹、篆額,書法精湛,可做范帖。
五、樊尚文墓表
明萬歷年已末(1619)五月立,樊問美書丹,書法雋秀挺拔,可為學楷者范本。
查富平明清《志書》,有樊氏者:
樊盛:汝陽縣丞。
樊建:永樂十八年庚子科舉人,知縣。
樊尚禮:汝陽丞,樊盛長子,讀書好禮。
樊尚文:監生,官唐縣丞,攝邑篆。
樊尚武:壽官公,初無子,以尚禮次子釭為子,及釭貴。或以陰德推禮,禮曰:“此吾弟善教使然也。”人多其友愛焉。
樊釭:號對峰,與孫立山恭介公為莫逆友。嘉靖乙卯舉人,任岳陽及安定教,講學課文,號斛山后一人。后令猗氏,著有循聲。孫恭介記其績,深為推服焉。
樊攀:貢生
樊登選:崇禎武舉。
樊宗甫:歲貢
樊宗會:武舉
樊定泰:乾隆六十年武舉
樊冼:齊東縣丞
樊顏:安陽縣丞
樊元助:乾隆舉人,拔貢
樊振龍:道光舉人
樊建邦:巡檢
樊永年:恩貢
樊有爵:字補臣,原名廷一,任奎文閣典籍,齊羅堡人,植品端方,以孝友處家庭,至老彌篤,好施濟,精岐黃。
樊化龍:守備(將官)
樊化風:守備
樊化虎:把總
還有近現代的:
樊平:(1911.12——2002.2)曾任熱河省委監察委員會主任,天津市紀檢委籌備組副組長。
樊亮:國民黨中將。
樊益三:(1874——1961)名爾謙,字益三,民國27年任富平縣教育局局長,民國28年任民國二軍馮子明師部政治部主任,創辦莊里鎮女子學校。
樊德馨:抗大學員
樊廉馨:(1933——?)中國石油高級記者
樊太和:浙江理工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于1963年1月,1990年畢業于四川大學并獲理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模糊系統專業委員會委員。
備注:
1、符璘碑,唐太和七年(833)立,李宗閔撰,柳公權書并篆額,邵建和鐫字。
2、孫丕揚: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進士。字叔孝,號立山,追增“恭介”謚號,明富平縣人,與張紞、李宗樞、楊爵合稱為“頻陽四先生”,歷任行人、御史、大理丞等。先生學宗程、朱。一生著述頗豐。
3、左熙:明代耀縣人,字夏伯,左恩忠之子,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授汲縣令,遷戶部主事,榷稅河西,調兵部員外,升郎中,后補四川按察司僉事,分巡川南,以老致仕。
4、趙侗:號嶧山,絳州人,進士嘉靖三十二年任,弘閣不羈,然聰明過人,制作倚馬立辦,人共推之,愛才禮士,尤極誠切。
5、楊爵:字伯修,號斛山,富平人,由進士授行人,山東道御史,河南道御史。隆慶元年,贈光祿少卿,萬歷初謚“忠介”。
6、鄒應龍: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士,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字云卿,授行人,擢御史,以刻嚴嵩得名,累官兵部侍郎,巡撫云南,發黔國公朝弼罪,又平番寇,為忌者所排,削籍歸。
7、李宗樞:字子西,號石疊,李恕第三子,正德癸未進士,授諸城令。政尚嚴飭境內肅然。拜御史,歷官河南臬,藩皆有聲,晉巡撫。宗樞性慧才敏,有干濟略,又工詩善章草,所著有《石疊集》。
8、楊兆:字夢鏡,號晴川,明朝陜西膚施(今延安市)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二甲第八十名,曾出任青州知府,紹興知府,密云參政。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北京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重視家鄉興學,曾個人贊助設立“楊公書院”,并親書“云山一攬”題刻。楊兆為人“風度凝峻”、“才兼文武”。
作者簡介:劉登鋒,富平宮里人,喜好鑒賞收藏,自由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