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十年,中國的社會階層產生了固化現象,而中國城市其實也有類似現象!前十名城市,甚至是前15名城市,基本上都是些老面孔,連名次都幾年如一日,很少發生變化!真正存在變數的城市在7000億GDP區間,俗稱1.6線城市!這些城市包括:南通、東莞、泉州、西安、大連、煙臺、合肥、濟南、唐山、福州。
今天就聊聊這十座城市未來的發展潛力。目前來看,這十座城市GDP非常接近,最高的南通7734億,最低的福州7104億,相差不過600億,經濟實力相差不大,但綜合實力及發展潛力呢?
一、綜合實力排名
從表中可以看到,綜合11個評價指標后,這10座城市的差距就非常明顯了!評分從高到低依次為:
西安102>合肥>86>濟南84>福州74>東莞70=南通70>大連63>泉州63>煙臺56>唐山46
二、2020年GDP預測
西安、合肥、南通、濟南、泉州五座城市增速較快,2020年大概率進入萬億城市俱樂部。東莞和福州增速中等,也都能超過9000億,逼近萬億!而煙臺、大連、唐山三座城市前景不容樂觀,與前面七座城市拉開了差距!其中最后一名唐山GDP7765億,與第一名西安的差距達到3300億,遠高于2017年的差距水平!說明未來三年,這10座城市將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三、十大城市點評
1、西安
西安為什么最被小編看好?從大的方面說,西安是國家中心城市,西北中心城市,政治地位在10座城市中最高。從細節來說,西安服務業、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口、人口增速都是第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僅次于東莞,經濟增速僅次于合肥,說明西安的經濟基礎非常牢固!而西安最大的亮點是以最低的工業產值,創造了第四高的GDP,高科技產業在經濟中的占比是10座城市最高的,經濟質量非常高。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西安在中國大戰略中的地位會繼續提升,想不成為投資的焦點都難!個人預計,西安將迎來建國以來最好的十年!
2、合肥
合肥的各項指標也非常優秀,科技實力和人口吸引力僅次于西安,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僅次于東莞和西安,發展速度第一,合肥最近十年的表現證明自己絕非曇花一現!合肥與西安相比,劣勢也是有的!西安在西北一城獨大,沒有任何挑戰者,是絕對的核心!而合肥所在的長三角地區強者云集,南京與合肥直線距離不到150公里,皖南地區心向南京,兩城的競爭還是挺激烈的。個人認為合肥未來能走到哪一步主要看科技創新,尤其是量子技術、人工智能和芯片技術這三個核心產業能否成功,如果成功了,合肥挑戰南京不是夢!
3、濟南
濟南過去一直是弱勢省會的典型,被青島壓制了幾十年。但從今年開始,我感覺濟南要翻身了。前一段時間山東省長說了一句話:“省會就要有省會的樣子!”這是對濟南未來定位最好的詮釋,也意味著山東省將全力支持濟南發展!未來的濟南會是地跨黃河兩岸的特大城市,說不定會出現西安、合肥、濟南三城爭霸的格局!
4、福州
福州是沿海發達省份里聲音比較小的一個,我認為這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廈門是副省級城市,是國家重點發展的經濟特區,比福州后臺硬;第二,福建是資本外向型經濟,民間資本大規模投資外地,因為福建人口較少、市場小、商機有限;第三,福建多山,只有沿海二三十公里范圍內是平原,福州市區所在也是比較狹仄,無法形成特大城市。這三點原因決定了福州只會富不會大!
5、東莞
東莞首先是制造業基地,然后才是一座二線城市。東莞的實力主要體現在企業和產業上,東莞的綜合實力并不強,至少比大部分省會城市要弱。個人認為,隨著珠三角制造業向周邊分流,東莞的人口未來可能出現下降,甚至成為廣州和深圳的郊區。
6、南通
南通和泉州的情形有點像,經濟實力高于政治地位,經濟規模大于城市規模,下屬縣市實力不弱于城區,枝強干弱,中心度不夠。南通未來想出人頭地,必須讓城區強大起來,至少要和7000億的經濟體相匹配!城區怎樣算強?至少達到無錫城區的水平!
7、大連
大連近年來有點找不到方向,除了造船業,工業持續低迷,工業實力已經衰落到三線城市的水平。高科技也沒有起色,經濟增長乏力!如果繼續這種狀態,大連有向純旅游城市退化的跡象。大連急需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8、泉州
泉州民營經濟很發達,但科技含量不足,產業相對比較低端,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市區規模小,消費潛力需要激活。泉州未來十年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城區的打造上,有必要把泉州、晉江、石獅、惠安整合起來,打造出一個大泉州!
9、煙臺
煙臺經濟近年也到了瓶頸期,工業增長乏力,城區規模小,人氣不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太低。隨著山東加大對省會濟南的扶持力度,煙臺未來能夠得到的省內支持肯定是下降的。個人對煙臺的未來沒什么太好的想法。很多人寄望的渤海灣海底隧道短期內貌似沒戲!
10、唐山
唐山在京津如此近的距離內瘋狂發展重工業和高耗能產業,我只能說是耗子在貓身邊蹦跶!這波環保整頓,唐山經濟遭受重創,上半年GDP增長-4.03%,未來日子也不會好過!唐山亟待經濟轉型,但難度可想而知!