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被低估的一個省,小編認為是河北!
作為京畿之地,河北總是被大家忽視。不論是在各大經濟論壇、貼吧,還是新聞報道,河北的出鏡率都很低,即使出現也往往是污染等負面消息。那么,河北真的無足輕重嗎?
地理上,河北是華北地區的核心省份,面積18.88萬平方公里,人口7185萬,是中國第六人口大省,僅次于粵魯豫川蘇;文化上,河北是中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名勝古跡眾多;經濟上,河北2017年GDP35964億,位居全國第八,名副其實的經濟大省;城市方面,河北大城市眾多,GDP在2000億以上的城市達7座,僅次于粵蘇魯等少數經濟強省。
由此可見,河北的綜合實力在全國絕對處于上游水平!但河北并沒有取得與綜合實力相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個人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緊鄰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各種資源和政策被虹吸,導致經濟長期處于失血狀態;
2、北京、天津正好處于河北的中部,將河北省分割成南北兩個部分,在經濟上和文化上被撕裂;
3、缺少一個能與京津相抗衡的特大城市,群龍無首,無力與京津競爭;
4、國家加大環境整頓力度,產業結構偏向重工業的河北受影響較大;
5、河北缺乏品牌意識,沒有形成特征鮮明的省級形象,這與山東、江蘇等省存在較大差距。
但小編認為,河北有巨大發展潛力,雖然不一定能達到廣東和江蘇的高度,但追上山東還是有可能的,我的理由如下:
一、地理優越
河北是中國重要的沿海省份,海岸線綿長,沿海分布著秦皇島、唐山、黃驊等全國排名靠前的港口,是北方多個省份最便捷的出海口;河北外聯東北,內接蒙晉,南通魯豫,堪稱中國北方的十字路口,是天然的戰略要地。
二、人口優勢
隨著中國經濟向消費驅動型轉變,人口的作用越來越大,在未來,人口將成為驅動經濟的核心資源。河北人口7185萬,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龐大的人口將成為河北崛起的保證。
三、交通優勢
作為京畿地區,河北的公路、鐵路四通八達,貨物周轉量位居全國第一。
四、北京的吸血期即將結束
經過三十年的野蠻發展,北京的城市規模即將飽和,將從吸血者變成反哺者,現在圍繞北京一圈形成了比較繁榮的環首都經濟帶。未來北京將成為帶動河北發展的大腦,河北應該抓住機會與北京產業對接,尤其是高科技產業對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目前京津冀與長三角和珠三角最大的差距就算是沒有形成完整的經濟體系!不論是珠三角還是長三角,都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完整的經濟體,研發、制造、運營一體,城市之間互補性很強。而京津冀各城非常松散,沒有形成產業帶,各自為戰。所以,未來十年,京津冀最需要做的就是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帶。
五、雄安的契機
雄安新區對河北絕對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國家這次是認真的!北京未來的定位就是一個政治、文化、商業中心,而科技、商貿,甚至金融等功能都會向雄安轉移。中英宣布在雄安合力打造“綠色金融中心”,這意味著什么?雄安絕不僅僅是一個新區,它是第二個深圳,第二個北京!所以未來的雄安,絕不是初期規劃的200平方公里,它是北京未來超級都市區的一部分,也是河北未來的中心!可以預見,10-20年后,雄安與保定融為一體,河北的省會會不會從石家莊再搬遷到保定?個人認為可能性很大!
六、城市基礎良好
河北雖然沒有特大城市,但11個地級市個個不弱,都具備成長為二三線城市的實力。
唐山:中國重要的工業中心,中國第四大港口,二線城市;
石家莊:交通樞紐、商業中心,二線城市;
保定:隨著雄安的推進,保定有可能成長為與京津三足鼎立的超大城市;
邯鄲:冀魯豫晉交匯地帶中心城市,城區人口160萬,有成為二線城市的潛力;
滄州:2017年GDP3816億,全國排名第57位,中國重要化工產業基地;
秦皇島:沿海開放城市,中國著名濱海度假勝地,重要港口。
張家口:2022年冬奧會舉辦城市,北京的后花園。
七、工業基礎良好
河北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發祥地,中國第一座機械化采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都誕生在這里,現在河北是中國最大的鋼鐵基地,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化工、醫藥、電子等產業都產業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此可見,河北各項條件都非常優秀,綜合發展潛力遠超河南,不在山東之下,河北如何如果把握住機遇,GDP超過河南、浙江、山東也并非不可能。
但河北目前還存在五大短板:
1、科技實力較弱
河北雖然經濟龐大,但產業結構比較原始,高科技、互聯網產業占比非常低,與其東部沿海省份不匹配。
2、形象模糊
坐擁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河北的旅游業卻乏善可陳,不僅沒有亮點,連秦皇島、承德這兩個老牌旅游城市也熱度不夠。在省份形象塑造上,河北也沒有新意,河北的形象很模糊,河北人的形象更模糊。如何打造河北這個招牌,提升河北的吸引力和美譽度,是時候反思了!
3、經濟碎片化
解放后河北的省會從保定到天津,從天津再到保定,從保定到石家莊,轉來轉去,一直到今天,石家莊對全省的影響力都不夠。河北雖然在行政區劃上是一體的,但在經濟上卻是破碎的,如何統合全省經濟,讓河北凝聚起來,需要思考。
4、沒有利用好京畿的身份
作為獨特的京畿省份,河北從建國之初,就是一副受氣的角色,一直很被動,一直被吸血。同樣處在上海周邊的江蘇和浙江,卻實現了與上海的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什么河北做不到這點?改革開放幾十年,河北為什么沒能像珠三角、長三角那樣配合京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產業體系?
5、對重工業過度依賴
提到河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污染,是鋼鐵、化工,河北在產業布局上迷失了,是時候做出調整和改造了!
總的來說,河北潛力很大,但對優勢沒有利用好,空有一手好牌卻打的稀爛。雄安新區是河北最后的機會,如果不能借此實現蛻變,則河北將永遠是一個二流省份,永遠被忽視,被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