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孩子的成績,幾乎沒有一個家長不。然而同樣是關注孩子的成績,結果卻截然不同。關注孩子的成績,家長能做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其實是很有限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小學時,家長可以輔導一下,題目家長幾乎都會做,但此時家長的情緒卻不容易控制,經常性地對孩子發火,雖然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很關注,但作用卻是相反的。而到了初中和高中,孩子作業家長慢慢的不會做了,此時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注,僅僅停留在督促孩子努力,給孩子找補習班;孩子學習成績上不去時,除了換補習班,其實毫無辦法。
習慣是決定學習好壞的關鍵
小學階段,你要說孩子們成績有多大的差異,確實很難說出個一二三,因為成績都非常好,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而到了初中高中,學生的成績差異卻越來越大,有的學生高至滿分,而有的學生而勉強及格,極少部分同學則只有幾分。區別在哪里?主要在習慣。
編輯搜圖
孩子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主要還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此時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陪孩子寫作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形成有效的學習動機。
沒有良好習慣的學生的問題
如果沒有良好的習慣,那到初中高中統統都會顯示出來。例如做作業時間拖拉,小學時家長輔導作業就容易崩潰;到了初中得做到深夜,能不能考上高中都是一個問題;而高中則更加痛苦。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沒有很好的學習動機,沒有一定的責任感,沒有較強的心態,就會出現厭學,不想學習,容易受挫折,容易放棄。
從小培養孩子的習慣
孩子習慣培養的黃金時間在小學階段,家長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的習慣的培養。培養的習慣主要包括良好的聽課習慣,作業習慣;良好的學習動機,自覺學習,自律的習慣等。那些表面看上去不怎么關心孩子學習成績的家長,其實在小學階段就已經開始重視孩子的習慣了,到了初中高中輕輕松松考上好的學校。到初中高中還要到處找補習班,到處找心理醫生的學生家長,很大一部分是在孩子小學階段沒有重視習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