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柿餅而忙碌的快遞小哥
文/李立民
互聯網時代,快遞,物流業的發展,為富平柿餅的銷售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自富平柿餅十二月上市以來,快遞行業跟著也忙起來。更是火起來。達到爆倉的臨界點。
在不大的雷村街道,有四五家快遞分店。每個店面每天前來發柿餅的人絡繹不絕,接二連三。鄉村的快遞店,平時接單不是太多,一年有兩次大忙,一是花椒收獲季節,除了批發商戶直接專車走貨外,一些零散的微商,電商,抖音,在互聯網上賣花椒,大包小包天天往外發貨。目前正是柿餅上市的節點,互聯網為農產品架起了銷售的橋梁。在柿子之鄉,柿餅銷售由線下到線上,全民發快遞賣柿餅,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和時尚。各個快遞點門前更是門庭若市,車水馬龍,快遞店的主人成天忙的是廢寢忘食,吃過早飯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吃下一頓飯,收貨,打單,清點,掃碼,一直忙到把每一件貨裝上車。送到縣城的各個快遞公司,由此可見,夜以繼日是快遞小哥最近的生活狀態。
生命因忙碌而存在著。忙碌的人生,如歌的歲月。構成了人生精彩的篇章,家門口的所有快遞分店,儼然成了柿餅外銷的一個巷口。每天把成千上萬斤柿餅從快遞點運走。前來發貨的柿農,少則幾斤,多的幾百斤,發往全國各地,偶然也有發往“柬埔寨,泰國”的單子。面對每一位顧主,需要驗貨稱重,封口打包,打印上傳快遞單號,真是應接不暇。一點差錯都不能出現,為顧客負責,為消費者負責。忙而不亂地為富平柿餅遠銷送上一程。
一天又一天,一直持續到陰歷年前。每一天各店都不停的接單,局外人很難統計具體的件數,只看見一車又一車柿餅從快遞點門前拉走。快遞工作相當于接力賽。因此,快遞小哥們忙的連軸轉。快遞點的走貨量僅僅是冰山一角。如此忙碌的接單收貨,繁忙的業務往來,可見富平柿餅的銷售異常火爆。
留守在農村的柿農年齡都比較大,即使自己不能在網上售賣,在外工作,上學,打工的兒女們幫家里賣,這樣也能賣個好價錢,至少比線下賣多收入十元。最近三斤柿餅在網上賣到九十多到一百元,(包括包裝盒,快遞費)利潤相當可觀。柿農樂此不疲。
一業興百業旺,富平柿餅龐大的產業,帶動了多少產業的生存和發展,塑料產品制造業,(筐子,掛柿餅架架,塑料繩子,獨立包裝袋),還有紙箱業,各式各樣,規格不等,五顏六色的柿餅包裝盒,包裝袋,各種封口機,小到手動,還有半自動獨立包裝機。運輸業,鋼材業,彩鋼瓦,鋼管,電焊工一年四季也閑不住,多少行業因柿子產業而生存,多少人因柿餅買賣而發家致富。
為了讓柿餅沖出富平,走向世界,所有產業鏈上的人可以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把最好的富平柿餅,用最快的速遞送到消費者手中。快遞小哥忙碌著也快樂著。快樂著也幸福著,掙錢才是硬道理。忙碌的日子,讓人無暇滋事生非,忘記煩惱。往日的游手好閑,打牌的陋習也隨之沒有了市場。為了生活,總讓每一個人的心維系在忙碌的事業當中。全身心的投入。
歲月匆忙,做事勞累是一種快樂。因忙碌調快了人的生活節奏。有句諺語“人閑了伴嘴,驢閑咬槽梆”。話丑理端。生命因忙碌而存在。忙碌的人也找到了活著的理由。在柿子產業鏈上,各掙各的錢,與柿子,柿餅有關的每一個環節上的每個人,各分各的羹,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積少成多。一分一厘都是收入。新時代的農民,雖然沒有高學歷,沒有特別本領,他們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充分認識到“不能當官就做學問,不能做學問就做生意”的含義。在生意場上活得風生水起,游刃有余。在追求富裕的路上從沒有停歇。“人,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可以有病,什么都可以沒有,就是不可以沒錢”。已經成為普通人的共識。
生活中用錢的地方太多。一年四季的收獲。把希望都寄托在財富積累的數字上。勤勞的柿鄉農民,艱苦奮斗的傳統永不褪色。始終保持精神上昂的姿態。樸實的跟柿子樹一樣。我贊美柿子樹,它是農民的搖錢樹。更看重這些為生活而奮斗的人們。
愿柿鄉柿農,快遞小哥,大小商販忙的實實在在,錢包鼓鼓囊囊。柿餅甜中說豐年,聽取笑聲一片。
2020.12.28
作者簡介:李立民,《富平人》特約撰稿人,文學愛好者,宮里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