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普法,我們一般很自然會聯想到司法部門。確實這是司法行政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但今后,普法不再是司法部門一家的事兒了。“誰執法誰普法”將不再只是一句泛泛的口號,而將成為新時代普法的常態。近日,上海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
2月28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辦了該意見實施新聞通氣會,市法宣辦主任、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陸衛東詳細介紹了該《實施意見》的有關情況,并與市法宣辦副主任、市司法局副局長陳春蘭共同回答了記者提問。會議由上海市政府新聞辦新聞處處長黃錚主持。
上海市法宣辦主任、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 陸衛東
上海市法宣辦副主任、市司法局副局長 陳春蘭
《實施意見》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內容,七項主要任務,是推動上海市國家機關切實履行普法責任的重要機制。陸衛東對該意見的出臺背景、主要內容以及下一步重要舉措做了詳細介紹。
具體來說,這份“誰執法誰普法”的實施意見,將為普法帶來哪些新變化呢?律新社小編根據現場答記者問,梳理了幾個核心要點,為您解答。
1
為什么要出臺《實施意見》?
答: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改革。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在執法司法過程中進行精準普法、實時普法,講清楚法理、講明白道理,讓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法律規定,有利于減少執法中的沖突對立,有利于增強普法針對性和有效性,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把上海建設成法治環境最好的城市的重要舉措。
2
此次出臺《實施意見》,對上海的普法工作有什么變化?
答:“誰執法誰普法”這一提法,最早出現在2011年發布的全國“六五”普法規劃中。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檢驗之后,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這是“誰執法誰普法”第一次出現在黨的全會決定中。
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是“七五”普法區別于以往普法工作最鮮明的特點,是普法工作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和頂層設計,也是普法工作的一次重大理念創新和制度創新。與過去相比,實行“誰執法誰普法”,將推動普法工作發生以下三個方面的主要變化:
一是普法責任主體更加明確。如果說普法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那么它首先是各個國家機關的共同責任、應盡義務和份內職責。長期以來,由于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容易讓大家形成一種“錯覺”,以為普法就是司法行政一家的事。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之后,任務更加清晰、責任更加明確、考核更加剛性,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來宣傳普及好他們負責實施的法律法規規章,普法就可以從“獨唱”變為“合唱”,眾人拾柴火焰高,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的任務就可以更好的完成。
二是普法工作方式更接地氣。“誰執法誰普法”的核心工作要求就是要把普法工作與法治實踐結合起來,把法治宣傳教育融入執法司法各環節和全過程。比如,執法部門在開展執法檢查時,一旦發現問題就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法治教育,講清楚法律的規定,講明白背后的法理。這樣的普法,執法者講得清、當事人聽得進,就會有很好的效果。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強調“誰執法誰普法”是“全程責任”,就是說普法是貫穿執法全流程的;是“全員責任”,每一個執法人員都肩負普法的責任。
三是服務法治建設更加有效。把普法和執法融合在一起,“誰執法誰普法”,不僅有利于增強普法的實效,還有利于提高執法的公信力。國家機關在執法過程中進行實時普法、精準普法,生動直觀地把法理、情理和道理講清楚,讓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法律規定,就有助于老百姓更加自覺的執行法律裁決,有助于減少執法中的沖突和對立。另外,執法者要做好普法工作,就必須熟練掌握法律規定,不僅是字面上的含義,而且還有背后的法治精神,這同樣有助于提高執法的質量。
3
普法責任清單包括哪些內容?具體如何落實?
答:普法責任清單是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一個重要抓手,也是對國家機關普法責任落實情況進行考核評估的一個具體依據。根據中央文件精神,在總結本市實踐的基礎上,《實施意見》明確普法責任清單將包括重點普法任務、重點宣傳的法律法規規章、重點普法對象、普法責任單位等內容。
相比于以往各國家機關制定的普法規劃,此次普法責任清單最大的變化就是要列明各國家機關負責實施的法律法規規章目錄,這些法律法規規章也就是該國家機關負責宣傳普及的法律法規規章。拿市司法局來說,律師法、公證法、人民調解法、監獄法、禁毒法、法律援助條例等法律法規就是我們需要重點宣傳普及的,是我們的普法“責任田”。這一方面有利于根據執法實踐確定普法重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普法責任的落實。
在具體落實方面,《實施意見》明確了普法責任清單的發布、調整、備案等工作要求。例如,各國家機關制定的普法責任清單,要通過門戶網站等方式向社會公布;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立、改、廢、釋及本部門、本單位職能變化等情況,定期對普法責任清單進行調整;普法責任清單要及時報同級法治宣傳教育主管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備案等等。作為法治宣傳教育主管部門,我們將加強檢查考核,把是否制定公布普法責任清單作為重點督查內容,確保《實施意見》的要求落到實處。
4
怎樣更好地實施“以案釋法”?
答:“以案釋法”作為普法工作的重要內容,不僅寫入了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寫入了中辦、國辦《關于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意見》,上海的《實施意見》中也專門進行了強調,“以案釋法”作為一項工作機制,進一步細化了三方面的工作要求。
一是要把以案釋法的要求融入到執法司法各環節。法官、檢察官要利用辦案各環節宣講法律。法律文書應當圍繞爭議焦點充分釋法說理。行政執法人員要在行政執法過程中結合案情進行釋法說理。律師在提供法律服務的過程中,也要同樣做好以案釋法工作。
二是將以案釋法的要求延伸到“誰服務誰普法”。不僅是律師,包括公證員、司法鑒定人、人民調解員等法律服務工作者,都應當承擔起以案釋法的責任,把法治宣傳教育貫穿于法律服務工作的各環節和全過程。
三是要建立健全以案釋法的工作機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等要制定開展以案釋法的工作規范指引,加強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形成定期向社會發布典型案例的機制。
上海現在在推的12348法網,接下來會進一步充實案例庫,公民如果有這樣的需求,要在網上查找相關信息的話,我們就把相關案例推送給他,這也是很好的以案釋法。
市司法局還將啟動本市“以案釋法十大發布平臺”暨“媒體公益普法十大品牌項目”命名工作,推動本市新聞媒體和互聯網傳播平臺開展公益普法。
真正有效的普法,一定是從親身體悟的生活經驗以及我們所觀察的法律實踐中來。法治觀念的普及、法治信仰的培養,來自于“潤物細無聲”的過程。“誰執法誰普法”無疑是一種從形式到理念的普法變革,上海市的這份《實施意見》我們打開了種種普法新姿勢,讓我們有理由期待那些書寫在紙上的法律真正成為生活中法律。
投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